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工藝美術工業的出路日趨沒落,讓協會、立法企業及相關部門憂心忡忡。市場雙管昨日,齊下盡管我市的行業“傳統工藝美術保護辦法”已上報市相關部門,但重慶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副會長何發美表示,資訊僅保護還不夠,出路必須建立統一的立法市場銷售渠道,解決資金瓶頸。市場雙管
上報給市相關部門的齊下這個草案,從評選工藝大師、行業財政撥款設保護設立資金、資訊整理記錄瀕臨失傳工藝等方面著手。出路
何發美稱,立法法規只是市場雙管從地位上給予保障,市場開拓上還需要統一的銷售平臺。例如,市旅游局計劃在全市建立的27條旅游商品一條街,由于很分散,無法形成品牌效應。所以,主城建立工藝美術銷售平臺刻不容緩,初步選中的是大禮堂附近。
當然,振興重慶工藝美術較關鍵的問題還是資金。目前,全市200多家企業,年產值僅1.6個億,再發展相當于白手起家。像漆器、蜀繡、刻花玻璃、榮昌陶瓷、折扇、梁平竹簾、銅梁龍等,雖然都曾享譽全國,但現在被資金掐住了“七寸”。
北碚玻璃器皿廠的辦法或許是個借鑒。該廠的刻花玻璃,是與大連齊名的國內兩大基地之一,也曾是重慶輕工行業“五朵金花”之一,前幾年一度進退維谷。去年,該廠通過與捷克某公司合資,吸納對方100萬美金的新鮮血液之后,生產能力擴大數倍,地位已凌駕于大連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