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鮮爽”改名 統一涼茶之路趕晚集
北京商報記者近日發現,鮮爽上市三年銷量不溫不火的改名統一“仙草鮮爽”已悄然更名為“仙草涼茶”,突出該產品的統涼涼茶定位。近年來,晚集統一的鮮爽業績持續下滑,通過關廠、改名裁員、統涼漲價等方式,2017年業績止跌回穩,但是產品端的起色并不明顯。為優化產品結構,統一開始對旗下產品進行調整,而王老吉、加多寶的涼茶之爭,讓統一看到了發力的機會。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加多寶在與王老吉的涼茶爭奪戰中損失了部分市場份額,但品牌知名度仍在,統一想通過“仙草鮮爽”的更名,搶占加多寶留出的市場空間并非易事。同時,近年來國內涼茶市場銷量增速出現疲態,統一也錯失了涼茶飲料增量的時機。
上市三年更名“涼茶”
上市三年后,統一終于給旗下的“仙草鮮爽”給出了準確定位。近日,統一將旗下涼茶產品“仙草鮮爽”更名為“仙草涼茶”,更以升級方式,在該產品中加入“涼茶新粒量”,突出飲料中含仙草凍顆粒的特點。據了解,統一“仙草涼茶”采用金屬罐包裝,規格為310毫升,零售價為4元/罐。統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產品主要銷售區域為華南地區,采取經銷模式分銷產品。
北京商報記者發現,該產品并未在淘寶統一官方旗艦店上架銷售,目前消費者僅能通過其他淘寶店鋪進行購買。在淘寶平臺輸入“統一仙草涼茶”進行產品搜索,僅8家店鋪銷售該產品,銷量的店鋪月成交僅百余筆。
對于未在旗艦店現身的統一“仙草涼茶”,戰略定位專家、上海九德定位咨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認為,這或許與該產品市場銷量不佳有關。“盡管網上鋪貨成本低,但各品牌旗艦店在選擇商品上架時也會像線下門店一樣,考慮產品在市場的銷量表現,如果產品銷量并不出色,也不會選擇貿然上架鋪貨。”他說。
事實上,早在2014年,統一“仙草涼茶”的前身“仙草鮮爽”便已推出,但由于消費者認知度較低,該產品銷量一直表現平平。“‘仙草鮮爽’推出后一直局限于南方市場,南方消費者發現飲料出現仙草成分,基本等同于涼茶的認知,但北方消費者并沒有這種概念,因此該產品在市場上的認知度并不高,并且‘仙草鮮爽’也沒有找到自己產品的獨特訴求點和產品定位,導致之前的市場表現不是很好。”品牌營銷專家路勝貞認為。
針對將“仙草鮮爽”更名為“仙草涼茶”的原因,統一相關負責人稱,更名的主要目的就是想突出統一“仙草鮮爽”的“涼茶”屬性,讓消費者能夠更加直觀地認識該產品含有“仙草”,為消費者提供涼茶植物飲料的更多選擇。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國內兩大涼茶巨頭王老吉、加多寶身陷糾紛后,加多寶遭遇多重危機,統一將產品從“仙草鮮爽”改為“仙草涼茶”,突出產品的涼茶屬性,可以看出統一想要抓住當前涼茶行業的機遇,希望能夠補上加多寶留下來的市場空白。
在徐雄俊看來,近年來統一的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統一也一直嘗試推出新品刺激銷量增長,但成效并不明顯,統一已陷入發展瓶頸期。目前,統一開始對產品進行調整,優化產品線,明確旗下涼茶產品定位也是調整內容的一部分。
業績下滑倒逼產品優化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統一來說,調整產品結構已成為提振整體業績表現的重要一環。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統一營收112.24億元,同比增長6%;凈利潤7.14億元,同比上漲25.4%。而2017年上半年,統一營收108.86億元,同比下降 7.1%;凈利潤5.7億元,同比下降26.5%。
朱丹蓬認為,從整體運營上看,2018年上半年,統一的業績狀況與此前變化并不大,之前關廠、裁員、漲價成為支撐統一2018年上半年利潤增長的重要手段。“特別是漲價,因為漲價刺激了整個渠道端。”他說。
年初,統一發布的提價公告顯示,自2018年1月23日起,對統一乳飲部的零售價每件提價1-3元,產品主要涉及茶飲和果汁;方便面也同期提價,漲幅為每件1-2元。
