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蒲松字留仙,齡簡一字劍臣,蒲松別號柳泉居士,齡簡世稱聊齋先生,蒲松自稱異史氏。齡簡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蒲松蒲松齡出生于一個逐漸敗落的齡簡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蒲松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后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方撤帳歸家。他畢生精力完成《聊齋志異》8 卷、491篇,約40余萬字。內容豐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間傳說和野史軼聞,將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會化,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愛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被譽為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郭沫若曾這樣評價:“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除《聊齋志異》外,蒲松齡還有大量詩文、戲劇、俚曲以及有關農業、醫藥方面的著述存世,總近200萬言。擴展資料:1、主要作品:蒲松齡曾以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并不斷修改增補。其書運用唐傳奇小說文體,通過談狐說鬼方式,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多所批判。《聊齋志異》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2、主要成就蒲松齡出生于書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舉入仕,可惜屢試不第,只能以教書為生。他自幼便對民間的鬼神故事興致濃厚。據說,蒲松齡曾為了搜集素材,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來喝茶的人可以用一個故事代替茶錢。借助這個方法,蒲松齡搜集了大量離奇的故事,經過整理、加工過后,他都將其收錄到了《聊齋志異》中。據清人筆記《三借廬筆談》記載:蒲松齡每晨起就在大道邊鋪席于地,并擺設煙茶,坐待過往行人,以搜集奇聞異事。每聽到一事,回家后就加以粉飾潤色。康熙元年(1662),蒲松齡22歲時開始撰寫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春,40歲的蒲松齡初次將手稿集結成書,名為《聊齋志異》,南高珩作序。此后屢有增補。直至康熙二三十九年前后和康熙四十六年,該書還有少量補作。《聊齋志異》的寫作歷時四十余年,傾注了蒲松齡大半生精力。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蒲松齡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聊齋志異
蒲松齡簡介
導讀 蒲松齡(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蒲松字留仙,齡簡一字劍臣,蒲松別號柳泉居士,齡簡世稱聊齋先生,蒲松自稱異史氏。齡簡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 2022-08-21 0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