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洱海保護一線工作人員和部分群眾反映洱海部分湖灣岸灘、大理尤其是洱海下風向區域有少量魚類死亡的情況,大理州洱海管理局3月31日表示,邊現洱海作為天然水體,死魚在冬春交替的魚類越冬特殊季節,受氣溫水溫變化等自然因素和繁殖產卵等生態因素的綜合癥導致屬自綜合作用影響,魚類容易出現少量死亡現象,現象被稱為魚類“越冬綜合癥”。大理目前,洱海當地已加大洱海近岸保潔力度,邊現及時將死亡魚類清理出湖,死魚避免魚類腐解影響洱海水質。魚類越冬

洱海邊出現的綜合癥導致屬自死魚。視頻截圖
大理州洱海管理局方面解釋稱,現象冬季,大理洱海水溫低至12℃以下,魚類代謝速率顯著降低,攝食減少甚至停止,主要依賴體內儲存的脂肪和蛋白質維持生命活動。越冬后,魚類體內的能量儲備大幅下降,免疫力減弱。春季,隨著洱海水溫逐漸回升,魚類代謝需求突增,少量個體因能量耗盡或代謝紊亂死亡;洱海魚類多在春季進入產卵期,產卵過程(俗稱“擺子”)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少量個體在產卵后因能量衰竭死亡。

洱海邊出現的死魚。視頻截圖
一方面,今年春節洱海流域“倒春寒”現象明顯,冷暖空氣頻繁交替導致洱海水溫變化較快,時冷時熱的水溫環境讓魚類難以適應,機能減弱。另一方面,今年洱海陣性大風頻發多發,風浪較大,在近岸產卵的魚類極易受傷死亡。
“魚類‘越冬綜合癥’屬于自然現象。”大理州洱海管理局方面表示將密切關注和持續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