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相關機構預測,2025年全球物聯網產業規模將達1.1萬億美元,而中國物聯網支出占全球比重將達到26.7%,位居全球首位。物聯網新
在快速發展的型基同時,我國物聯網產業也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和困難。
在技術層面上,關鍵技術被卡脖子的礎設現象仍十分突出。
在產業生態方面,物聯網生態的施部署操作系統環節基礎相對薄弱,創新發展存在困難。
此外,還有大量物聯設備缺少有效的三年計劃安全防護機制,存在用戶隱私泄漏風險以及系統安全風險等問題。
正因為如此,支持物聯網產業發展就成為我國產業政策的加快重要一環。
發布[物聯網新基建三年計劃]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中央網信辦等八部委共同印發《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物聯網新
《行動計劃》提出了到2023年底的型基一系列具體量化目標:
推動10家物聯網企業成長為產值過百億、能帶動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礎設龍頭企業;
物聯網連接數突破20億;
完善物聯網標準體系,完成40項以上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制修訂等。
具體包括四大行動目標:創新能力有所突破、施部署產業生態不斷完善、三年計劃應用規模持續擴大、加快支撐體系更加健全。物聯網新
此次《行動計劃》以支撐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為目標,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寬窄結合的物聯網接入能力,加速推進全面感知、泛在連接、安全可信的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
力爭到2023年底,突破一批制約物聯網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高端傳感器、物聯網芯片、物聯網操作系統、新型短距離通信等關鍵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
具體發展目標體現在[五個一]
①突破一批制約物聯網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
②培育一批示范帶動作用強的物聯網建設主體和運營主體。
③催生一批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運營服務模式。
④導出一批賦能作用顯著、綜合效益優良的行業應用。
⑤構建一套健全完善的物聯網標準和安全保障體系。
提升物聯網產業創新能力的三個方面
①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施[揭榜掛帥],鼓勵和支持骨干企業加大對高端傳感器、物聯網芯片、新型短距離通信、高精度定位等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力度。
②推動技術融合創新:加強5G、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與物聯網融合發展,提升物聯網終端感知能力與應用平臺數據處理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③構建協同創新機制:鼓勵地方聯合龍頭企業、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一批物聯網技術孵化創新中心,調動物聯網產業技術聯盟、基金會、開源社區等機構協同創新形成合力。
推動物聯網企業成長
自2013年以來我國物聯網行業規模保持高速增長,從2013年4896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5萬億元,物聯網相關企業約有42.23萬家,其中中小企業占比超過85%,形成了龐大的企業群體。
在此項《行動計劃》的實施,將帶領傳感器、物聯網芯片、操作系統、通信技術等眾多科技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積極參與,形成千億元以上的產值擴張。
在資本市場,預計將會對A股、物聯網、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當下先鋒科技產業構成積極的影響。或許還將正式拉開第二輪周期板塊輪動上漲、第二階段中游制造業成長的序幕。
根據《行動計劃》,未來三年,需要推動10年產值過百億的龍頭企業誕生,需要發展一批專精特新的[小巨人]企業,需要培育若干產業示范基地。
結尾:
此次印發《行動計劃》再次明確了物聯網的新基建屬性,推進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物聯網在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的重要作用。
這無疑是為正在蓬勃興起和全面發展的物聯網產業注入了強心劑,針對行業發展過程中的問題,直面應對,給行業提出了戰略定位和頂層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