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指甲發漲有血水怎么辦啊?1、腳指甲首先我們要知道指甲發漲是漲有指甲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針對性的血水血水解決問題。比如說你的辦腳指甲出現了裂紋,這種情況就需要注意了,回事因為這可可能是腳指甲由于甲溝炎導致的。2、漲有指甲如果你的血水血水指甲發漲是因為營養不良,那么你就需要補充營養了,辦腳這樣才能保證指甲健康。回事3、腳指甲如果你的漲有指甲指甲發漲是由于營養不良,那么你就需要補充營養了,血水血水這樣才能保證指甲健康。辦腳
最近幾年我國養殖業有了跨越式發展,回事無論從養殖規模,養殖環境,養殖設備還是養殖理念都有質的變化;家禽養殖也不例外,但是隨著養殖規模的提高,很多疾病不是少了,而是呈現復雜化的趨勢,并且治療起來效果也不如過去理想,原因很多值得大家去思考;下面我主要就肝腎疾病在臨床當中多發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案做一個分析和總結經供大家參考。
一、 雞肝臟疾病的發生原因及表現
肝臟是體內最大的代謝和解毒器官,大部分藥物都要通過肝臟才能轉化、吸收,另外肝臟還是機體最大的腺體,它在機體的膽汁生成﹑凝血﹑免疫﹑熱量產生及水與電解質的調節中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機體內的一個巨大的“化工廠”。同時肝臟也是非常重要的屏障機構,所以易受各種致病因素的侵害發生損傷。臨床當中能引起肝臟出現問題的常見因素有以下幾點:
(一)非傳染性因素
1、藥物不規范使用
養殖過程雞生病是很正常的事,生病就必須用藥,但很多獸醫對疾病的病情判斷不準確,在藥物選擇上也很盲目,超劑量使用時有發生,不僅造成藥物浪費,還給肝臟造成極大的負擔;如長期添加抗生素,大劑量使用磺胺類、四環素類、痢菌凈等
2、脂肪肝綜合癥:
主要是因飼料中的能量和脂肪的含量過高,造成肝臟無力充分轉化、分解而淤積在肝臟所造成的。多發于產蛋高峰期或高產的雞群。剖檢病死雞可見腹部皮下有大量的脂肪淤積,肝臟腫大,質地脆弱,易碎,邊緣鈍圓。肝臟脂肪變性,色澤變淡呈土黃色。并且肝臟常發生破裂,引起內出血,在腹腔內形成大的血凝塊。另外肝臟有時還可見出現出血點或少量的壞死灶。
3、內臟痛風:
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腎臟功能障礙,造成體內尿酸鹽排泄受阻,沉積在體內的一種疾病,本病可引起肝臟表面有大量的白色尿酸鹽沉積,似肝臟表面撒了一層石灰樣,另外還可見有其他器官以及皮下等組織的尿酸鹽沉積病變。
4、應激綜合癥:
由一些機械性因素引起,機體受到過分刺激而對外界作出的一系列反應。本病最為典型的病變就是肝臟淤血、破裂出血。肝臟表面可見到許多的裂痕,裂痕上常常附著著凝血塊。另外還可見有肺臟出現破裂出血,胃腸道卡他等病變。
檢查肝臟時應首先檢查肝臟的形態、大小、色澤、被膜顏色、有無出血、有無結節、有無壞死等。然后切開肝臟觀察切面有無窿突,有無寄生蟲,有無膿腫等
5、黃曲霉毒素中毒:
由黃曲霉菌的代謝產物——黃曲霉毒素,侵害肝臟引起肝臟癌變的一種中毒性疾病。剖檢可見肝臟腫大,質地硬化,有時發生腐爛。色澤蒼白變淡,呈土黃色有時也呈紫紅色,表面有白色點狀的壞死灶。有時也可引起肝臟破裂發生內出血。
(二)傳染性因素
1、大腸桿菌病
由大腸埃希氏桿菌引起的一種多病型性的疾病,各個日齡的雞均可感染,但引起肝臟病變的肝周炎型多發于蛋雞雛雞、育成雞,肉雞各個階段。其病理變化為肝臟稍腫大,表面有大量的纖維素性滲出,整個肝臟表面有一層黃白色的肝包膜,常與其他病混合感染。
2、沙門氏菌病
