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能不能做大:
一是醫院環境問題;二是意愿問題;三是能力問題。
對于第一個問題,管理我們無能為力解決,痛點因為醫院只是醫院環境的產物,我們只能做好自己分內的管理事情。然而,痛點對于第二個問題,醫院第三個問題,管理我們完全有能力解決。痛點說實話,醫院一個醫院領導者,管理誰不想把醫院做大呢?誰不希望自己的痛點醫院越做越好,越做越大呢?
今天就來說說,醫院
醫院管理中有哪些痛點。管理
01、痛點思想模式難改變
其實做管理,就是把適合的人選,在適合的時間段,放在適合的位置上,完成高層領導下達的各項指示。說來簡單,實際做起來,絕大多數領導者并沒做到。
因此作為一個管理人員,必須努力培養自己謙虛、執著和勇氣這三個方面的品質,準確評估自己的能力。評估勿“過”,也無“不及”。中國醫院管理者在學習中不僅要知其然,更要深層地了解“所以然”,這正是作為醫院院長自我歷練的終極目標。
醫院管理須突破固化的思維模式,適時的完成角色轉變,怎么轉?從抓業績、抓業務轉到抓管理、抓細節,從經營患者轉到經營員工,經營團隊,讓員工有自豪感、成就感、歸屬感。
02、表面缺人才,實際缺機制
員工該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跟他們談理想談抱負,還不如報銷員工回家路費來得實際,我們在抱怨員工不好找、留不住的同時,有沒有想過給員工一個未來?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學習機會?好的人才激勵機制都有可能把員工培養成為骨干。
對于醫院的人才來說,其不僅關注眼前的現實利益,自己能否在醫院得到進步和成長,醫院能否為其提供學習的機會也是他們十分關注的。如果一個人具備有市場價值的工作技能,就意味著可以在市場上獲得更高的薪酬。因此,如果你重視幫助員工學習與成長,那么他們更可能愿意留在公司,因為他們知道你真心關注他們的最大利益。
03、先做業績,后做組織
醫院管理者往往會在以做業績為主還是做管理為主兩者之間迷茫,業績具體體現在如何提升門診量,住院人數做起來,直白講就是如何將到院量轉化為門診、住院量,對民營醫院甚為重要,一旦脫離開醫院經營思路運轉,去泛泛地抓組織管理,那就壞事了。
組織和管理實際上是被業務量拉動的,所以先做業績后做組織,這個先后順序別搞錯了,門診量和住院人數起來最重要。其實二者并無沖突,好的計劃管理是業績的保證,反之業績的保證必須以好的計劃管理為基礎。
04、缺少有價值的“愿景”
說到底,醫院的管理,醫生的管理,其實也是人的管理。醫院管理者對員工紀律進行嚴格的監控是對醫院負責任的表現,但管理是“張馳有度”、“軟硬兼施”的過程。如果管理的“度”拿捏不當,要么就是放縱員工,管理者失去威信。要么就是管理得過嚴又死氣沉沉、欠缺活力。其實,身為醫院醫院管理者不僅僅是代表醫院管理與處罰員工,更應該像家長對小孩那樣,罵中有愛,愛中有期待。管理者在員工犯錯時應該加強心理輔導使其改善觀念、培養能力。讓員工在被處罰的同時,了解自身的缺點,懂得改善,同時還能看到前景與希望。
因為,向醫院內部的成員描繪醫院未來的發展戰略,這不僅會給他們帶來不可想象的前進動力,更是為他們后續的工作指明了奮斗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