央視網消息:10月30日至31日,八個堅持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金融這是工作干中央金融委員會、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組建后,著力首次召開的梳理署新我國金融領域最高規格的一次會議。會議有哪些新部署、新部新提法?它將對下一步我國金融工作產生怎樣的提法影響?
2023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名稱從“全國”變為“中央”。八個堅持同時,金融對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工作干集中統一領導等進一步作出部署。
金融是著力國民經濟的“血脈”,是梳理署新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議指出,新部黨的提法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八個堅持金融系統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會議也明確指出了當前金融領域存在的問題。經濟金融風險隱患仍然較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不高等,要求金融系統下決心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
“金融強國”概念被首次提出
這次會議系統闡述了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本質特征,強調“八個堅持”,包括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等。首次提出了“金融強國”的概念,強調要以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為目標,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這意味著,金融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將更加重要。
從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召開以來,6年時間里,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再加上疫情沖擊,中國經濟經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經濟頂住壓力,國內生產總值由2017年的83萬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121萬億元,經濟發展質量也穩步提升。這其中,金融的作用必不可少,但要實現從金融大國向金融強國的跨越還需付出更多努力。
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
有了加快建設金融強國這一發展目標,下一步,我國金融工作要怎么干?會議指出,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
如何提供高質量服務?會議提出“三個著力”。第一是要著力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相關要求體現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的本質特點。比如,強調要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第二個“著力”是打造現代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疏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這其中,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格外引人關注。會議提出,要優化融資結構,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推動股票發行注冊制走深走實,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
金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的第三個“著力”,是著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確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銀行市場和第二大保險市場。隨著金融業進一步擴大開放,越來越多的國際金融機構把目光聚焦在中國。截至2023年9月末,來自52個國家和地區的202家銀行在華設立了機構。
全面加強金融監管 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永遠是金融工作的重要主題。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我國金融發展經歷過多次重大風險考驗,之所以沒有發生全面的金融危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始終強化監管,以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為底線,把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和早期階段。
這次會議把全面加強金融監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強調要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并針對幾個重點風險領域,包括地方債務、房地產市場、外匯市場和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處置和防范提出要求。
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 加快建設金融強國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胸懷“國之大者”,強化使命擔當、銳意進取、求真務實,扎實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金融強國,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就會越走越好,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