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動作微軟宣布75億美元收購代碼托管平臺Github的微軟交易已經完成,微軟副總裁Nat Friedman將出任Github CEO。資加中國10月29日,碼開IBM宣布將以每股190美元的源掀價格購買紅帽所有股票,總價值約340億美元,起收企業創造了開源市場有史以來最大的購潮一筆收購案。今年下半年,動作知名代碼托管平臺GitLab完成1億美元融資,微軟躋身獨角獸企業。資加中國開源廠商Suse也被瑞典私募股權投資公司EQT Partner以25億美元收購。碼開
在國際科技企業加碼開源的源掀同時,國內龍頭也在積極擁抱開源。起收企業10月24日,購潮Apache軟件基金會宣布,動作由華為捐贈的開源微服務框架ServiceComb成為Apache頂級項目,這也是首個在Apache孵化并畢業成為頂級項目的微服務項目。國際科技公司為何巨資投入開源?中國企業又該如何把握機遇,提升開源影響力?
從排斥開源到“all in”開源巨頭的思維在轉變
在納德拉執掌微軟之前,微軟對開源并不上心。開源運動倡導的開放、共享模式,對微軟商業軟件授權的盈利模式構成挑戰,開源軟件也被時任CEO鮑爾默詬病為知識產權的敵人。
然而,開源對信息技術創新的推動作用,讓微軟逐漸改觀。一方面,開源已經成為信息技術和科技引領的重要手段,許多前沿技術的雛形都最先在開源界提出;另一方面,軟件開發正在向云端遷移,軟件形態正在發生改變,傳統的授權方式缺乏靈活性,難以滿足使用和更新需求。
2014年,微軟宣布.NET開源,兼容Linux、Mac OS等操作平臺,并在2015年推出跨平臺源代碼編輯器,被廣大開發者視為從抵觸開源到擁抱開源的重要轉變。同時,微軟積極貢獻開源社區,2016年已經位列Github開源貢獻榜第一位。對于微軟,Github的3100萬開發者、9600萬存儲庫,以及本身的服務,都是不可忽視的寶貴財富。
賽迪智庫軟件產業研究所行業研究員蒲松濤向記者指出,企業參與開源,主要有三類動機:
一是“以軟帶硬”,通過在開源界加大貢獻,拉動硬件銷售;二是提升軟件技術服務;三是從生態構建角度出發,吸引更多的開發者、用戶和配套商,提升競爭優勢。收購Github將加大微軟在開源界的整體布局,吸引開發者融入微軟生態,提升競爭力。同時,開源也具有集中行業力量、提升企業信譽度的潛在意義。
賽迪研究院互聯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哲向記者表示,收購Github之后,微軟將獲得一個擁有3100萬開發人員的社區,這些開發人員將存儲庫作為軟件工廠的關鍵組成部分,這是微軟云技術關鍵的目標市場,將為微軟帶來源源不斷的潛在收益。
而IBM收購紅帽,也意味著讓800萬開發者更接近IBM產品。王哲指出,微軟、谷歌、IBM等科技巨頭試圖通過影響開源生態強化市場地位。對IBM而言,紅帽對其在Linux生態構建和云計算生態整合方面的戰略意義巨大。紅帽的Linux解決方案和其它軟件資產代表了向企業軟件開發商銷售產品的機會。另一方面,紅帽可以為IBM帶來混合云的整合能力,紅帽目前有OpenStack等產品及良好的生態,這些產品和生態體系將推動Power云與x86云實現整合,有望為IBM在云計算領域開拓出新的市場機會。
中國工程院院士廖湘科指出,軟件創新技術的來源主要是開源。在基礎軟件領域,開源軟件已經變成生態抓手,而不是盈利的切入點。
微軟、IBM通過收購布局開源,更多是出于積累生態、整合資源的長遠謀劃。在微軟宣布收購Github最初,大量開發者將代碼遷移到Github的競爭對手Gitlab,對微軟能否保持Github的獨立性抱有懷疑。目前來看,微軟實現了收購Github時許下的保持Github獨立性的承諾,并宣布加入開放式發明網絡OIN,有望將6萬多項專利開源給Linux社區。
王哲表示,一個獨立的、能持續吸引開發者的Github才是最有價值的,如果吞并變為自己的一部分,開發者的叛逃將使得Github無論托管多少開源項目,都變得毫無價值,甚至淪為持續消耗服務器資源的負資產。
她同時指出,大型科技公司與開源社區之間,的確隱含收購方與被收購方的價值觀層面的差別和沖突。兩股力量在軟件創新和軟件創收兩者關系的處理方面、在基于傳統版權許可的收費模式和基于絕對勞動時間的收費模式之間的權衡等方面,很可能會持續性產生沖突,必須放眼更長歷史跨度去觀察。
中國企業擁抱開源提升國際影響力是關鍵
近年來,我國企業在主流開源社區的活躍度和參與程度逐漸提升。
一方面,BAT等互聯網公司積極推動開源項目,貢獻開源社區。例如阿里巴巴的開源項目達到150個,涵蓋移動、UI、框架、數據庫、調試和編程工具,實現了對開源的反哺。
另一方面,以華為為代表的科技公司,在國際主流開源項目的影響力有所提升。2016年,華為在Hadoop社區的貢獻排名第三。在2017年Linux內核開發報告中,華為躋身企業貢獻排名前20。
同時,根據“開源中國”收錄的開源軟件,當前已經有1000多個由國人開發或者主持的開源軟件,國內的開源活力有了長足的進步。
但是,我國企業在主導或者引領國際主流大型項目方面還比較薄弱,與國際巨頭存在差距。王哲表示,我國開源發展過程中,存在缺乏重量級項目、缺乏持續維護和更新、質量一般、用戶不多等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是我國所開發的開源項目和國際主流開源項目脫節,大多數處于單打獨斗的狀態,因此,國際化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發展開源的過程中,我國企業該如何提升影響力和話語權呢?蒲松濤表示,企業首先要增加對開源項目的貢獻。企業對一個項目的貢獻越大,對項目發展方向的影響力就越大,也就更能確定項目的發展和創新方向。
王哲指出,我國的開源項目應該更加注重與國際主流開源項目步伐保持一致,要么加入國際化的開源軟件,要么將自己主持的開源軟件逐步國際化。這樣,我國開源項目才能得到源源不斷的前進動力,也才能在國際化舞臺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開源所倡導的發展模式,同樣有利于打破企業和科研機構的界限,與軟件開發人才培養相輔相成。廖湘科指出,做好開源,要把基礎軟件做好,鼓勵企業通過開源,將平臺開放給高校學生使用,調動廣大科研人員參加開源,軟件工程等領域的學科評估和人才評價指標也可以引入開源貢獻率。
在擁抱開源的過程中,也要結合實際情況,與實體經濟相結合。隨著軟件定義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工業企業軟件化,軟件基礎設施化,已經成為全球性的技術潮流。從代碼行數來看,航空航天制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經超過微軟成為最大的軟件公司,特斯拉S系列車型的軟件成本占到整車成本的40%以上。
中國工程院院士丁文華表示,重點性的突破和開源,是相輔相成的,特別是在工業軟件上取得重點性突破,將推動開源和重點突破相結合。
在軟件無所不在的時代,開源的意義將更加凸顯。但也需看到,擁抱開源不一定能在短時間內獲得收益,需要生態的積累和長遠的規劃,需要與人才培養和實體經濟的發展結合,才能為軟件研發和科技創新持續注入活力。
責任編輯:趙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