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4日,書之書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聯合復旦大學圖書館舉辦“書之愛——國內知名藏書家訪談活動”,愛國這是內知“國際藏書家古籍保護與收藏研討會”的一場公開活動。
訪談活動在文科圖書館大廳舉行。名藏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兼職教授、訪談北京著名藏書家韋力,活動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辛德勇,舉行香港印譜收藏家林章松,書之書北京文史與古籍愛好者艾俊川,愛國江蘇鄉邦文獻收藏與研究者祁學明就各自藏書掌故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內知對話。
談到藏書,名藏著名藏書家韋力先生強調自己對其的訪談興趣與愛,表示能從藏書中找到快樂。活動同時,舉行韋力也認為,書之書藏書家可以保有自己對書的好惡觀,不會因業內對善本的界定而左右自己的收藏。條框里的簡單分類,并非藏書的絕對標準,所有的好惡都取決于書本身。
而印譜收藏家林章松先生也表示,自己收藏看重的就是藏品是否特別。搜集過程中,有時會買一個印譜,序跋、作者都沒有。可是,把這些無名印譜主人的生平找出來,那就有無盡的樂趣。四年里,林章松先生已經找出了192位印譜主人,還修復了不少殘破的印譜。
關于私人藏家如何處理藏書的問題,在祁學明先生眼中,藏書家要有“五個得”:碰得到、看得懂、買得起、守得住、賣得出。而韋力則認為,藏書家身為文獻保存人,使命就是客觀地留下歷史,為人們提供更多的史料。
辛德勇先生談起自己去某公立圖書館借藏書的經歷,表達了對現有圖書館古籍藏書借閱制度過于苛刻的批判。韋力也贊同此觀點,認為公共圖書館本應是服務納稅人的機構,但現在真正能看到古籍藏書的人其實沒有多少,他更希望捐獻給圖書館的藏書能在社會內流動起來,讓更多人體會古籍中的魅力。
五位國內的知名藏書家在訪談活動中分享各自的藏書故事、交流各自跟書的緣分,共同探討古籍收藏和古籍保護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從各自的角度來詮釋對古籍收藏與保護的理解,都希望有助于古籍保護事業更好的發展。
來自社會各界、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的古籍保護方向的圖書情報專業碩士五十余人聆聽了本次訪談,會后聽眾紛紛請求藏書家簽名留念。彭拜新聞記者羅昕女士出席活動并做了專題報道。
制圖:實習編輯: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