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黃疸和預人都非常的注重健康,很多的肝炎人都會制定自己的保健計劃,但還是什黃有很多的疾病會影響人們的健康!你們知道黃疸肝炎是什么嗎,生活中大家對于急性黃疸肝炎都了解多少呢,疸肝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關于黃疸肝炎的治療相關介紹吧,看看黃疸肝炎傳染嗎?
目錄
1、黃疸和預黃疸性肝炎簡介 2、肝炎黃疸肝炎臨床表現
3、什黃出現黃疸應做哪些檢查 4、疸肝黃疸的治療四大致病因素
5、黃疸給患者帶來的黃疸和預危害 6、黃疸的肝炎4種常見類型
7、黃疸患者的什黃飲食護理 8、新生兒黃疸的疸肝預防
黃疸性肝炎簡介
從患者開始有癥狀到出現黃疸這段時間,約為數日至2周。治療起病時患者常感畏寒、發熱,體溫38℃左右,少數患者可持續高熱數日。更為突出的癥 狀是全身疲乏無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尤其厭惡油膩食物,上腹部堵脹滿悶 ,尿黃似濃茶水,大便較稀或便秘。
定義: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鞏膜、皮膚出現黃染,以黃疸為主要癥狀者。
標引注釋:屬肝膽病;注意和MeSH各類肝炎的區別,只有在文獻中不能區別為何種肝炎,且以黃疸為主要癥狀者用本詞。
黃疸型肝炎的癥狀
1.尿黃如茶
黃疸型肝炎患者都有尿黃的癥狀。初起尿色淡黃,逐日加深,濃如茶色或豆油狀;繼而皮膚及鞏膜發黃。尿色加深的原因是由于肝炎病毒導致肝細胞破壞,影響膽紅素的代謝,使膽紅素進入血液增多導致。
2.肝區疼痛
名為黃疸型肝炎,一定會使肝臟受損。疼痛的位置為右上腹。出現肝區疼痛這種黃疸型肝炎的癥狀的原因是由于肝炎病毒引起肝臟腫大,使肝被膜張力增大及炎癥波及肝臟韌帶及其周圍的紐織導致。
3.發熱
當黃疸型肝炎患者出現發熱的癥狀時,很多人都會誤診為是感冒發燒,這也就耽誤了病情的及時治療。發熱的原因是肝細胞壞死、肝功能障礙、解毒排泄功能減低或病毒血癥所引起。
由于,隨著現代女性生活方式、飲食習慣以及環境因素的深刻變化,一些新的女性生理特點相應出現,這就為乳腺癌的發病,提供了合適的溫床。據歐美許多科學家和醫學家研究證實,有以下十類人容易得乳腺癌。
十類女性容易得乳腺癌
第一種人:乳腺增生多年不愈
乳腺增生是一種慢病。盡管不是每一例乳腺增生都會惡變,但兩者之間的諸多聯系,提示人們積極保健與治療。 提示:乳腺增生中年齡較大、病史較長、腫塊較大、腫塊與月經關系不明顯者,容易發生惡變。鑒于乳腺增生有可能惡變,建議盡早調理改善,不可拖延大意。
第二種人:反復做人工流產手術
很多女性在做人流前總是問醫生:人流對身體有多大影響?而她們考慮的一般都是指對肉體的損傷及疼痛,而沒有認識到不痛不癢的激素變化對人體的影響。
第三種人:常用激素類藥品或化妝品
研究證明:濫用含雌激素類的保健品,可能導致乳腺癌。
第四種人:有乳腺癌家族史
除去遺傳原因和環境因素,我們每個人都是那株龐大的FAMILYTREE上伸出的一個枝椏——主干的健康狀況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我們的未來。
第五種人:未哺乳
哺乳可以降低婦女患卵巢癌和乳腺癌等疾病的幾率。哺乳過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幾率會大大少于從未哺乳的婦女。
第六種人:肥胖或過多攝入脂肪
乳腺癌與脂肪攝入有一定關系,所以在兒童發育時期應該注意營養均衡,在青春期應該控制脂肪和動物蛋白的攝入,注意鍛煉身體,絕經期要控制總熱量的攝入,避免肥胖。
