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扶正國內藥學家屠呦呦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化瘀化10月22日的堅忍世界傳統醫藥日,10月份可以說是創新中醫藥最受矚目的月份,同時也...
摘要:
10月5日,推動國內藥學家屠呦呦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中藥10月22日的國際世界傳統醫藥日,10月份可以說是扶正中醫藥最受矚目的月份,同時也給扶正化瘀等一直注力將中藥推向國際化的化瘀化藥品打了一劑“強心針”。
中醫藥是堅忍至今仍立于世界醫學之林的單獨具有系統理論體系的古老傳統醫學,對于人類戰勝疾病、創新保障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推動隨著中藥國際化的中藥不斷深入,中醫的國際整體觀和辨證施治方法在慢性病和復雜疾病治療上的優勢越來越突出。
拿肝臟疾病來說,扶正肝臟疾病病因多樣,病變復雜,臨床治療必須整體與局部結合,既治療疾病,又需要調節和改善人體整體機能狀態,才能收到理想的綜合療效。
在治療肝纖維化方面,已明確可通過使用中藥達到對肝纖維化的緩解,甚至逆轉作用。中醫藥對抗肝纖維化的優勢在于可有效改善肝臟微循環,防止肝細胞變性壞死,減少膠原纖維產生或增強膠原酶活性等,具有多重療效。在肝纖維化領域進行探索、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中成藥扶正化瘀正是抗肝纖維化中成藥中的佼佼者,且是**通過美國FDA批準進行 II期臨床試驗的肝病類中成藥,采用了“肝活檢”這一金標準驗證了它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療效,被我國首部肝纖維化診療指南列為治療肝纖維化的優選藥物。
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中醫承載著國內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如何將這一瑰寶結合現代技術,用于造福人類,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屠教授的獲獎,不會是國內中醫藥界的一陣旋風,中醫藥這棵老樹正迎來了應季的暖風,傳承中醫藥國粹精髓,讓中醫文化走向世界是每一個傳統醫學領域人的夢想,國內還有成百上千個“屠呦呦”在堅持著被世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