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來門診就醫的痛點慢性疼痛患者眾多
上級專家與中心醫師聯合為患者會診
康復醫師團隊用超聲可視化針刀微創技術為患者治療
康復治療師團隊用現代康復技術為患者進行運動訓練
康復治療師團隊為患者進行體姿體態調整宣教
隨著我國慢性疼痛患者數量的增加,疼痛管理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湖濱公共健康議題。
2023年以來,社區疼痛綜合管理試點工作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衛生試點醫院多為“二級以上醫院”。服務近年來,中心診治國家政策鼓勵與支持基層開展社區康復和疼痛診療服務,開設康復各地也正在推進相關項目的疼痛建設。
把視野放在石獅。門診今年,群眾湖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全市基層率先開展慢性疼痛康復工作,痛點經過半年多的湖濱探索和實踐,如今,社區成效已經有所顯現,衛生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就近、服務連續且高效的疼痛健康管理。
全市基層率先: 湖濱開設疼痛康復門診
不久前,居民李阿姨參加了湖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織的老年人免費體檢。在這次體檢中,她向醫生反映了自己長期以來的肩關節疼痛情況,醫生初步判斷她患有肩周的慢性疼痛,并為她轉診至疼痛康復門診做進一步檢查。
在疼痛康復門診,李阿姨接受了專業的疼痛評估,結果顯示,她的肩關節疼痛與長期勞損未痊愈有關,存在肩袖撕裂,需要進行系統化的康復治療。針對李阿姨的具體情況,門診醫生制定了一套個性化的康復治療計劃,融入中醫傳統治療理念和現代康復醫學技術,如,PRP富血小板血漿治療、物理治療、康復訓練等。
經過定期的隨訪和治療方案調整,如今,李阿姨的肩關節疼痛得到了明顯的緩解,“以前總覺得疼痛是個小問題,忍忍就過去了,現在才知道專業的疼痛管理有多么重要。”她感慨地說。
“慢性疼痛不同于急性疼痛,不是突如其來的劇烈痛感讓人難以忍受,而是更像一種綿長的折磨,悄無聲息地侵蝕著患者的身心。因此,對慢性疼痛的有效管理對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焙I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副書記曾程浩告訴記者,中心接診的疼痛患者以頸腰椎病、肩關節和膝關節疼痛問題居多,其次還有四肢關節的疼痛,如廣為人知的“網球肘”“高爾夫球肘”“媽媽手”“跑步膝”“彈響指”“韌帶撕裂”“半月板損傷”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
面對龐大的患者群體和復雜的疼痛問題,中心先后派遣5名科室醫生前往上海、廣州、湘潭、福州等地的知名醫院進修和研學,并與泉州市中醫院等上級醫療機構建立緊密合作,在社區一級大力持續推動慢性疼痛學科建設。
今年5月,中醫康復科順利開設疼痛康復門診,推出疼痛評估、個性化治療方案制定、定期隨訪等一站式服務,為患者進行全面、系統的疼痛管理。
引入新型治療手段: 患者康復時長縮短50%
“疼痛康復門診開設后,強調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綜合運用針灸、推拿、拔罐、穴位注射、刺絡放血及中藥等中醫傳統診療技術,與理療、運動療法、肌內效、整脊等現代康復醫學技術,來提高整體治療效果。”曾程浩告訴記者,值得關注的是,除了傳統治療手段,門診還引入新型治療手段,為患者帶來福音。
超聲可視化針刀微創技術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治療技術,它結合超聲波的精準定位和針刀的微創治療優勢,能夠在不損傷正常組織的前提下,對疼痛源頭進行精準“打擊”。目前,這項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各類慢性疼痛的治療,取得了矚目的成效;同時,由于其微創、安全、無痛的特點,也受到越來越多患者的認可和青睞。
居民蔡先生來到門診就醫時,自訴右肩關節活動受限、疼痛難忍、無法入睡,門診經過檢查發現,他的右上肢外展肌力僅有1級。在此之前,蔡先生已通過針灸、理療等傳統手段治療3個月,可沒有明顯好轉,門診醫生決定通過超聲可視化的水分離技術和PRP富血小板血漿為他進行治療,一段時間以后,他的右上肢外展肌力成功恢復到4級,上肢其他肌肉力量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復,日常生活中不再疼痛不已。
“這個病例說明,超聲可視化的精準治療效果非常好!”曾程浩進一步說明,超聲可視化針刀微創技術是在肌骨超聲儀的引導下,通過注射葡萄糖水、生理鹽水、消炎藥物或者PRP,來對局部軟組織的粘連損傷進行分離和治療,進而提升康復效果,縮短治療周期。
“此前,社區還未引入超聲可視化針刀微創技術時,需要接受此項技術治療的患者要轉診到上級醫院,如今,他們在‘家門口’已經能享受便捷治療了。”曾程浩指出,截至目前,這項新技術已經讓500多名患者受益,其中,有85%的患者表示疼痛得到明顯緩解,生活質量顯著提高,患者康復時長縮短50%,且有90%的患者3個月內疼痛沒有復發。
針對個別疑難病癥,湖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積極探索與上級三甲醫療機構、康復機構等多元主體的合作模式,推出聯合診療服務,讓這類患者足不出社區也能輕松解決問題。疑難病癥經過專家團隊診斷并出具治療方案后,由中心團隊提供持續的康復治療。
家庭醫生簽約助力: 慢性疼痛管理納入增值服務
那么,哪類人群容易受到慢性疼痛的困擾呢?
曾程浩指出,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久坐久站的工作人群往往伴隨著脊柱和關節的勞損,而經常運動健身的人群也容易出現關節和肌肉反復伸縮使用造成的勞損。
需要特別關注的是,慢性病人群和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群作為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重點對象,也通常合并存在許多慢性疼痛的問題。
當前,居民對于疼痛醫學的認識相當有限,多數人認為,疼痛不是病,忍忍就過去了,須知,慢性疼痛也是身體的一個“求救信號”。自疼痛康復門診開設以后,湖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慢性疼痛管理同步納入家庭醫生簽約增值服務范疇,加強對這兩類重點人群的健康管理。
家庭醫生結合每年的免費體檢工作,對這兩類重點人群進行篩查,當發現簽約居民出現慢性疼痛問題時,則轉診到疼痛康復門診,由康復門診的醫生為其進行一次免費的疼痛評估,并提供一次免費的個性化治療方案定制。
“疼痛管理期間,康復治療師會進行定期隨訪,監測簽約居民的疼痛狀況,及時調整治療策略,確保居民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得到持續的關注?!痹毯票硎?,同時,康復治療師還會開展健康教育,幫助居民了解慢性疼痛的原因,并結合居民的生活方式、工作環境等因素,提出改善建議,幫助居民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減少疼痛的發生。
(記者 黃翠林 郭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