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在成長和回憶里度過,試駕對于我這個就要步入三旬的代本到兒90后來說,更是田雅感覺時間如同白駒過隙,走的閣找飛快;而在每個人的成長和回憶里,總有那么幾件事充斥了自己的沖動曾經;對于我來說,影響著我成長的試駕事有三件。
第一件是代本到兒收集運動鞋,從上初中就開始喜歡,田雅到大學就開始收集,閣找它已是沖動我人生的信仰,掐指算算,試駕這些年收了至少100雙鞋,代本到兒基本是田雅沒懸念的;第二件就是嘻哈音樂,它是閣找伴隨著球鞋文化直入我的世界,讓當年極度叛逆的沖動我,好像有了精神歸屬一樣;也讓一個口吃的我,天天嘴里瞎嘟囔,讓家人誤以為在練相聲貫口,要勵志進入曲藝界;第三件就是汽車,它是我兒時的愛好,更加幸運的是,這已成了我現在的職業;在眾多的汽車品牌里,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本田,因為家里周圍親戚開的幾乎都是本田,我從小就坐;但對我影響最大的車型,則是雅閣!
記得當年剛國產的雅閣是第六代,那是1999年,我才9歲;在我10歲某一天,我和爸媽到外面吃飯,吃完飯我的一個伯伯說要開它新買的6代雅閣送我回家;當我靠近那輛車時,突然感覺我這個伯伯好有錢,居然能開上看著這么“不一般”車,畢竟那時候在我的印象里,誰要能開上一輛帶空調的夏利或是桑塔納,那肯定是非富即貴,可想而知當時我看到6代車型的感受;坐進車里,感覺的第一印象是這可比夏利強太多了,而且居然右手不用經常上下左右的瞎忙道,直接踩油門就能走,簡直是我的天啊!
從這之后,我開始對汽車有了很大的興趣,就開始看像《汽車之友》、《汽車雜志》、《車王》或《座駕》這類的老牌汽車刊物,從那里我知道了我曾認為的帶正H標的“豪車”叫本田雅閣,與此同時也知道了每款車都有更新換代這個過程;我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我魂牽夢繞的六代車型什么時候能換代;就在2003年,第七代雅閣它來了,同時我的伯伯也在那時,也把6代升級到了7代!
轉眼就到了2008年,那年對于全國人民來說北京奧運會這件大事,可對于我個人來說,考上了大學、大學里找著對象、拿到駕照才是最難忘的;在這年,8代雅閣也上市了,它是我人生里,第一次去親身駕駛的車;記得那年的圣誕節,我表姐跟我炫耀了她買了頂配8代2.4升車型后,憑借著我不要臉、死纏爛打的優良品質,直接開著新車就在大街上練起了手,當時的感覺就像是有了全世界,那種駕駛著一輛車的興奮感覺,現在我已經找不著了。
在2013年,那時候我已在某汽車媒體從業了一年,早就知道9代車型要來了,雖然極度討厭國產后的“大板牙”前臉,但那時候大肆宣傳的“EARTH DREAM”地球夢發動機,讓我對它的期待不減;雖然當時的媒體試駕會我沒去,但那時的新車實拍和本地評測我都有參與,對它的了解也很深刻;它自然也成了我當年買婚車的首選,雖然后來有一些原因與它擦身而過,但也不影響我對它的愛!
一轉眼5年過去了,這5年里汽車行業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在9代車型進入了“壽終正寢”的時候,10代雅閣終于要來了,相比以往的雅閣,它變得太多,也讓我對它的疑問也增添了不少;最大的變化是雅閣終于放棄了它用了幾十年的自吸發動機,改用現在的SPORTTURBO(銳·T動)發動機。
疑問一是外觀也更加的年輕化,自然年輕人會更喜歡,可畢竟雅閣給人的印象是偏向中庸的B級車,它這么一改實際效果真的會很好么;疑問二是這次的國產車型放棄了國外版本有的2.0T發動機,在前期它全都用的是1.5T發動機,雖然分成了230TURBO和260TURBO高低功率兩個版本,但用在這款中車上到底合不合適;帶著這些問題,我來到了此次試駕雅閣的試駕會,通過實際的駕駛,來自解我的這些疑問!
剛才說了,第十代雅閣用了1.5T高低功率兩個版本的SPORT TURBO(銳·T動)渦輪增壓發動機,新發動機改良了排氣道和渦輪,理論是在整體加速性能有所提升,應答更敏捷,渦輪效率提高;其中,低功率版本的230TURBO發動機的最大功率為130千瓦,最大扭矩230牛米/1500-3000轉;高功率版的260TURBO車型,它的最大功率為143千瓦,最大扭矩為260牛米/1600-5000轉,這也是此次試駕的車型。
可能現在大家對于發動機排量的問題一直有個直觀的感受,那就是即便是渦輪增壓發動機,能要2.0T,就別要1.8T;要是看見個1.4T或1.5T的發動機,拉一個像雅閣這樣的大車,頭腦里肯定閃現一個詞,那就是不夠用;其實真正的駕駛起來,這臺高功率1.5T的發動機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它還真不是不夠用,并竟發動機在1600轉的時候,就能有260牛米的最大扭矩,它的低扭表現很好,說白了就是提速挺快。
也許在發動機加速的平順性和聲音方面不及之前大家早年熟悉的i-VTEC和上一代的地球夢自吸發動機,但是在小排量渦輪發動機普及的今天,這臺SPORT TURBO發動機的整體表現還是能令人滿意,不會讓你有那種動力不夠,開著著急的不適感;怎么說,同系列的發動機在整備質量1764公斤的冠道上也用了,況且它還是功率稍小的240TURBO版本了!
