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新時代 人才強國戰略·三問創新團隊③·圓桌對話】 主持人: 本報記者 張勝 陳建強 嚴圣禾 王斯敏 本期嘉賓: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院長 潘教峰 天津大學常務副校長 胡文平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力創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梁正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新團新聞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籌備辦主任 樊建平 形成“雁陣”:頭雁領路,隊脫群雁展翅齊高飛 記者:在我國矢志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出勇創流今天,科技創新團隊的科學重要性更加凸顯。在您看來,何助一個理想的力創創新團隊應具備哪些要素? 潘教峰:當前,科學研究對象的新團新聞復雜性、多元性程度越來越高,隊脫交叉性、出勇創流融合性越來越強,科學科研活動呈現學科細分化、何助領域交叉化和合作網絡化等趨勢,力創以科研人員個體為主的新團新聞單兵作戰模式,或是以自由組合為特征的小規模團隊作戰模式已無法適應高風險、高投入、高度不確定性的綜合性創新活動要求。要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需要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遴選和培育科技創新團隊,全面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優秀的創新團隊,一是要有優秀領軍人物和合理人才梯隊。領軍人物不僅要通過專業能力引領團隊、構建科研目標和發展愿景,還要通過自身領導力,合理安排科研任務分工、科研機會和成果分配,推動形成集體認同感、凝聚力。同時,團隊年齡結構要合理,注重人才梯隊的培養。二是要有專業和領域互補性。不同專業經驗和知識體系可以給團隊帶來多樣化技術路線和解決方案,產生互補聚合效應。三是具有良好的科研團隊協作能力。每位成員除了要有承擔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專業素養,還需要協調好自身目標和團隊目標,實現“1+1>2”。四是要有自由的知識共享氛圍。特別是跨領域、跨組織、跨國團隊,成員之間必須尊重彼此在研究范式和文化上的差異。 梁正:從歷史維度看,世界科學中心的形成和轉移伴隨著高水平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的群體涌現;從現實維度看,新一輪科技革命伴隨著數字化趨勢,科技創新呈現多主體協作、多學科融合特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團隊和創新人才,關鍵是要構成一個個“雁陣”,在頭雁的帶領下,群雁展翅高飛,才能齊心協力奔向目標。 胡文平:構建一個理想的創新團隊,要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和科研活動自身規律,抓住兩個“牛鼻子”:要有強有力的執行與運轉機制,保障團隊成員朝著一個目標不懈奮斗;形成向上的團隊文化,確保團隊成員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協同共進。 樊建平: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要以任務為核心,精準地找人、聚人、用人,使人才在科研中成長,促進產業發展。在一個理想的創新團隊里,國際化人才少不了。為此,要有開放的人才政策和創新的人才隊伍管理機制。團隊還要有敢闖敢干、知行合一的精神,做到胸懷祖國、服務人民、勇攀高峰、敢為人先。 在創新“實戰”中促進團隊成長 記者:從現實發展看,科技創新團隊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拿到這張“成績單”的原因有哪些? 胡文平: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特別是“十三五”時期,科技事業加快發展,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在基礎前沿、戰略高技術、民生科技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這些成績離不開黨的堅強領導,離不開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奮斗。 創新團隊的前期研究成果起著“種子”和“晶核”的作用,國家對創新團隊的持續支持讓許多原創性成果得以“滾雪球”般壯大成長。特別是“放管服”科技管理機制改革,極大激發了科研工作者干事創業的激情。 潘教峰: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團隊取得的成績,主要得益于以下幾點:一是發揮舉國體制優勢,以項目和計劃方式支持科研團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設立了側重基礎研究前沿探索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培養的“創新群體項目”,教育部設立了“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一批批有代表性的創新團隊源源不斷涌現出來。二是注重培養中青年領軍人才,為科研團隊奠定人才基礎。目前,45歲以下的青年人才已經成為我國科技創新,尤其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隊伍年齡分布逐步趨于合理,為實現國家人才戰略奠定了基礎。三是堅持開放合作和自立自強并舉,在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基礎上提高我國科研團隊的國際影響力,為解決全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世界性重大科學難題作出貢獻。 