第七種人:精神抑郁,經常生氣,心情不好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相關數據,癌癥患者的抑郁癥發病率介于20%-45%之間,大大高于普通人群發病率,而乳腺癌患者的抑郁傾向尤為明顯。
第八種人:反復長期接觸各種放射線(多次放射線、電腦、手機等)
目前已經肯定的事實是接觸電離輻射可以增加腫瘤發病率。腫瘤是人和動物在接受射線照射后最嚴重的遠期病理變化。電磁輻射誘發乳腺癌的可能不可忽視。
黃疸肝炎臨床表現
黃疸前期
在這階段因個體差異、患者表現復雜多樣易被 誤診,應特別注意,如有的患者表現為上呼吸道炎癥,類似感冒。有些患者可伴關節酸痛而被誤認為風濕病。也有少數人有劇烈腹痛而誤認為急腹癥。還有少數人可出現等麻疹。此期中末,查體可發現肝區叩擊痛及壓痛,半數以上患者肋緣下可觸及肝臟,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明顯升高,尿膽紅素陽性。乙肝表面抗原陽性、乙肝核心抗體免疫球蛋白M(抗—HBcIgM)陽性。此期患者的血液、大小便 、嘔吐物中均含有大量肝炎病毒,因而有很強的傳染性。
黃疸期
熱退后出現黃疸,常見鞏膜首現黃染,繼而全身皆黃,于數日至2~3周內達頂峰。多數為輕度至中度黃疸。此時消化道癥狀加重,肝臟腫大,有壓痛及叩擊痛;少數脾臟腫大,助緣下可觸及。部分病人伴有皮膚瘙癢、心動徐緩、腹痛及皮疹。患者經過數日休息后,惡心減輕、嘔吐消失、食欲逐漸好轉。血液白細胞計數一般正常或稍低,分類計數淋巴細胞偏高,可有少數異常淋巴細胞出現。尿膽紅素、尿膽原陽性(黃疸很深、糞便灰白色者,尿膽原可能暫時陰性)。血清ALT活力顯著升高,常在400u以上,此期持續2~6周或更久。
恢復期
此期黃疸漸退、肝腫大及其他各種癥狀均漸消退,食欲恢復正常,但仍感輕度肝區痛。此期持續平均一月。少數病例黃疸顯著,持續數月不消,乏力、肝痛及胃腸癥狀不甚明顯,肝功能顯示阻塞性黃疸,ALT僅輕度或中度上升,稱為淤膽性肝炎。并發癥:少數病例可并發心肌炎、心包炎、粟粒性病毒性肺炎、胰腺壞死、糖尿病、腦膜腦炎、急性多發性神經根炎、急性溶血性貧血、全血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血栓性靜脈炎、腎炎、睪丸炎、丘疹性皮炎、多發性關節炎等中的一種咸數種。
產生的原因
黃疸性肝炎就是由于肝炎病毒使肝細胞破壞、肝組織破壞重構、膽小管阻塞,導致血中結合膽紅素與非結合膽紅素均增高,所引起的皮膚、黏膜和眼球鞏膜等部份發黃的癥狀。通常,血液的膽紅素濃度高于2-3mg/dL時,這些部份便會出現肉眼可辨別的顏色。
病毒性肝炎出現這種黃疸現象,原因主要是由于肝炎病毒侵犯肝臟,并在肝細胞內復制.在機體的免疫反應作用下,一起損害肝細胞,使肝細胞水腫、破壞使肝臟組織發生炎性浸潤,充血、水腫、滲出、肝細胞變性和壞死等一系列變化。這樣就影響了肝組織的正常狀態和結構,損害了肝臟的膽紅素代謝的各種功能,使膽紅素不能從膽道系統正常的排出而進入血液,膽紅素隨血液運行到身體各個臟器,則各臟器均可被染成黃色。這種膽紅素是一種黃色的色素,與彈性硬蛋白的組織結合最緊 密,因此,含有豐富彈性硬蛋白的鞏膜、皮膚最易顯出黃色,而黃染消退也較其它組織緩慢。
其中最為常見的是急性黃疸型肝炎,它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一個類型,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消化道傳染病。
酒精是導致黃疸型肝炎發生的原因之一。人體肝臟每天能代謝的酒精約為每公斤體重1克。一個60公斤體重的人每天允許攝入的酒精量應限制在60克以下。低于60公斤體重者應相應減少,最好掌握在45克左右。如果人們飲酒過量,將會直接性的導致肝臟受損,后來慢慢身體就會出現疲倦乏力的狀態,皮膚也會出現黃疸,最終將會形成黃疸型肝炎。
