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上周提醒稱,國際油價已進入“危險區間”,署提可能危及脆弱的醒油續上全球經濟復蘇,而今年的價持經濟歐佩克輪值主席國伊朗表示,每桶100美元的漲或油價不會損害世界經濟。
據《金融時報》1月5日頭版報道,影響IEA首席經濟學家畢羅爾(Fatih Birol) 稱油價已升至可能危及全球經濟復蘇的復蘇“危險區”。
畢羅爾說:“石油進口開支正威脅到經濟復蘇,國際這向石油消費國和產油國都發出了警告,署提情況非常明顯。醒油續上2010年敲響了第一次警鐘,價持經濟2011年油價可能導致2008年的漲或金融危機重現。”
近幾周內,影響國際基準原油價格上漲到兩年多來的復蘇最高水平,不過仍遠低于2008年7月達到的國際逾147美元/桶歷史高位。比羅爾在2010年12月10日曾表示,持續高油價對經濟復蘇構成風險,當時油價在89美元/桶附近,而上周一油價飆升至92美元/桶以上的27個月新高,創2008年10月初以來的最高水平,之后一直在88美元/桶~90美元/桶上下浮動。畢羅爾說:“如此高價對任何人都不利。”
比羅爾告訴金融時報,“石油出口國需要其客戶擁有穩健的經濟狀況,但高油價遲早會讓這些經濟體陷入困境,這意味著進口石油的需求將會減少”。
金融時報還引述一份IEA分析報告稱, 在截至2010年年底的一年內,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34個工業化成員國,石油進口成本激增2000億美元至7900億美元。
IEA認為,由此帶來的收入損失,相當于OECD成員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約0.5%。
然而,據伊通社(IRNA)1月3日報道,伊朗的歐佩克理事哈提比(Mohammad Ali Khatibi)說:“很多產油國和部分歐佩克石油部長認為,100美元/桶的油價不會對全球經濟產生任何損害。”
歐佩克沒有設定官方油價目標。主要成員國沙特阿拉伯支持70美元/桶至80美元/桶的油價區間,這個區間被歐佩克非正式采納。
對于近幾個月來油價上升的態勢,成員國幾位部長表示,油價高于上述區間主要原因不在于石油市場基本面,更多是因為作為大多石油交易計價貨幣的美元貶值,而目前油價水平不會危及世界經濟復蘇。
OPEC似乎無意增產原油以遏制油價升勢。上月在厄瓜多爾舉行的歐佩克部長會議期間,利比亞實際意義上的石油部長迦南(Shokri Ghanem)對記者表示,100美元/桶將是“平衡的”油價水平,而安哥拉石油部長塞洛斯(Jose Maria Botelho Vasconcelos)形容90美元/桶是“市場感到舒適的價格”。歐佩克秘書長巴德利(Abdalla el-Badri)當時表示,即使原油價格攀升到100美元/桶,該組織也不會向市場增加供應。
但有分析師預計,如果油價漲得太高,沙特等OPEC重要成員國可能開始向市場投放高于官方配額的原油,以防止油價再度急劇上升。
在歐佩克去年12月會議前夕,IEA也已發出警告稱,油價不斷攀升、全球需求強于預期可能會迫使該產油國組織在2011年初增加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