新車全系用的都是CVT變速器,得益于CVT的特殊結構,正常駕駛時是完全體驗不到換擋的感覺的,頓挫更是無從談起,但是如果你將油門踏板全部踩下,那么CVT變速器還會模擬出自動變速器的升擋動作,這種模擬出的頓挫一定會還要多適應一下;CVT變速器省油、平順優點是有了,但是要體驗極限駕駛,體驗更高駕駛感覺如何呢?
答案是千萬不要太較真了,因為這套動力系統會盡量使用較高的轉速來營造敏捷的駕駛感受,雖然它確實這么做了,日常的行駛中稍微深踩油門,轉速就會瞬間突破2500轉,持續在一個較高轉速很長時間,這除了會帶來了擾人的發動機噪音外,不積極的降擋、沒有手動撥片的輔助也是一個問題;但說回來了,新車的本質不是用來飚的,在城市里和高速以一個正常的方式去駕駛,已經能勝任了!
說完了變化最大的動力系統,這回可以說說新車的操控到底和9代車型的區別了;首先是新車的轉向系統,它用的是ESP雙小齒輪式可變速比電動助力轉向系統,說了那么長的名字可能一般人不知道什么意思,白話解釋就是它可以提供更出色的轉向感覺和更出色的動態性能;用句俗話說就是它的指向更精準,操控性更好,同時在轉向的力度上,也會更適中,這與上代車型,設定價位輕柔的設定電子轉向,不犀利和清晰為特點的操控大為不同;新車高速變向、過彎時的反饋很精準,沒有一絲拖泥帶水的感覺,讓我有種駕駛著一款運動轎跑的錯覺。
新車的懸掛用的是前麥弗遜+后多連桿式的獨立懸掛,雖然從結構上看,它的類型還是以偏向舒適性為主,但實際的表現卻給我啪啪打臉,因為我在此之前,沒有開過一款像10代雅閣這樣,擁有如此扎實底盤,優異路感的本田車型,說白了它能讓我不自覺的想把車開快,去體驗駕駛的樂趣。
與懸掛較硬、平淡且缺少路感的回饋和震動的上代車型來說,新車給的感覺就像是換了一輛車,除了舒適性出色這個B級車的硬指標以外,精準的操控和指向,都有著很大的提升,能有這樣改變的原因是通過降低重心高度、打造低臀位駕駛席、減少懸掛摩擦力等設計,帶來更穩定的低位駕駛,打造貼地飛行般的駕駛樂趣,其中車輛重心降低大約1.5%,座椅位置下降25毫米,腳跟位置下降15毫米,這些改變就為了一個目的,那就是讓新車的操控性和穩定性更好。
在外觀上,新車用了本田車型的全新設計元素,采用了全LED燈光組,雙邊排氣配上小鴨尾的設計也使其凸顯出很強的運動感;側面看新車的車頂使它看起來更長,更低;車身尺寸上,它的長寬高為4893×1862×1449毫米,軸距為2830毫米(比現款增加55毫米);另外,頂配車型整備質量為1519公斤,比現款頂配減少約50公斤,實現了輕量化
新一代本田雅閣的內飾采用了最新式設計,內飾整體設計更加簡潔化,采用全新的T字型中控臺擁有黑色、米色、棕色三種內飾顏色,還有質感發紋飾條、金屬風格飾條、木紋風格飾條三種內飾風格;新車中控臺摒棄了現款車型的雙屏幕設計,采用了一塊8寸懸浮式大尺寸觸控屏,并支持CarPlay與Android Auto進行互聯;另外車上還搭載了Honda CONNECT智導互聯,這是Honda與阿里巴巴、高德集團共同開發的新一代導航互聯系統。
空間方面,這款車型十分值得一提,本田大法的空間魔術,秉承MM空間設計理念,即Man Maximum,Machine Minimum,是人的乘坐空間更大化、機器占用空間更小化,所以后排腿部空間完全不用擔心,而且雖然是溜背造型,但是后排頭部空間僅僅比現款減少了5毫米,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總結:雖然國產后的雅閣車型從6代到現在的即將推出的10代車型我都乘坐或是駕駛過,但說實話,最讓我久久不能忘記的肯定是6代車型,因為它是我對汽車產生興趣的“啟蒙者”,要是當年我沒坐我伯伯的6代車型,我可能對汽車的探索欲不會那么深;要說讓我感覺最有擁有欲望,最開不夠的雅閣車型,肯定是現在的10代車型。
我是很期待國外的2.0T+10AT甚至是2.0T+6擋手動變速器的版本,可目前這個使用1.5T高功率的260TURBO車型也不是不能接受,但提前適應CVT變速器那種較為不勤快的表現,當然,并不是說這臺CVT變速器不好,只不過它更加傾向平順和省油,適合在城市駕駛的設定,讓它更適合在城市間駕駛;但擁有如此扎實、優異路感的底盤設定,讓我不愛上它真難,在駕駛時真的可以給你特別大的信心。
據悉,新車會在今年4月的北京車展期間上市,它是以一個什么樣的價格公布于眾,我真的很期待;同樣還期待在后期推出的2.0升混動車型,它的整體動力的輸出更平順,油耗也更省,這也會讓像我這樣,依舊懷念自吸時代雅閣車型的人,有了一些的盼頭!
標簽:試駕 本田 雅閣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