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鐘斐 )異尖線蟲是中心屬于線蟲的一種寄生蟲,主要寄生在海洋中的開展魚蝦和哺乳動物體內。人類誤食含有幼蟲的廣州感染工作未經煮熟的魚肉,可受到感染引起人體異尖線蟲病,市生食海出現惡心、產品腹痛以及嘔吐等癥狀或過敏反應。異尖全球日本、線蟲荷蘭、監測英國、中心法國、開展德國以及太平洋地區等20多個國家有病例報告,廣州感染工作主要因為這些地區居民喜吃腌海魚或生魚片等引起感染。市生食海我國迄今尚未見異尖線蟲感染病例報告,產品但部分地區市售海魚中有發現異尖線蟲幼蟲感染,異尖因此我國人群感染異尖線蟲病的線蟲潛在危險仍然存在。
根據廣東省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我中心自4月起開展我市生食海產品異尖線蟲感染監測工作,對經營海魚生、海產軟體動物生食品的餐館或超市等進行每月定期采抽樣,檢驗異尖線蟲第III期幼蟲的感染情況。目前我中心已對第一批采樣的海洋動物生食品進行了檢測,未發現異尖線蟲第III期幼蟲感染。此項監測工作將每月定期開展。
目前殺死異尖線蟲最有效的方法是高溫,在60攝氏度下,異尖線蟲幼蟲只能存活不足1秒;在45攝氏度下,幼蟲存活不過8分鐘。對于喜愛生食海產品的居民,目前仍然以冷凍法為主殺死異尖線蟲。美國FDA規定魚肉必須在零下35攝氏度冷凍15小時或是零下20攝氏度冷凍7天后才能食用,而歐盟的標準是零下20攝氏度冷凍超過24小時。
因此,食用高溫烹調或者事先冷凍處理過的魚肉是防止異尖線蟲病的有效手段。居民在生食海產品后,一旦出現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并告知醫生自己有生食魚肉的經歷,以防寄生蟲病被誤診為胃病或者腸道疾病,耽誤治療。
(攝影:劉小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