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oyce(曾為公立醫院護士長,異鄉疫下移英離港前在大學擔當導師,港孩專注教育護士;丈夫Brian於圖書館任職。痛苦童年二人育有5歲的跑跳碰盡女兒Rey,於2022年暑假移居英國。情成目前在學校擔任兼職,異鄉疫下移英丈夫則成為家中的港孩「柴可夫」與大廚)
香港的教育環境是,無論孩子資質高低,痛苦童年都是跑跳碰盡從起步開始就要一直不斷跑,家長也只能亦步亦趨,情成最終練就不少虎媽虎爸。異鄉疫下移英來到英國生活,港孩居然沒有起勢去跑的痛苦童年壓力。雖說養兒育女各施各法,跑跳碰盡但當香港家長到了外國,情成除了語言和生活上的適應外,在子女教養模式上也要有所調適。
到英國後,最開心的那位不是Joyce、也不是Brian,而是女兒Rey。離港前她4歲,四年間有兩年半在疫情中度過,在香港經歷了痛苦的童年。「一到了上學年齡,就不能上學,那時圖書館關閉,連遊樂場都封了。」
做媽媽的記得,在香港時女兒即使是能上學的日子,也只有每天上學一個半個小時,更只能坐在自己的位置,座位與座位之間是有圍板的。每天她只可以自己在圍板內砌積木,不能跟其他同學溝通。上不到多久,又要停課了。其實她在那一年多以來,見到多少次同學,又有多少次能與同學玩呢?到舉行家長日那天,Joyce在視像中跟老師對話時,Rey就在後面大聲說:「我不喜歡這間學校。」
是的,小孩子就是如此直接,「疫情時期,香港的教育環境實在是太極端了。」
所以當Rey到了英國後,真的可以與同學一起上學,她開心到不得了。當時在新學年便到5歲的Rey被編入了reception,就是英國小學制度入面的第一年,今年9月便升Grade 1了。她就讀的學校是全日制公立學校,上課時間由早上8點半到下午3點半,沒有功課壓力。課後還可以去學鋼琴、芭蕾舞、體操、足球和游泳,做一個紮紮跳的小孩子。
「因為她年紀尚小,學校沒有很多課外活動,只有摺紙班、畫畫這些。我們希望她可以嘗試不同的活動、參與不同的群體,特別是音樂和體育方面,於是就自己安排這些興趣班。」反正都是孩子喜愛的活動,不是課程補習班,孩子也上得開心。不要以為英國家長都無為而治,只有香港家長才會那麼「怪獸」。原來即使英國的本地媽媽都不遑多讓,每個孩子都有上兩三個興趣班。
不過英國人讓孩子去上興趣班的目的,就跟香港那套完全不一樣。英國的小學有分Key Stage,Key Stage 1是Grade 1和2,Key Stage 2是Grade 3至6。家長們都認為Key stage 2開始便要多些注重學業,所以都想孩子們在開始Key stage 2之前盡情去玩,而不是為了考取證書、儲獎座去報讀名校。
公園體會各地教養模式
課後,女兒星期一至四有各式各樣活動,星期五就例牌去公園遊樂場玩。護士出身的Joyce自然對「衛生」有一定要求,不過她留意到「這兒的家長不會緊盯著孩子,由他們自己追逐、玩耍,跌倒了就由他們自己爬起身,不會在後面追著要抹手要做甚麼的。即使小朋友之間出現紛爭,一般也由得他們自己解決。」結果是,大人和小朋友去到公園都可以很放鬆,很開心。「在遊樂場就可以體驗到一個地方的主流教養模式。」
以前在香港,即使Joyce覺得未必需要不斷抹手,也無可奈何要跟在女兒身後;怕其他家長覺得她放任女兒,在疫情下「咁唔小心」。所以即使公園重開後,大家玩時也倍感壓力,完全想像不到現在的「relax」感覺。「身為護士,我覺得太乾淨並不是最好的,也要幫小孩建立抵抗力,尤其是他們戴了三年口罩,免疫系統不夠強。其實小朋友小病小痛幾次,讓身體適應了,就會變得強壯。」
至於說小孩間的紛爭,暫時都只是停留在小爭執上。「也有聽說高年級可能會開始有欺凌的情況,不過這裡的學校從小就會教導孩子認識與尊重不同文化,例如齋戒月時會講解回教徒的習俗,農曆新年又會安排書法班,讓小朋友感受不同文化特色,所以較少出現小朋友歧視不同人種的問題。」Joyce認為,一個人長大,始終要學會保護自己,在遊樂場讓孩子經歷一下如何處理爭執,也是一種學習過程。
更何況,在Rey眼中,英國的公園比香港迪士尼更好玩。在屋企附近的城堡公園、森林公園,全都既有挑戰性,又有好玩伴。沒有膠帶圍封,沒有很多在後面追趕的父母,也沒有口罩的阻隔,開心其實真的可以很簡單。
小孩瞬間轉channel
小人兒Rey是一家三口裡最快適應和融入新生活的了。來了英國幾個月,便連發夢都是說英語。這是Joyce及Brian所始料不及的。
「在香港我們沒有僱用外傭,在家裡從來只會跟她說廣東話,希望她說好母語。」決定移民到真正動身那半年裡,Joyce更是陪她讀大量中文書,想為孩子打好基礎。
「但她上學後不久,就完全轉了channel。嚴重到跟香港的家人視像通話時,她聽得懂但說不到,只可以用英文去表達自己。」這並非Joyce所能想像到的。「難得生為香港人可以bilingual,世上兩個主要語言都可以掌握和轉換。當然希望女兒也會中文,能多開一道門。」
為此,他們一家加入了一個當地的廣東話讀書會。「就是香港人星期日的聚會,大人輪流每星期講一個中文故事,小朋友就圍著聽,然後一起做一些小手工、玩遊戲之類,希望為孩子保持一個廣東話的語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