1).雞白痢:是由沙門氏菌引起的一種主要侵害雛雞的一種疾病,其病理變化主要為肝臟出現大量的針尖大小灰黃色壞死灶,另外還可出現肝臟腫大,呈磚紅色,有出血斑點及條紋狀出血。
2).禽傷寒:由傷寒沙門氏菌引起雞、鴨、鵝的一種慢性或急性敗血性的傳染病。其病理變化可見到灰白色粟粒狀的壞死點。亞急性病例肝臟多呈淡綠色或古銅色,質地脆弱,并散在著灰白色壞死灶。一般跟種源凈化有一定關系。
3、禽霍亂
又稱禽的巴氏桿菌病、禽出血性敗血癥(禽出敗),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其病理變化為肝臟腫大,色澤變淡,呈土黃色,質地脆弱,且肝臟表面散在著大量的針尖樣的出血點。
4、淋巴細胞白血病:
由肉瘤病毒群中的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一種淋巴組織增生性腫瘤性傳染病。又名淋巴細胞大肝病,主要引起肝臟腫大,有時可達原來的2-3倍,肝臟表面、切面有大量的腫瘤性病灶或結節。其他組織器官也可出現,與馬力克病及其相似,但是該病剖檢時一般法氏囊也可見到腫瘤性結節。另外病雞還表現嚴重的消瘦等癥狀。
5、安卡拉或包涵體肝炎:
本病是由腺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主要發生于肉仔雞和青年的產蛋雞。可引起肝臟腫大,質脆,呈淡白色或淡黃色,表面有非常清晰的出血斑點,且切面也可見到。
6、雞的盲腸肝炎:
又稱黑頭病、組織滴蟲病,是有組織滴蟲引起的一種以肝臟和盲腸壞死性炎癥為主要特征。可引起肝臟腫大,表面形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的并且稍微凹陷的病灶。有的時候壞死區融成一片,形成大面積的病變區。另外還可見有一側或兩側性盲腸粗大,盲腸內形成“腸芯”。
7、弧菌性肝炎:
由弧菌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剖檢特征為肝臟腫大,由于充血常呈紅木色,邊緣飩圓,表面有出血點或出血斑,有時可出現星芒狀的針尖樣灰白色壞死灶。肝臟常發破裂出血等,同時也可見有心包積液,脾腫大等其他病變。
8、馬力克氏病:
由致瘤作用的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組織增生性腫瘤病。常見于1月齡以上的雞只,2-7月齡為高發時期。可引起肝臟腫大,其表面可見灰白色班駁樣的腫瘤病灶或彌漫性的腫瘤結節。另外還可見有心臟、肺臟、腺胃、脾臟等器官也可見有腫瘤,但是法氏囊一般沒有腫瘤出現,常發生萎縮。
9、住白細胞原蟲病:
又稱“白冠病”,是由住白細胞原蟲引起的一種寄生蟲性傳染性疾病。可引起肝臟稍腫大,表面出現廣泛性的出血點或出血斑。并且有時還可出現粟粒大的壞死小結節。也可見有其他內臟器官或組織出血等病變。

二、 雞腎臟疾病的發生原因及表現
隨著養雞業對生產性能和節約成本的算計,雞的腎病已成為雞病中不可忽視的疾病。雞腎病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腎臟機能障礙的總稱,主要表現為腎腫脹、蒼白、出血和尿酸鹽沉積。輕者使雛雞生長受阻、成雞生長性能降低、重者導致大量死亡,給養雞戶朋友造成嚴重經濟損失。臨床當中能引起腎臟出現問題的常見因素有以下幾點:
(一)非傳染性因素
1、冷熱應激
所謂應激,是外來的超負荷的各種原因,超過了機體所能承受的能力。腎上腺皮質為了應付突然到來的刺激,緊急地調整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等。我們曾作了誘發試驗,結果表明,溫度過高或過低都可使血中尿酸鹽濃度上升,而且明確了可引起尿酸鹽沉積癥。
2、飲水不足
處于脫水狀態時,使尿濃縮,輸尿管內尿酸鹽沉積。
