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農村貧困人口13種大病救治全覆蓋 實行“先診療后付費”
海峽網6月14日訊(泉州網記者 張沼婢)2017年—2020年,農村泉州對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中患13種疾病者進行集中救治,貧困實行按病種付費,人口控制醫療費用總額,種大治全降低患者實際自付費用。病救這是覆蓋付費泉州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實行重大舉措之一,也是先診衛生健康領域改革發展的一項重大利好政策、重大民生工程。療后
大病專項救治包括13個病種
據了解,農村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包括13種疾病: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貧困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人口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種大治全兒童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病救兒童先天性動脈導管未閉、覆蓋付費兒童先天性肺動脈瓣狹窄、食管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終末期腎病、乳腺癌、宮頸癌。
大病專項救治的對象為2016年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共計52464人,包括:扶貧開發對象30822人,省定扶貧標準下的低保對象21642人。另外,還包括新增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條件為經省扶貧辦、民政廳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確認、匯總后的新增扶貧開發對象和省定扶貧標準下的低保對象。
泉州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治療的市級定點救治醫院包括泉州市第一醫院、泉州市中醫院、泉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180醫院。縣(區)級定點救治醫院包括石獅市醫院、晉江市醫院、南安市醫院、惠安縣醫院、安溪縣醫院、安溪縣中醫院、永春縣醫院、德化縣醫院、德化縣中醫院、泉州臺商投資區醫院。
各縣(市、區)確定各個病種的縣級醫療救治定點醫院,原則上設在縣級醫院,縣級醫院不具備診療條件的,可以設置在市級定點救治醫院。各定點醫院制定和優化醫療服務流程,為大病救治患者開通就醫綠色通道,盡可能縮短就醫等候時間,實行“先診療,后付費”的結算服務模式。
“第二道”補助可達90%
為減輕患者負擔,對大病專項救治的13個病種,實行按病種付費管理。市衛生計生委會同醫保部門確定了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各病種市、縣(區)級醫院單病種醫療費用定額標準。
市醫療保障管理局根據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精準扶貧醫療疊加保險“第一道”補助的情況,確定各病種在治療中患者個人負擔比例,個人負擔部分再按精準扶貧醫療疊加保險“第二道”補助的政策,給予90%補助。
通過信息化身份標識等簡潔手段明確大病救治對象身份,救助對象在定點醫院住院實行先診療后付費,定點醫院設立綜合服務窗口,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醫療疊加保險等“一站式”信息交換和即時結算,患者只需在出院時支付自付醫療費用。
滿足貧困人口基本健康管理需求
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對象指根據扶貧部門提供核準建檔立卡扶貧開發對象具體人員和民政部門會同扶貧、財政等部門提供核準已納入保障的農村低保對象。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根據服務能力和需求,合理地設定包含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等內容基礎服務包,以及針對不同對象和服務需求的個性化簽約服務包,提供便民惠民措施,滿足貧困人口基本健康管理和個性化的健康服務需求。
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可以在戶口所在地或在居住地與當地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片區的范圍內選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并進行簽訂服務協議,協議為一年一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依據所簽約的服務內容,為簽約對象提供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實施扶貧對象單病種精準簽約服務,簽約醫生要求是對應病種的專科醫生負責簽約和履約服務。專科醫生要求至少是鄉鎮衛生院或中心衛生院相對應的專科醫生。如果專科醫生人數不夠,由縣級衛計部門在縣域內統籌解決;必要時,可將轄區民營醫院專科醫生納入統籌調劑。若扶貧對象為大病救治對象,則需要縣域內的縣級或二級醫院承擔簽約服務;必要時,可請求市衛計委協調市級醫院專科醫生參與簽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