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春耕關鍵期,慧種地定遠縣春耕田管也有序展開。科技助農在當地一塊智慧農業高標準示范田內,慧種地一臺水肥一體機正沿著北斗導航劃定的科技助農精準路線,在廣闊的慧種地麥田里勻速作業。安徽蘇鑫農業公司的科技助農技術人員告訴記者,這臺機器可以實現旋耕、慧種地播種、科技助農施肥一次性完成。慧種地
“現在我們可以利用設備檢測,科技助農直接掌握農作物的慧種地墑情。使用這套設備追肥,科技助農就好像給小麥下了一場‘營養雨’,慧種地達到事半功倍的科技助農效果。”該公司綜合部主任馬鵬成表示,慧種地通過這套噴灌系統,可實現灌溉均勻度大于95%,節水40%、節肥30%,增產15%以上,農藥減少使用35%。
記者了解到,該智慧農業示范區占地500畝,投資450萬元。在這里,智慧農田將科技力量滲透到農作物生長的各個環節。
集成物聯網與大數據技術,通過9路高清監控、墑情監測儀、氣象監測儀和蟲情監測儀,構建起全方位一體化監測網絡,形成“監測、決策、執行”的智慧系統。配合人工智能算法,科學推算出每個地塊作物、水、肥和藥物的總需求量,精準預估在地作物的當前情況。
“現在坐在辦公室就能通過智慧農業平臺,監測到農田的墑情數據,判斷農作物需水量、需肥量,對病蟲害識別準確率達98%。”物聯網技術員張帆輕點手機屏幕,田間物聯網傳感器實時回傳的作物生長曲線清晰呈現。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這種“科技范兒”的種植方式,不僅明顯提升了農產品品質,更大大增強了農民的種糧信心,帶動了增收致富。
連續多年,中央一號文件對發展智慧農業作出重要部署。作為農業大縣,定遠縣正逐漸實現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的跨越式轉變,通過進一步拓展智慧農業應用場景,推動技術創新,打造樣板標桿,為鄉村振興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智慧農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