3、密度過大,運動不足,環境陰暗潮濕。
籠養蛋雞及棚養肉仔雞,控制光照致使運動不足。再喂給高蛋白高能飼料時,使血液膠體發生變化,降低尿酸溶解性,使尿酸容易以尿酸鹽形式沉積下來。
4、飼料中蛋白過高或者氨基酸不平衡,均會導致機體產氨量增加。
對于雞來說,氨代謝最終產物為尿酸,尿酸在腎臟排除,當尿酸生成量超過腎排除量時,就使尿酸在腎臟或體內蓄積,反過來尿酸在腎的蓄積又進一步影響腎尿酸排除,惡性循環的結果導致腎病的發生。
5、飼料中鈣、磷比例不當。
飼料中鈣過多,或者是磷過多,在腎臟的排除就會增多,過多的鈣或磷和尿酸結合成不溶性的尿酸鹽,影響尿酸的排泄,導致尿酸鹽沉積。
6、維生素A缺乏癥。
維生素A在維持泌尿道上皮完整方面有著必不可少的作用,當維生素A長期缺乏時,就會引起腎小管上皮的破壞,影響其濾過機能,從而造成尿酸鹽沉積。
7、其它因素。
如食鹽中毒、碳酸氫鈉中毒、維生素D中毒和鉀離子供應不足都會誘發腎病的發生。另外嚴重脫水也會引起尿酸鹽沉積。
8、藥物及毒素
磺胺類藥物的中毒劑量很接近治療劑量,如果用藥不當往往會發生磺胺中毒,并在腎內形成結晶,影響腎機能。此外,慶大霉素、卡那霉素、呋喃類和喹乙醇等在體內是通過腎進行清除的,是一種潛在的毒性物質,使用不當亦會損害腎臟。霉菌和植物毒素污染的飼料亦可引起中毒,并引起腎功能的改變。
(二)傳染性因素
1、病毒因素
引起的常見的有禽流感、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病毒、安卡拉、傳染性法氏囊病毒、禽腎炎病毒和馬立克病毒。
2、寄生蟲因素
常見的有螺旋體和住白細胞原蟲。這些傳染因素均有很強的嗜腎性,他們感染腎細胞后,寄生在細胞內,對腎細胞和其功能均有破壞作用,使腎細胞失去或影響其濾過能力,導致大量尿酸鹽沉積于腎臟或體內。另外象雞球蟲病、黑頭病病原體產生的毒素也可以導致腎病的發生。
3、細菌因素
沙門氏菌可以導致花斑腎,其它細菌引起敗血癥之后,也會對腎臟產生影響,引起一定的腫大或敗血。

三、 中醫和西醫對肝腎機能的解讀差異
(一) 中醫對肝臟機能的解讀:
1、肝主疏泄
1)、肝主疏泄,泛指肝氣具有疏通、條達、升發、暢泄等綜合生理功能。古人以木氣的沖和條達之象來類比肝的疏泄功能,故在五行中將其歸屬于木。
2)、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現在調節精神情志,促進消化吸收,以及維持氣血、津液的運行三方面。
A、調節精神情志。中醫認為,動物的精神活動除由心所主外,還與肝的疏泄功能有關。肝的這一功能正常,動物就能較好地協調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動,表現為精神愉快、心情舒暢、理智靈敏;疏泄不及,則表現為精神抑郁、多愁善慮、沉悶欲哭、噯氣太息、胸脅脹悶等;疏泄太過,則表現為興奮狀態,如煩躁易怒等。肉雞、豬等動物在受到驚嚇容易猝死,很多出現肝破裂,其實也與肝的疏泄有關系。
B、促進消化吸收。肝的疏泄功能有助于脾胃的升降和膽汁的分泌,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如肝失疏泄,可影響脾胃的升降和膽汁的排泄,從而出現消化功能異常的癥狀,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噯氣泛酸,或腹脹、腹瀉等,中醫稱為”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調”。很多肝出了問題的動物腹瀉、腸道飼料變綠時有發生。
C、.維持氣血、津液的運行。肝的疏泄功能直接影響著氣機的調暢。如肝失疏泄,氣機阻滯,可出現豬乳房炎、子宮內膜炎等。氣是血液運行的動力,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
