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國際黑珍珠葡萄研討會(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ero d’Avola)于2012年11月7日圓滿落幕。珠葡珍珠此次會議的魅力成功之處不僅在于把全世界的目光拉回到西西里島上,而且讓人們有機會全面正確地認識了黑珍珠葡萄的記國際黑魅力。
此次研討會開始于2012年10月20日(周六),葡萄各與會者已于頭天(周五)提前到達。研討此次會議由古妃酒莊和西西里本土葡萄酒和橄欖油研究所(Sicily’s Istituto Regionale Vino e Olio/SIRVO)聯合舉辦。黑珍與會者包括法國《費加羅報》葡萄酒雜志主編伯納德•布爾奇(Bernard Burtschy)、珠葡珍珠簡西斯•羅賓遜網站編輯茱莉亞•哈丁MW(Julia Harding MW)、魅力荷蘭資深媒體人詹娜•利普瑪(Janna Rijpma)、奧地利知名記者露西亞•舒拉夫(Luzia Schrampf)、國際葡萄酒挑戰賽聯合主席皮特•莫科比(Peter Mccobie MW)和中國知味葡萄酒雜志特邀記者陳微然(Sylvia Chen)等。當然還有主辦方古妃酒莊莊主維托和馬迪歐•卡塔尼亞(Vito & Mateo Cataria)父子,以及意大利著名酒評家伊安•達加塔(Ian D’Agata)。另外還有多位西西里本土葡萄酒研究專家列席。
探索葡萄園的奧秘
會議的第一站就是參觀古妃酒莊的葡萄園。古妃酒莊以出產可口的黑珍珠葡萄酒——Nerojbleo著稱。該酒不是一款普通入門級黑珍珠葡萄酒,酒質絲毫不亞于任何一款優質單一園西西里葡萄酒。下一站是位于Ragoleti的古妃試驗葡萄園,向與會人員介紹一些瀕臨滅絕的葡萄品種以及詳細講解由古妃酒莊莊主父子開創的alberello剪枝法,即葡萄藤會留3根枝條供果實生長。在葡萄繁盛期,這種做法一方面能讓空氣流通更順暢,預防疾病的發生,另一方面還能讓濃密的葡萄葉抵擋住島上炎熱的太陽。
此剪枝法是勞動密集型工作,需要全人工采摘等,還要給葡萄營造一個相對衛生的生長環境,當然其出產的葡萄質量也是相當高的,但是這些葡萄一般都產自老舊的葡萄園,因此對于培育者來說,采摘難度是相當大的。
理論指導實踐
研討會的重頭戲是由幾位意大利本土的葡萄酒專家作關于黑珍珠葡萄深入研究的演講。用《費加羅報》(le Figaro)葡萄酒雜志主編伯納德•布爾奇的話說,“此次會議的主講者各個都真才實學,內容風趣且實用。”來自西西里巴勒莫大學(University of Palermo)的迪•洛倫佐(Di Lorenzo)教授及其他幾位學者詳細闡述了適合黑珍珠葡萄生長的氣候和土壤,以及關于其葡萄酒陳年能力的研究;SIRVO研究所的Sparacio博士則分析了黑珍珠葡萄的頑強生命力,驗證了黑珍珠葡萄能適應高鹽土壤;而學者Salvo Foti則通過以Pachino葡萄園富含亞鐵土壤和黏土土壤為例,強調不同土壤對黑珍珠葡萄和葡萄酒風味的影響。他們呈現出來的研究報告和數據分析都將成為西西里酒農們的參考指南,指導酒農們如何在釀酒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展現出黑珍珠在西西里產區風土風味。當然,主辦方也希望通過此次研討會,讓全世界的人們都更多地了解黑珍珠葡萄和黑珍珠葡萄酒。
領略黑珍珠葡萄酒的魅力
古妃酒莊(圖片來源:www.gulfi.it)
在隨后的品鑒會上,古妃酒莊提供了3款著名的黑珍珠葡萄酒Nerojbleo、Nerosanlore和Neromaccarj供與會人員品嘗,其中后2款是單一葡萄園葡萄酒。之后,還進行了一次不記名投票,選出最喜愛的葡萄酒,其中2001和2004年份的Nerojbleo,2001年份的Nerosanlore以及2005年份的Neromaccarj受到眾人的青睞。
布爾奇認為,2005年份的Neromaccarj是最好的;荷蘭的詹娜認為,2001年的Nerojbleo最佳;而弗蘭西斯科•莫塔瓦(Franceso Mottawa)則認為,2004年的Nerojbleo以其平易近人的價格堪稱典范;中國知味葡萄酒雜志的陳微然(Sylvia Chen)認為“Nerosanlore的酒體似乎比Neromaccarj還輕”。如此巨大的分歧意見從側面上說明了文化背景的不同,人對葡萄酒的口味偏好會出現截然的不同。
總的來說,此次研討會達到了預期目標,讓與會人員全面了解黑珍珠葡萄和葡萄酒的魅力,又通過眾多與會記者們精彩細膩的筆觸,讓全世界的人們都知道了西西里的明珠——黑珍珠葡萄以及風味獨特的黑珍珠葡萄酒。
版權說明:凡本站注明“紅酒世界”、“紅酒世界網”、 “紅酒世界原創”、“紅酒世界網原創”、“紅酒世界獨家”或“紅酒世界網獨家”的作品,轉載請注明稿件來源:“紅酒世界網(www.wine-worl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