診斷標準
一、血象 白細胞總數正常或稍低,淋巴細胞相對增多,偶有異常淋巴細胞出現。血小板在部分慢性肝炎病人中可減少。
二、黃疸指數、膽紅素定量試驗均明顯升高。尿檢查膽紅素、尿膽原及尿膽素顯著增加。
三、血清酶測定。
①轉氨酶 谷丙轉氨酶(ALT)及谷草轉氨酶(AST)在肝炎潛伏期、發病初期及隱性感染者均可升高,故有助于早期診斷。
②其它酶 γ-谷氨酰轉肽酶(γ-GT)可輕度升高。
四、膽固醇、膽固醇酯、膽堿脂酶測定 重癥肝炎患者膽固醇、膽固醇酯、膽堿脂酶均可明顯下降,提示預后不良。
五、血清免疫學檢查。
①甲型肝炎
測定抗HAV-IgM對甲型肝炎有早期診斷價值百科。
②乙型肝炎
HBV標志(HBsAg、HBeAg、HBcAg及抗-HBs、抗-HBe、抗-HBc)對判斷有無乙型肝炎感染有重大意義。HBV-DNA、DNA-P及PHSA受體測定,對確定乙型肝炎病人體內有無HBV復制有很大價值百科。高滴度抗HBc-IgM陽性有利于急性乙型肝炎的診斷。有人用基因工程方法獲得HBsAg的前S1(Pre-S1)和前S2基因。用組織化學及固相放射免疫測定可研究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中前S抗原在肝細胞中的定位,在有HBV復制的肝組織中常含有HBsAg的前Sl和前S2。血清中可測定抗-前Sl和抗-前S2,前者于潛伏期即出現,后者在病毒復制終止前出現。故抗-前Sl陽性可作為急性乙型肝炎早期診斷指標,抗-前S2可為肝炎恢復的指標。
③丙型肝炎
常有賴排除甲型、乙型、戊型及其他病毒(CMV、EBV)而診斷,血清抗HCV-IgM陽性可確診。
④戊型肝炎
確診有賴于血清抗HEV-IgM陽性或免疫電鏡在糞便中見到30~32nm病毒顆粒。
⑤丁型肝炎
血清學診斷有賴于血清抗HDV-IgM陽性或HDAg或HDV cDNA雜交陽性;肝組織中HDAg陽性或HDV cDNA雜交陽性可確診。
六、血清蛋白質及氨基酸測定
①蛋白電泳γ-球蛋白(9~18%) 慢性活動性肝炎時常>26%,肝硬化時γ-球蛋白可>30%。
②血清蛋白電泳前白蛋白(由肝臟合成) 急性肝炎和慢性活動性肝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值降低者達83~92%隨著病情的恢復而恢復正常。
③血漿支鏈氨基酸(BCAA)與芳香族氨基酸(AAA)的比值 如比值下降或倒置,則反映肝實質功能障礙,對判斷重癥肝炎的預后及考核支鏈氨基酸的療效有參考意義。
肝炎飲食治療
(1)保證充足的熱量供給,一般每日以8400~10500千焦(2000~2500千卡)比較適宜。過去提倡的肝炎的高熱量療法是不可取的,因為高熱量雖能改善臨床癥狀,但最終可致脂肪肝,反而會使病情惡化,故弊大于利。
(2)碳水化合物,一般可占總熱能的60~70%。過去采用的高糖飲食也要糾正,因為高糖飲食,尤其是過多的葡萄糖、果糖、蔗糖會影響病人食欲,加重胃腸脹氣,使體內脂肪貯存增加,易致肥胖和脂肪肝。碳水化合物供給主要應通過主食。
(3)為促進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應增加蛋白質供給,一般應占總熱能的15%,特別應保證一定數量優質蛋白,如動物性蛋包質、豆制品等的供給。
(4)脂肪攝入一般可不加限制,因肝炎病人多有厭油及食欲不振等癥狀,通常情況下,不會出現脂肪攝入過多的問題。
(5)保證維生素供給。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等B族維生素以及維生素C,對于改善癥狀有重要作用。除了選擇富含這些維生素的食物外,也可口服多種維生素制劑。?