3) 、肝的疏泄功能還有疏利三焦、通調水道的作用。故肝失疏泄,有時還可出現腹水、水腫等。臨床上如肉雞腹水,豬腹水等。
2、肝主藏血
A、肝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當機體在休息或情緒穩定時,機體的外周需血量減少,大量血液貯藏于肝;當勞動或情緒激動時,機體的外周需血量增加,肝就排出其所儲藏的血液,以供應機體活動的需要。
B、如肝藏血的功能異常,則會引起血虛或出血的病變。若肝血不足,不能濡養于目,則兩目干澀發紅,流淚,如很多母豬出現紅眼病、淚斑跟機體肝臟毒素凈化有一定的關系;若失于對筋脈的濡養,則筋脈拘急,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比如很多肝臟疾病都可以導致角弓反張。
3、肝開竅于目
目的視覺功能主要依賴肝之陰血的濡養;肝的經脈又上聯目系;肝陰虧損,則兩目干澀、視力減退;肝火上炎,則目赤腫痛。如很多豬紅眼腫、雞的腫眼也要考慮肝的影響。
4、在體合筋,其華在爪
A、肝主筋。筋的活動有賴于肝血的滋養。肝血不足,筋失濡養可導致一系列癥狀,如前所述。若熱邪熾盛,灼傷肝的陰血,可出現四肢抽搐、牙關緊閉、角弓反張等,中醫稱之為”肝風內動”。
B、“爪”包括指甲和趾甲,有”爪為筋之余”之說。肝血充足,則指甲紅潤、堅韌;肝血不足,則爪甲枯槁、軟薄,或凹陷變形。
C、肝在志為怒、在液為淚、肝開竅于目、在體合筋,其華在爪。很多養殖場給動物聽和緩歡快的音樂,某種意義上也有一定的道理。
5、肝與五色、五味、五季、方位、表里臟器關系
肝在五色上屬青色,五味屬酸,五季對應春,方位對應東方,表里臟器為膽。
(二) 西醫對肝臟機能的解讀:(從機體代謝的角度上分析)
1、維生素代謝
多種維生素,如A、B、C、D和K的合成與儲存均與肝臟密切相關。肝臟明顯受損時,可繼發維生素A缺乏而出現皮膚粗糙、黏膜屏障降低等。
2、激素代謝
肝臟參與激素的滅活。肝功能長期受損時可出現性激素失調,可有性欲減退、影響排卵受孕、精液質量、母豬不發情、蛋雞產蛋率低等。
3、肝臟通過神經及體液的作用參與水的代謝過程
抵消腦下垂體后葉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以保持正常的排尿量。肝臟還有調酸堿平衡及礦物質代謝的作用,又是重要的熱能供給器官,因此肝功能不好,也會影響腎的代謝。
4、分泌和排泄膽汁的功能
肝臟制造膽汁,經膽管運送到膽囊,膽囊起濃縮和排放膽汁的功能,以促進脂肪在小腸內的消化和吸收。有人盲目在飼料里添加植物油或動物油,來促生長增重,如果肝功能差還不如不加。
5、解毒功能
外來的或體內代謝產生的有毒物質,均要在肝臟解毒變為無毒的或溶解度大的物質,隨膽汁或尿液排出體外。因此就憑排毒角度,定期保肝護腎是有價值的。
6、有關血液方面的功能
幼兒時肝臟為主要造血器官,至成人時由骨髓取代,造血功能停止,但在某些病理情況下其造血功能恢復。另外,幾乎所有的凝血因子都由肝臟制造。在人體凝血和抗凝兩個系統的動態平衡中,肝臟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因此肝功能破壞的嚴重程度常與凝血障礙的程度相平行,肝功能衰竭者常有嚴重的出血。因此臨床當中動物很多出血性疾病也要考慮肝臟的影響。
(三)中醫對腎機能解讀差異:
1、腎在體合骨
說的是骨骼的發育與腎氣關系密切;因此蛋雞在長骨架的時候除了考慮營養的補充,還必須注意腎臟技能的維護;很多雞出現癱瘓除了考慮疾病、缺鈣等因素,還必須考慮腎氣不足的問題;
2、中醫對腎的認識,內涵比現代醫學解剖之"腎"廣泛
它認為腎在機體是一個極其重要而又包涵多種功能的臟器;內藏元陰元陽(腎之陰陽的別稱),為水火之宅,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中醫的腎與膀胱、骨髓、腦、頭發、耳、二陰等構成系統。
