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少活多?
筆者感觸:
這是察錢個哲學問題,千人千象千覺。少活生收
但出于支持DRG發展,多入對醫賦予DRG的組填總費用是自然增長plus的。
但具體到科室、入醫病種、保治病例,察錢因為DRG以及任何工具的少活生收天然粗糙結構,或引發支付不平衡。多入對醫
特別地,組填DRG等支付方式目前處在起步探索階段,入醫在政策端、保治實施端都存在很多能力局限。察錢
比如:醫院調整系數,少活生收顆粒度有限,多入對醫可能導致科室之間支付不平衡,也并沒有太好的辦法。
此種情勢下,醫管很必要、重要。
辯證看待“活多”,在激烈競爭必然來臨的趨勢面前,是好事。
辯證看待“錢少”,在DRG以前,錢不少么?DRG是機會啊。
不止“錢少活多”,還可能“活多虧多”:比如藥耗費用超支,解決該問題也需要臨床轉變思想站位,盡力抓好“藥占比”“耗占比”。DRG及DRG點數法,將使醫療服務價值越來越好。
入組填對!
筆者感觸:
明確診斷,意義多么地大。
入組不對,主要包含兩層次:一是高靠,有故意風險,發生不一定普遍;二是有選擇入組余地,有編碼實施漏洞,發生一般較罕見。
入組填對,是DRG入門基礎,是一道理性命題,從技術上一定可以理清,較真起來,這在本質和技術應用方面沒有什么好商量的。
相較于美國、德國在DRG實際運行中的綜合治理,DRG入組填對的綜合措施逐步完善。醫管重要,可從上述兩個層次發揮出作用。
DRG從單病種管理也能汲取管理經驗。明確診斷及規范臨床路徑是DRG成敗得失的關鍵矛盾,三年行動計劃顯示趨勢越來越嚴格。
醫生收入
筆者感觸:
醫生收入“高低”“均寡”是個哲學、經濟學問題。
但全社會重視健康事業,會使醫生收入越來越有前景。
DRG某種意義上,就算價格改革。但管不到薪酬分配。
關于分配,醫管重要。比如DRG績效與分配是否掛鉤。
作為醫院醫生來講,可千方百計、依法合規提高收入。
不宜干等干靠干要,應與醫保相向而行,勢能化動能。
醫療服務行為存在一定市場競爭,也在比拼服務能級。
用好結余留用,不僅要調動院內積極甚至要院間合作。
事在錢上,錢在事上,醫療始終要以把事做好為前提。
醫保治理
筆者感觸:
醫保總額預算管理,相當于大數據治理,看清總額、結構、質量、效率。
DRG和DIP等,則相當于具體覆蓋工具網絡。
相較于國際經驗,我們目前未對醫保定點醫院要求出具關于運營管理的年度報告,做好醫保總額預算管理工具應用,間接相當有所報告。
考量總額預算,可從這樣幾個維度:
一是按疾病,比如傳染性疾病、慢病、大病、精神心理疾病等。分“衛生總費用”“醫保基金”。二是按醫院,比如區域總額預算管理。三是按支付方式,比如住院、門診等。
浙江DRG點數法在全國領先。改革姿態可描繪為:醫保治理多踏出半步,醫院協同多踏出半步。兩方均積極承擔,謀求共同發展。點數法既講政策又講實施,很顯出功力。
感謝史晨謹老師對本文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