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市傳媒中心記者 湯夢丹 通訊員 馬鐘藝
近日,回家從四川宜賓駛來的海寧后志復工專列緩緩停在了嘉興南站,現場接站人員在迎接返工員工的服務同時,也見到了隨列車返回的線協志愿者姚心怡,“小姚弟弟,助千辛苦了。人復”
他們口中的工專“小姚弟弟”名叫姚心怡,是回家此次疫情防控中一名積極的志愿者。“其實我也不小了,海寧后志90年生的服務,30歲了。線協”說起這個稱呼,助千姚心怡有些不好意思。人復疫情發生以來,工專他多次參與交通卡點、回家居家觀察人員的志愿值守服務。如今,在企業逐步復工之際,他也積極參與員工招聘,請纓前往四川宜賓幫忙聯系員工返崗工作。
本人供圖
前一天早上,他便簡單收拾行李出發了。此次宜賓招聘工作時間緊,難度大,需要在五天時間內有序組織1000多個互不相識的人坐上復工專列回海寧。他主動要求參與宜賓市10個區縣的員工報名表收集、統計與核對工作,確保人員數據準確,不重不漏。
“宜賓市各個區縣收集了員工信息,我們在做好核對之后,還要根據他們在海寧工作的地點分配好后期的安排。”姚心怡告訴記者,“整個過程還是比較繁瑣,需要很多耐心和細心。”組織報名、收報名表、匹配名單、電話核對信息、專列座位排列分配、進站方案商討……從每天一睜眼起來一直到接近凌晨才結束工作。經過五天的努力,2月25日凌晨六點,姚心怡與滿載著的1032名務工人員的復工專列一起返回,與接站團隊順利會師。
身為一名黨員,自大學起,姚心怡便一直積極參與各項志愿服務。畢業后,他成了一名大學生村官,料理著村里的大小事,也常常“見縫插針”地組織參與志愿活動。“這些年里,做了許多小事。”姚心怡笑著說。穿上紅馬甲,他與其他志愿者一起,撿拾地上的垃圾;結對孤寡老人,每月給他們打掃衛生,陪他們聊天。2017年,姚心怡又來到鹽官工作,繼續發揚志愿者精神,做好一件件美好小事。
“通過志愿服務助人,我鍛煉了各方面能力,也讓我更懂得感恩。”姚心怡表示,“做志愿服務是一件令人驕傲的事情,是一個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