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存量《關于生育登記和再生育審批暫行管理辦法》(下簡稱《辦法》)將在全省實施。增量作為首次明確了全面二孩政策在廣東落地的共盤相關細則和適用情況的文件。
摘要:
11月1日,活生《關于生育登記和再生育審批暫行管理辦法》(下簡稱《辦法》)將在全省實施。育床作為首次明確了全面二孩政策在廣東落地的難求相關細則和適用情況的文件,《辦法》指出市民生二孩不用再審批,將緩解并且一孩、存量二孩生育登記流程、增量材料和時限也簡化。共盤不過,活生隨著生育需求將得到進一步釋放,育床對婦產科、難求兒科醫療水平的將緩解要求也將大為提高,產科兒科等醫療資源的存量供需矛盾將越發的突出。
前不久,一位市民向筆者訴說,“想去安胎,結果醫院難找床位。”那么真實情況如何?我們先來看一組數字,根據市衛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市分娩量是115832例,與2015年的114519例基本持平。每年如此大的分娩量,對全市產兒科服務能力也是一種考驗。根據佛山市婦幼保健院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孩政策全面放開以后,該院1~9月份的產科門診量增加了32%,分娩量增加了13%。因而在全市的“熱門”醫院,簡直就是一床難求,于是就出現上述市民在醫院所看見的一幕。
不過從全市總體情況來看,產科床位目前尚未出現緊張,只有少數醫院諸如:市婦幼保健院、禪城區中心醫院、南海區人民醫院、南海區婦幼保健院等床位緊張。市衛計局建議,由于全市二級、一級醫院產科床位寬裕,對非高危孕產婦而言,不必扎堆大醫院,選擇就近醫院產檢分娩。
不過面對生育潮,業內人士建議,緩解產科一位難求的問題除了做增加床位外,更需要盤活現有的床位存量,在不影響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加快床位周轉,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據介紹,目前佛山已經將產兒科建設納入“衛生強市”的重點項目加以推進,按照珠江西岸區域的醫療衛生高地的標準去進行打造全市的產兒科。同時,推進分級診療工作,盤活現有的存量,來解決市民扎堆大醫院的問題,從而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