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第屆由衛生部衛生技術評估重點實驗室(復旦大學)主辦,中國復旦大學藥物經濟學研究與評估中心和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協辦的衛生第九屆中國衛生技術評估論壇在滬開幕。來自加拿大、技術舉行美國、評估法國、論壇澳大利亞、第屆新西蘭等國家的中國海外學者以及來自上海、北京、衛生江蘇、技術舉行浙江、評估安徽、論壇山東等18個省、第屆市、中國自治區的衛生近300位研究者和決策者參與這次會議。會議旨在分享國際經驗和最新方法學進展,探討發展我國衛生技術評估的策略與途徑,提高我國衛生技術評估的質量與水平,搭建研究者和決策者交流的平臺。本次論壇得到了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CMB)衛生技術評估合作項目(CP)和復旦大學重點實驗室發展項目的大力支持。
上午的會議在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陳文教授熱情洋溢的致辭和國家衛生計生委基層衛生司諸宏明副司長有關衛生領域衛生技術評估政策需求的發言中拉開序幕。第一場分會由衛生技術評估創始人David Banta教授和我國衛生技術評估倡導者陳潔教授主持,由各國專家介紹各國衛生技術評估體系建設的經驗。加拿大Alberta衛生技術評估創新中心主任Don Juzwishin教授首先對加拿大國家和地區兩級的衛生技術評估模式進行介紹。其次,法國ESSEC商學院Gérard de Pouvourville教授結合藥品報銷介紹法國衛生技術評估的經驗。隨后,美國Lewin咨詢公司資深副總裁Clifford Goodman教授從國際視角介紹美國的衛生技術評估經驗。
在分享衛生技術評估國際經驗基礎上,會議聚焦國內衛生技術評估的體系建設問題。分會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石磊玉教授與衛生計生委基層衛生司副司長諸宏明主持,重點探討我國衛生技術評估體系建設的策略與途徑。首先由衛生部衛生技術評估重點實驗室主任陳英耀教授就如何發展中國衛生技術評估問題發表引導性發言,三位國外專家Banta、Goodman 和Juzwishin以及衛生計生委法制司龔向光處長、人社部社保中心醫療服務管理處段政明處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藥衛生管理學院張亮教授分別就技術評估的框架、工具和方法等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并對中國衛生技術評估發展的現狀和需求進行了分析,為中國的衛生技術評估發展建言獻策。
論壇下午進行兩場分會。第一場由Gérard de Pouvourville教授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衛生政策中心主任代濤教授主持,邀請來自新西蘭奧克蘭大學Cindy Farquhar教授、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Danny Liew教授和美國杜蘭大學施李正教授分享衛生技術評估方法學的新進展。第二場由衛生計生委項目監管中心張朝陽主任和杜蘭大學施李正教授主持,邀請國內五位專家結合衛生技術評估研究案例進行分享和討論。其中,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黃葭燕教授將圍繞二代測序在唐氏綜合征篩查中的運用介紹安全性與有效性的評估實踐,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應曉華教授將結合醫療器械的研究案例介紹衛生經濟學評價的特點,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薛迪教授將針對中國公立醫院住院醫療的臨床路徑介紹其遵循狀況的分析,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李瑛教授將針對宮內節育器的案例介紹安全性方面的衛生技術評估,浙江大學醫學部衛生政策學研究中心主任董恒進教授將圍繞治療2型糖尿病介紹經濟學的衛生技術評估。
中國衛生技術評估論壇已成功舉辦八屆,今年的論壇再次把衛生技術評估領域的國際國內專家匯聚一堂,分享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時搭建起研究者與決策者溝通的橋梁,共同探討中國衛生技術評估的未來發展,通過論壇凝聚各方的智慧,共創衛生技術評估的美好前景,為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服務,為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服務。
制圖:實習編輯: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