(6)供給充足的液體。適當多飲果汁、米湯、蜂蜜水、西瓜汁等,可加速毒物排泄及保證肝臟正常代謝功能。
(7)注意烹調方法,增進食物色、香、味、形,以促進食欲。忌油煎、炸等及強烈刺激性食品,限制肉湯、雞湯等含氮浸出物高的食品,以減輕肝臟負擔。
(8)采用少量多餐。
黃疸性肝炎的危害
1、損害肝臟
由于肝炎病毒侵犯肝臟,并在肝細胞內不斷復制。在機體的免疫反應作用下,一起損害肝細胞,使肝細胞水腫、破壞使肝臟組織發生炎性侵潤,充血、水腫、滲出、肝細胞變性和壞死等一系列變化。這樣就影響了肝組織的正常狀態和結構,損害了肝臟的膽紅素代謝的各種功能。
2、危及生命
產生黃疸的物質叫膽紅素,它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脂溶性的,另一種是水溶性的。前者可以沉著到腦神經核上,越積越多,影響神經的功能,能引起危害極大的核黃疸。核黃疸輕者會影響人的大腦,重者當時就會危及生命。水溶性膽紅素的毒性雖小,但是能引起這種膽紅素升高的肝膽疾病對人體的危害性超過它本身的毒性。 所以,膽紅素無論脂溶性或水溶性,無論它們的毒性大小,都是人體內應該消除的垃圾,該消除時必須消除,自身不能清除時,應請醫生幫助消除。
3、易引起的并發癥
本病的轉歸與黃疸的性質、體質強弱、治療護理等因素有關。陽黃、陰黃、急黃雖性質不同,輕重有別,但在一定條件下可互相轉化。陽黃若患者體質差,病邪重,黃疸日益加深,迅速出現熱毒熾盛癥狀可轉為急黃;陽黃也可因損傷脾陽,濕從寒化,轉為陰黃;陰黃重感濕熱之邪,又可發為陽黃;急黃若熱毒熾盛、內陷心包、或大量出血,可出現肝腎陽氣衰竭之候;陰黃久治不愈,可轉為積聚,鼓脹。
傳染性
從患者開始有癥狀到出現黃疸這段時間,約為數日至2周。起病時患者常感畏寒、發熱,體溫38℃左右,少數患者可持續高熱數日。更為突出的癥狀是全身疲乏無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尤其厭惡油膩食物,上腹部堵脹滿悶,尿黃似濃茶水,大便較稀或便秘。在這階段因個體差異、患者表現復雜多樣易被誤診,應特別注意,如有的患者表現為上呼吸道炎癥,類似感冒。有些患者可伴關節酸痛而被誤認為風濕病。也有少數人有劇烈腹痛而誤認為急腹癥。還有少數人可出現等麻疹。此期中末,查體可發現肝區叩擊痛及壓痛,半數以上患者肋緣下可觸及肝臟,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明顯升高,尿膽紅素陽性。乙肝表面抗原陽性、乙肝核心抗體免疫球蛋白M(抗—HBcIgM)陽性。此期患者的血液、大小便、嘔吐物中均含有大量肝炎病毒,因而有很強的傳染性。
出現黃疸應做哪些檢查
當出現黃疸首先應鑒別黃疸的類型,先判斷是肝細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還是溶血性黃疸。然后再檢查肝功能、血脂、血常規、尿常規、凝血功能等。
1.如果患者常規中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b)數值下降,尿常規中隱血試驗陽性、尿膽原增加及尿膽紅素陰性,TB升高,DB基本正常,ALT、AST、ASP、GGT、ALB及PT正常,應考慮為溶血性黃疸,再進一步作可引起溶血性疾病的相關檢查,此時患者應至血液科進一步檢查治療。
2.假如患者肝功能正常,肝紅素(TB)、直接膽紅素(DB)、轉氨酶(ALT和AST)、堿性磷酸酶(ALP)及γ-谷氨酰轉移酶(GGT)均增加,DB/DT在30%-40%之間,凝血酶原時間(PT)延長,白蛋白(Alb)降低,尿常規可見尿膽紅素及尿膽原不同程度的升高。即可考慮為肝細胞性黃疸,可引起肝細胞性黃疸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進一步檢查。
3.當患者TB升高,DB明顯升高,DB/DT大于50%,ALP、GGT明顯升高,尿常規尿膽紅素也明顯升高,但尿膽原減少或消失,應考慮阻塞性黃疸的可能,可能過B超CT、MRI、 ERCP及肝穿刺活檢等檢查以確定為肝內淤膽抑或肝梗阻。
黃疸就是肝炎嗎
