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會的乒乓序幕剛剛拉開,中國選手就不止一次地碰到了這類有驚無險的多哈麻煩事。這也給我們提了個醒:中國軍團雖強大,并非多哈征程無坦途。馬平
不錯,中國折射中國軍團已經連續在六屆亞運會上當了龍頭老大,這次衛冕金牌總數第一也是鐵板釘釘。不過這是在宏觀上看,而在有些具體的項目上,還是“棋逢對手”,有些甚至還是名副其實的“弱勢項目”。
毋庸諱言,亞洲在有些項目上已經進入了世界先進水平,這些項目的亞運之爭也就相當于奧運之爭。跳水、乒乓球、羽毛球、女子舉重、女子射箭以及體操的有些單項,扳扳手指算算,至少也有七八項。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但在釜山亞運會上,女子團體的金牌就掛在了朝鮮姑娘的胸前;印尼羽毛球好手陶菲克,到了多哈就揚言“中國選手見一個打一個”;還有韓國的女子射箭選手,臉上掛著“冠軍非我莫屬”的自信……
在綜合性運動會上,分量最重的還是三大球的金牌。論三大球,總體上亞洲與世界水平相距甚遠。中國的三大球要立足世界強林,首先要在亞洲證明自己的強大。一度在世界足壇排在百名之后的中國男足,這次由洋教練杜伊科維奇率領的國奧新軍能否有所斬獲?中國女足能否經受住朝鮮隊的沖擊?不久前兵敗日本世錦賽的中國男女排球隊,不約而同地表示出“奪冠”的自信,但是韓國女排今天已經下了戰書:“在決賽中力拼中國女排”。中國男女籃球隊在亞洲有一定的優勢,但拿冠軍也不能說是囊中取物。 還有田徑、游泳等金牌大戶,中國有劉翔這樣的“超一流”選手,但在許多單項上的水平、成績都不及日本和西亞地區的選手。
這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在中國軍團健全的肌體上挑毛病,只是提醒我們要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看待對手。在看到整體實力強大的時候,也要看到局部項目上的不足;在看到眼前“得”的時候,也要估計到將來可能“失”。這樣,我們才能不為浮云遮望眼,在取得整體成功的時候不忽略局部的失利,始終帶著“顯微鏡”;在某些項目受挫的時候更看到整體的進步,始終帶著“望遠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