梁正:我國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離不開一大批有國際水平的科技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青年科技人才,特別是高水平創新團隊的艱苦攻堅。例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近年來有200多名科技人才獲國家科技進步獎、技術發明獎,其中45歲及以下人才占1/3。目前,集團已經形成了老一輩航天專家言傳身教、新一代青年人才接續奮斗的人才鏈條,圍繞嫦娥、神舟、北斗和長征五號等重大科研項目,鍛造出大批高水平創新團隊。 樊建平:以我們自身為例,高端醫學磁共振設備自主研制難度極大,長期依賴進口。為打破壟斷,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聯影醫療等合作單位組建專項攻堅團隊,協同作戰,還為科研人員開辟“特區”,實現了“彌散融合”,加速了產出。聯合團隊成功研發我國首臺3T型人體磁共振成像設備并實現產業化,改變了磁共振國際產業和技術格局。 支持方式應更加精準化、差異化 記者:從總體情況看,當前我國創新團隊的培育、成長、發揮作用,還存在哪些不足? 潘教峰:目前我國科技創新團隊仍面臨著組織難、管理難、評價難的“三難”問題。 組織難。科研創新團隊的遴選和組建缺乏頂層設計,部分高校和科研機構為了獲取有限的資源,往往倉促組建團隊,對不同類型科研活動的規律遵循不夠,忽略了團隊成員的研究興趣和性格特點等關鍵因素,導致部分成員在團隊組建初期就缺乏合作的內生動力,不利于團隊學科結構、人才結構合理化。 管理難。部分研究型大學、科研機構對創新團隊的管理仍存在行政化傾向,導致創新團隊中仍存在論資排輩等現象,不利于凝聚力形成。 考核難。“一刀切”的評價方式無法體現成果的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等,難以準確衡量每個成員的貢獻,往往會影響成員的積極性。此外,有些原創性科學突破或顛覆性技術突破成果,需要依托大科學裝置開展大兵團作戰。除了要有學科基礎研究人員外,還需要大量致力于設施運行維護、在設備建設升級中突破關鍵技術的工程技術人員,這些人員的評價與一般科研人員的評價機制和標準完全不同。而且,大科學裝置產出的成果往往需要較長時間,強調成果及個人屬性的常規指標體系評價并不適用。 樊建平:創新團隊如何不斷取得成績、實現自我更新是個難點。一方面,團隊要擁有自我造血能力,奮發有為、自主創新;另一方面,在研發過程中,需要一些寬松的政策,更好促進成果形成并落地轉化。 梁正:在評價機制方面,“破五唯”深受歡迎,但實際操作難度仍然較大,特別是在一些限額申報的項目中,年輕人往往不占優勢。因此,需要進一步改革評價體系、完善評價機制,真正以“四個面向”作為出發點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 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創造條件 記者:應如何托舉創新團隊,為培養科研領軍人創造條件,使更多青年科研工作者脫穎而出? 潘教峰:作為科技創新團隊的核心,科研領軍人才的培養需要突破選才關、選題關、評價關和配套關。 突破“選才關”,要完善科研領軍人才發現機制。充分利用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等國家戰略科技人才儲備庫,跨部門、跨行業、跨體制遴選科技領軍人才,組建面向任務的“國家隊”。 突破“選題關”,建立選準真問題的遴選機制。對于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競攀“制高點”、勇闖“無人區”的科技領軍人才,要更加突出對問題創新性、前沿性及其研究價值的評價,鼓勵創新、允許失敗。 突破“評價關”,堅持破立并舉的人才評價機制。要在堅持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基礎上,探索設計多維度、符合領域特點和任務要求的創新團隊科研領軍人才評價體系。 突破“配套關”,探索團隊科技領軍人才負責制度。從制度上明確科研團隊領軍人才一般不兼顧行政工作,使其專心于團隊建設和發展;在引進高水平青年人才方面賦予科研領軍人才主導作用;賦予學科帶頭人支配科研團隊內人、財、物的權力,以資源配置權促進科研團隊更好運作。 胡文平:要善于“選苗子、拔尖子、壓擔子”,在科研實踐中打造團隊、托舉優秀青年嶄露頭角。要讓團隊中每個成員在深化基礎理論、強化創新性思維、提高新技術研發能力等各環節得到很好鍛煉,使創新團隊成為有利于優秀人才成長、有利于人才聚集的小高地。 樊建平:支持年輕科研工作者脫穎而出,需要在改進人才培養機制、創新人才評價機制、順暢人才流動機制、建立人才優先發展保障機制等方面不斷探索。比如,在人才引進方面,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柔性引才引智;形成“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動態優化”的人才正向流動機制,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促進各類優秀人才競相奔騰;堅持“在跑馬中賽馬”,為人才成長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創造條件。 梁正:要繼續深化人才評價制度改革,在人才培養引進、發現使用、評價激勵等方面下更大功夫,營造風清氣正、安心科研的優良創新生態。對從事基礎研究的,強化穩定支持,適當延長考核周期;對承擔重大科技任務的,基于任務目標完成情況,建立競爭性與穩定性相結合、個人評價和團隊評價相結合的長期支持機制;對從事重大科技設施建設運維的,實行工程建設人員、科研人員、關鍵技術人員、支撐管理人員等分類管理,評價時充分考慮其崗位職責和任務需求。 特別要重視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成長發展,幫助他們沉下心來搞研究,鼓勵他們投身基礎研究,讓其有更多掛帥領銜、承擔國家重大項目的機會,在鍛煉中成長。 (項目團隊:張勝、楊舒、詹媛、白雪蕾、劉艷杰、陳建強、嚴圣禾、王斯敏)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