所謂黃疽是指血清膽紅素含量超過了正常范圍,從而引起鞏膜及其他組織出現的黃染現象。膽紅俗代謝過程中,先后產生兩種膽紅素,即間接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無論何種膽紅素升高,都可能引起黃疸。黃疽最容易出現的部位是鞏膜、黏膜、血管、皮膚等處。因這些組織富含較多的彈性蛋白,后者與膽紅素有較強的親和力。如果只有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標準而患者未表現鞏膜、皮膚的黃染稱為隱性黃疸;只有皮膚等部位的發黃而血清膽紅素不升高者,稱為假性黃疸。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肝臟是體內最大的“化工廠”,間接膽紅素生成后必須運到肝臟進行轉化后排泄。肝臟如出現炎癥或其他病變,其轉化及排泄膽紅素的過程出現障礙引發血清間接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同時升高,患者迅速出現尿色加深,鞏膜、皮膚發黃等體征。黃疸前后出現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癥狀即所謂的黃疸型肝炎。此種黃疸又被稱為肝細胞性黃疸。因此,黃疸出現與否,是肝臟受累或出現病變的一個重要體征,但出現黃疸者未必都是肝炎。臨床上把因紅細胞過度或過量破壞引發間接膽紅素升高而出現的黃疸稱為溶血性黃疸,又叫肝細胞前性黃疸。有時又可因為膽囊或膽管部位的病變,如結石、腫瘤、炎癥等疾病導致膽紅素排泄漳礙,引發血清直接膽紅素升高而引發黃疸,稱為阻塞性黃疸,又叫肝細胞后性黃疸。由此可見,廟床引發黃疸的病因和病種較多,不能籠統地認為都是病毒性肝炎所致。
治療后注意什么
首先,從黃疸型肝炎的病情嚴重性來說明黃疸型肝炎患者在治療后注意什么。如果黃疸型肝炎嚴重,可危及生命,產生黃疸的物質叫膽紅素,脂溶性膽紅素可沉著到腦神經核上,影響神經的功能,能引起危害極大的核黃疸。核黃疸輕者會影響人的大腦,重者當時就會危及生命。水溶性膽紅素的毒性雖小,但是能引起這種膽紅素升高的肝膽疾病對人體的危害性超過它本身的毒性。
其次,從黃疸型肝炎的病因向患者解說黃疸型肝炎的預后問題,甲型和戊型肝炎僅引起急性肝炎,少數發展為重型肝炎而不轉為慢性,合并癥少見。一部急性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由于病原及機體免疫方面的原因病程可超過半年以上演變成慢性肝炎。其中急性乙型肝炎約10%,急性丙型肝炎約50%轉為慢性。
黃疸型肝炎患者除了要注意上述內容外,在治療后,還要注意飲食上的問題。食物應新鮮可口、清淡、易消化、冷熱適宜,無刺激性,適量,富于營養的流食、半流食、軟食。患者只有做好這些內容,才能使患者的身體逐漸恢復。
黃疸的正常指數是多少
黃疸的正常指數是多少?大家首先了解下什么是黃疸。黃疸的正常指數是多少?黃疸又稱黃膽,俗稱黃病,是一種由于血清中膽紅素升高致使皮膚、黏膜和鞏膜發黃的癥狀和體征。黃疸的正常指數是多少?通常會表現為眼睛鞏膜黃色,臉色發黑等癥狀。某些肝臟病、膽囊病和血液病經常會引發黃疸的癥狀。通常,血液的膽紅素濃度高于2-3mg/dL(34-51)時,這些部份便會出現肉眼可辨別的顏色。黃疸的正常指數是多少?
人體血中的紅血球老化后經代謝產生一些廢物,其中一種稱為膽紅素的廢物最后經由肝臟排出體外。在醫學上以血中膽紅素的濃度來代表膽紅素累積的程度,如膽紅素濃度為12mg/dl,表示100㏄的血中有12毫克的膽紅素。而醫護人員解釋病情時會以「黃疸指數」來簡稱膽紅素的濃度,如黃疸指數12表示膽紅素濃度為12mg/dl。 成人黃疸指數正常值。成人黃疸指數(血清膽紅素值)<17.1umol為正常值范圍。小兒黃疸指數(血清膽紅素值)一般不超過15mg/dL就屬正常范圍。 新生兒黃疸指數比較特殊,包括生理性黃疸指數及病理性黃疸指數。 正常新生兒黃疸指數最高約51.3μmol/L(3mg/dl),在生后4天左右達高峰,一般不超過171~205μmol/L(10~12mg/dl),早產兒不超過256.5μmol/L(15mg/dl),以后逐漸恢復。
許多人會認為喂母乳與黃疸指數高有關,其實并不盡然,專家認為要把其他造成黃疸原因都排除,才能說是因為母奶造成黃疸。由于前1個星期的黃疸,有可能是因為喂食不足所導致脫水,這時如果指數小于20mg/dL就沒有問題,因為至今還沒有因母乳性黃疸產生腦病變報告的文獻,所以一般不建議終止母乳喂食,但如果黃疸指數超過20mg/dL,可以暫時停止喂母乳,用嬰兒奶粉輔助。如果在48小時之內黃疸改善再重新喂食母乳,膽紅素可能會稍微回升2~4 mg/dL,對寶寶不會有影響。母乳所產生的黃疸,大約會在1~3個月內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