3、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寓元陰元陽
先天之本是指生命立身之本,“人始生,先成精”,而腎藏精,故腎為先天之本。元陰是指陰精,元陽是指元氣,元陰元陽在動物的生命活動中——從孕育成形到發育壯大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
4、腎藏精,主生長發育
腎主藏精,以氣為用,關系著動物的生長發育。腎氣盛衰直接關系到動物的生長發育,乃至衰老的全過程,也關系著種畜的生殖能力。
5、腎與五色五味五位的關系、表里關系
腎在五色上屬黑色,在五味上是咸,五位上屬北方,與膀胱相表里,因此腎的疾病、膀胱的疾病相互辨證分析治療。臨床上腎病有時通過利尿達到治療的目的。
6、其華在發,在竅為耳及二陰,在志為恐,在液為唾。
這一點體現在雞的羽毛光澤與腎氣有關;種雞的受精、孵化率也與母體品質有關,尤其是腎氣有關;動物受到驚嚇就會體現消耗腎氣;因此雞不能受到應激,所以古人講嚇尿了,說的就是受到驚嚇,腎氣不足,二陰失司,導致大小便失禁。
(四)西醫對腎機能解讀差異:
1、調節體內水
調節動物體水及滲透壓平衡的部位主要在腎小管。近曲小管為等滲性再吸收,為吸收Na+及分泌H+的重要場所。在近曲小管中,葡萄糖及氨基酸被完全回收,碳酸氫根回收70%~80%,水及鈉的回收約65%~70%。濾液進入髓袢后進一步被濃縮,約25%氯化鈉和15%水被回吸收。遠曲及集合小管不透水,但能吸收部分鈉鹽,因之液體維持在低滲狀態。
2、電解質濃度
腎小球濾液中含有多種電解質,當進動物腎小管后,鈉、鉀、鈣、鎂、碳酸氫、氯及磷酸離子等大部分被回吸收,按機體的需要,由神經內分泌及體液因素調節其吸收量。
3、調節酸堿平衡
腎對酸堿平衡的調節包括:①排泄H+,重新合成HCO3-,主要在遠端腎單位完成;②排出酸性陰離子,如SO42-、PO43-等;③重吸收濾過的HCO3-。
4、內分泌功能
可分泌不少激素并銷毀許多多肽類激素。腎臟分泌的內分泌激素主要有血管活性激素和腎素、前列腺素、激肽類物質,參加腎內外血管舒縮的調節;又能生成1,25-二羥維生素D3及紅細胞生成素。因此我們了解雛雞體質弱、蛋殼硬度不夠跟腎臟機能有很大的關系。
總之,腎臟是通過排泄代謝廢物,調節體液,分泌內分泌激素,以維持體內內環境穩定,使新陳代謝正常進行。
四、 雞肝臟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 一 ) 營養因素
雞脂肪肝綜合癥,又稱雞的脂肪肝。該病是由于營養物質過剩、肝臟機能下降、某些微量養分不足所致。如飼料中玉米及其他碳水化合物過多、日糧中蛋白質過多等,使其在代謝中轉變為脂肪,營養過剩又運動不足,飼料被黃曲霉毒素污染,引起雞群慢性中毒等都會導致本病發生。相反如果飼料營養品質沒有問題,但是肝臟代謝機能出了問題,一樣可以造成脂肪沉積。該病多發生于成年雞,主要癥狀為雞群精神食欲無異常,產蛋突然下降,個別雞肝臟破裂突然死亡。可見皮下、腹腔、腸系膜均有大量脂肪沉積,肝腫大,呈黃褐色,肝質脆,切面油膩,肝破裂,腹腔內及肝被膜下有凝血塊或血液。
預防與治療 :
1)、預防本病關鍵在于科學的飼養管理,日糧要全價合理,既不使營養過剩,又不致造成營養缺乏。
2)、定期保肝護腎,防治有毒有害物質對肝臟造成傷害
3)、對發病雞群在消除病因基礎上,每 100 kg 飼料中添加維生素 E1?000國際單位,VB121.2mg,氨化膽堿100 g,肌醇 90g,肝膽顆粒(養殖正道工作室)連喂 2 ~ 4 周。
(二)病毒性疾病因素
1、流行性感冒
是有病毒引起的敗血性疾病,目前是危害養殖業比較大的疾病。呼吸道病變、腫頭、內臟出血、蛋雞產蛋下降、死亡等現象