而在2017年上半年,統一被曝出逼退員工、關停徐州和石家莊兩家工廠的消息。根據統一發布的2017年半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統一總雇員人數約為2.9萬人,同比減少近4000人。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統一在2018年上半年的營收及凈利潤有所上漲,但是仍比不上統一2016年上半年的營收情況。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統一營收117.13億元,凈利潤7.752億元。
業績表現不佳,統一方面也在積極進行產品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在涼茶市場中,2018年涼茶巨頭之一的加多寶遭遇多重危機,導致市場表現不佳,給統一旗下的涼茶產品帶來發展機遇。隨即,統一將“仙草鮮爽”更名為“仙草涼茶”,明確產品涼茶定位,意圖切入涼茶市場。
據了解,近期加多寶被曝出加多寶東莞廠在7、8月之際減員停產,目前生產線已全部關停的消息。同時,杭州加多寶飲料有限公司也出現罷工、停產現象。而作為加多寶罐裝的供應商,此前中糧包裝和奧瑞金曾停止向加多寶提供鐵罐供應,致使加多寶在多地出現斷供現象。雖然,目前中糧包裝與奧瑞金已逐漸與加多寶恢復合作,但雙方的問題仍未得到解決。8月,中糧包裝就與王老吉有限公司(加多寶旗下企業)的“出資”糾紛向中國相關法院提出訴訟申請。此外,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還作出關于廣藥集團(廣藥集團現為王老吉品牌所有者)訴加多寶侵害商標權糾紛的一審判決,判決結果要求加多寶方面賠償廣藥集團14.41億元。
市場萎縮空間狹小
對于更名后的“仙草涼茶”將如何征戰國內市場,統一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未來統一將把“仙草涼茶”逐步推向全國各區進行銷售。“在近年來新零售崛起的形勢下,我們會結合公司電商事業渠道,逐步進行上架銷售。”他說。然而,在業內人士看來,無論是外部環境還是產品自身,統一“仙草涼茶”的發展空間都很狹小。
近年來,國內涼茶市場銷量增速已出現疲態。數據顯示,2009-2012年,國內涼茶品類保持16%-18%的高速增長,而到2016年,涼茶市場銷售額為561.2億元,增速僅為4.2%,低于2015年的10%。朱丹蓬表示,隨著國內涼茶市場進一步萎縮,統一想在該市場中取得市場份額并不容易。
與此同時,面對王老吉、加多寶、和其正等老牌涼茶產品,統一“仙草涼茶”本身的差異性也并不大。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統一仙草涼茶的配料主要包括仙草凍、白砂糖、蜂蜜、仙草、羅漢果、金銀花、夏枯草等。加多寶和王老吉的主要配料則包括白砂糖、仙草、雞蛋花、布渣葉、菊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兩者在配料上有一定相似之處。曾經購買過統一“仙草鮮爽”的市民韓小姐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味道與其他品牌的涼茶差不多,只是比王老吉、加多寶等多了仙草凍。”
路勝貞認為,統一“仙草涼茶”突出仙草顆粒,只是為了找到自身產品的獨特訴求,體現出與王老吉、加多寶等產品的不同之處,但這種訴求的壁壘性并不強。在朱丹蓬看來,統一“仙草涼茶”主打“仙草”概念,想要體現與其他涼茶產品的差異化,創新力不足。
此外,在品牌認知度上,更名后的統一“仙草涼茶”也遠不如王老吉與加多寶。徐雄俊表示,在消費者認知中,已經形成涼茶相當于加多寶、王老吉的概念,統一2014年才推出涼茶產品,入局較晚,在涼茶行業的認知度上自然是比不上王老吉和加多寶。
“統一將涼茶產品進行改名,確定了產品涼茶屬性的定位,并加強渠道建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強消費者對該產品的認識,帶動產品的銷售。但是根本上不會對業績作出較大貢獻。”徐雄俊坦言。
北京商報記者 劉洋 實習記者 葉靜/文 宋媛媛/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