預防與治療 :
1)、目前疫苗還是比較有效的方法,但不得不思考高強度免疫的背景下,是否加速了病毒的變異速度。
2)、治療原則抗病毒(芪板青顆粒)+防繼發感染(強力霉素氟苯尼考等)+保肝護腎(茵梔解毒顆粒)
2、內臟型馬立克氏病
是由病毒引起的淋巴組織性疾病,內臟型馬立克多發于 18 ~ 21 周齡雞。肝腫大,表面有灰色腫瘤結節,內臟器官也有腫瘤結節,但法氏囊萎縮。
預防與治療 :
1)、無特效藥物,關鍵是做好本病的免疫接種和加強飼養管理。
2)、使用的疫苗主要是火雞皰疹病毒凍干苗,在雛雞出殼后 12 ~ 24 h 內進行接種。
3)在馬立克氏多發區或懷疑有超強毒存在時,可選用二價苗或三價苗,最好選用“998”細胞結合性疫苗。
3、淋巴白血病,又叫大肝病
是一群由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多種具有傳染性的良性和惡性腫瘤性疾病的總稱,以雞淋巴性白血病最長見,以病雞造血組織發生無限制腫瘤性病變為特征,多發于 18 周齡以上的雞。肝臟極度腫大,彌漫性腫瘤,法氏囊、胸腺處形成大小不等腫瘤。
預防與治療 :
1)、本病目前無疫苗可用于預防,也沒有特效藥物可以治療
2)、主要是重視種雞群中本病的凈化工作,發現病雞和可疑雞要及時淘汰,建立健康雞群。
4、雞包涵體肝炎(或安卡拉)
由禽腺病毒引起的雞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以病雞嚴重貧血,黃疸,肝腫大出血壞死,突然死亡增多為特征。主要侵害 4 ~ 10 周齡幼雞,肉雞比蛋雞更敏感。肝臟明顯腫大,呈暗紫色或淡黃色,表面有點狀或斑狀出血,并有隆起壞死灶,肝包膜下有凝血塊,腹腔內積有血水。
預防與治療 :
1)、無疫苗也無特效藥,主要是加強飼養管理嚴格消毒,杜絕傳染源傳入。
2)、治療,清熱解毒,如芪板青顆粒(養殖正道工作室),保肝利膽,如肝膽顆粒或茵梔解毒顆粒(養殖正道工作室)可取得一定效果。
(三)細菌性肝病
1、雞大腸桿菌病
各種年齡雞均可發病,病雞拉黃色、白色或綠色糞便。肝臟腫大,有纖維素性心包炎、肝包炎、氣囊炎等,成年雞由于蛋黃易落入腹腔而形成黃性腹膜炎。
預防與治療 :
1)、應搞好雞群飼養管理,改善雞舍飼養環境條件、避免應激
2)、該病易與呼吸道病并發或繼發呼吸道病,所以搞好呼吸道病的預防及防治,是減少本病發生的重要措施。
3)、久病不愈的情況下,必須考慮背后的病毒或免疫抑制因素
4)、治療:選擇敏感藥物,如氟苯尼考、單硫酸卡那霉素、丁胺卡那等,治愈效果都很好。
2、雞霍亂
各種家禽與野禽均易感,以 3 ~ 4 月齡以上育成雞和成年雞多發,發病雞突然高熱、下痢、拉白色、綠色稀糞。肝腫大,表面布滿黃白色針尖大壞死點,心冠脂肪和心外膜有大量出血點,十二指腸嚴重出血。
預防與治療 :
1)、加強飼養管理
2)、常用的藥物有氟苯尼考、恩諾沙星、頭孢菌素等,藥物交叉使用以防止抗藥性。
3、雞沙門氏菌病
多發于雛雞和青年雞,雛雞拉白色糊狀糞便。 肝腫大,表雞幾種常見肝病的防治對策面有大量灰白色針尖大壞死灶,雞得傷寒,肝臟呈青銅色或褐色。
預防與治療 :
1)、嚴格執行獸醫衛生制度,通過檢疫淘汰陽性種雞,建立無沙門氏菌雞群
2)、治療用氟苯尼考、恩諾沙星效果特別好。
4、雞彎曲菌肝炎
多發于青年雞或開產前后的母雞。球蟲侵襲、衛生條件差、飼養管理不善以及濫用抗生素使腸道內正常菌群失調等均易誘發本病。肝腫大,表面和實質內有黃色、星狀的小壞死灶或布滿菜花樣的大壞死灶,肝包膜下有大小不一,不規則的出血區,形成血腫,偶有肝破裂、肝硬化、萎縮等。
預防與治療 :
1)、加強飼養管理,提供舒適環境,保證雞群健康,可減少本病發生
2)、病雞隔離治療,用氟苯尼考或阿莫西林飲水,茵梔解毒顆粒,連用 3 ~ 5 d。
(四)寄生蟲及其他因素
1、雞組織滴蟲病。
多發于 8 周齡至 4 月齡的放養雞。由于火雞患病時頭部呈黑紫色,故又稱黑頭病。患雞表現便血、貧血以及盲腸、肝臟的炎癥為特征。肝腫大,表面淡黃色或淡綠色,圓形或不規則狀中心凹陷、周邊隆起的潰瘍灶,病灶大小不一,有針尖大、黃豆大到小指肚大,散于肝臟表面,一側盲腸腫大,內有香腸狀干酪樣凝固栓子,切面呈同心圓狀。
預防與治療 :
1)、預防本病應做好糞便無害化處理,定期驅蟲。
2)、治療甲硝唑(或地美硝唑按)0.06% ~ 0.08%的比例拌料,連用 3 ~ 7 d。
2、黃曲霉中毒、磺胺藥物中毒
兩者都會引起肝腫大、出血、壞死等,都是一種蓄積的過程;前者比較緩慢,多為慢性中毒,引起消化機能出現問題,如雞的腺肌胃炎;后者中毒比較快,幾天就出現癥狀;
預防與治療 :
1)、注意藥物的使用量,不可擅自加量或延長療程;注意環境保持通風干燥,防止霉菌滋生,特別是飼料要防止發霉。
2)、治療就是停止毒素攝入;通過飲水添加葡萄糖、多維、肝膽顆粒等排毒解毒。
總之、針對所有肝病的治療原則體現在:消除誘因或殺滅病原(抗菌或抗病毒或抗寄生
蟲)+中西結合保肝護腎(中藥肝膽顆粒或茵梔解毒顆粒;西藥葡萄糖、優質多維等)
五、 雞腎臟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一) 預防措施
1.加強飼養管理,保證飼料質量和營養全價,尤其不能缺乏維生素A。
2.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法氏囊等疾病對腎臟有一定的損害,因此應做好這類疾病的防治,選擇優質疫苗,做好接種。
3.不要長期或過量使用對腎臟有損害的藥物及消毒劑。如磺胺類藥物、慶大霉素、卡那霉素、鏈霉素等。
4、充足飲水,防治供水不足。
5、定期用保肝護腎的藥物,如肝膽顆粒、茵梔解毒顆粒、電解多維、補液鹽等
(二)治療原則
1、促進尿酸鹽排除
我們土話叫通腎,一般選用中西結合,如電解多維、補液鹽、肝膽顆粒、小蘇打、五苓散等
2、針對病原:抗病毒、抗菌或驅蟲
診斷疾病確診病原,如果是病毒引起的就采取抗病毒療法,如中藥芪板青顆粒、荊防敗毒散、雙黃連等;如果是細菌就采取抗菌療法,如氟瑞特等;如果是寄生蟲就采取抗寄生蟲療法,如白冠病就用磺胺間甲氧嘧啶鈉等。
3、保護腎功能,調節離子平衡、
一般采取電解質療法或者維生素療法,保持腎臟內環境平衡。
4、抑制尿酸形成
這個一般的采取的就是降低飼料中蛋白質含量,或者發病期間不用或少用蛋白質飼料。
5、減少對腎有傷害的藥物使用
比如氨基糖甙類、磺胺類等;如果非用不可一定要注意劑量,不能量使用。
六、 小結
肝腎同源,腎是先天之本,肝藏血、腎藏精,肝腎是畜產品轉化合成的樞紐;只有肝腎功能好,動物的氣血才能更好的運行,動物才能保持健康的生命力!
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是養殖硬件的改善,注意特定疾病的預防,更應該重視動物臟腑機能的調節和改善,攘外必先安內,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正氣就源自氣血,源自肝腎的轉化合成,源自五臟之精氣。而腎又是先天之本,肝腎同源,可見肝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此提醒廣大養殖從業者,保養好雞的肝腎,養殖成功才有更多保障。每隔一段時間就保養一次肝腎很有必要;如青年雞肉雞使用肝膽顆粒或茵梔解毒顆粒;產蛋雞用茵梔解毒顆粒或益金蛋九號;保肝護腎日常要以中藥為主,慎用通腎西藥,如一定要用西藥可以定期使用小蘇打+葡萄糖!
聲明:《本人作于2017年11月9日》版權所有,本人2018年4月已經離開華潤藥業,因此刪除文中出現的企業信息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