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9年衛生健康統計年鑒》數據發現,縣醫我國現有民營醫療機構大約70%以上的停擺收入來源于醫保支付。而隨著醫保控費的到翻逐步收緊,支付方和服務提供方的盤還博弈也將不斷升級,民營醫療機構還能維持當下的不依保運營模式謀求生存嗎?如果未來的趨勢要求民營醫療機構不過度依賴醫保,那么應該何去何從?醫森資本將關注此類話題,賴醫并持續采訪業內這樣的縣醫民營醫療機構,謀求探索解決方案。停擺以下是到翻案例一的正文:
這家原本在曲阜的醫院,早年因為經營不善,盤還基本處在停業狀態,不依保留下的賴醫員工不足30號人,病床縮減至20多張。縣醫面對此情此景,停擺院長一籌莫展,到翻卻又無可奈何。
在這兩難之際,一家上海的醫院管理公司前來洽談合作。院長雙手一攤:要資金沒有,要隊伍只有老弱病殘,要設備沒設備,要裝修沒裝修,唯一有的就是這家醫院殼子。
上海的投資方進入后,前后投入了三千多萬的資金,購入CT、核磁等大型設備并重新裝修,于2015年底開始重新投入運營。至于這家醫院是如何經營運作的先不表,在整整四年的時間里,醫院從8個業務科室擴展到15個,床位增加至248張,員工增加至218人。2019年底,年門診人次五萬,住院人次八千,營業收入從0增長到將近億元水平。
作為一家縣級綜合民營醫院,這家醫院的收入構成里醫保僅占30%左右,其他都是非醫保收入。這樣的收入結構對于當下醫保結算日益緊張的今天來說,是非常穩定且健康的。民營醫院的發展如何擺脫對醫保的依賴?管理方說,他們有如下的經驗可供參考:
擺脫醫保第一步:增加門診量
管理方認為,很多民營醫院的門診和住院是倒掛的,由于住院醫保報銷比例較高,因此在醫院營收方面,醫保收入的占比會非常高,有些甚至90%以上的收入都是醫保。一旦醫保收緊或者支付時間延長,都會引起醫院資金鏈的緊張。民營醫院終究要和公立醫院錯位經營,醫院運營之初,一定要想辦法增加門診量。
定期邀請北京上海知名醫院的醫生坐診。知名專家在醫院經營的早期,對于引流和塑造品牌影響力非常重要。
在社區和企事業單位開展公益活動,科普教育。院方通過當地的關系,在醫院周邊的社區和企事業單位舉辦公益講座,科普教育,將用戶的需求引導出來,這些對于醫院的引流幫助很大。
開放夜間周末門診。一般的醫院周末往往只有急診,很多在企業單位工作的,便可以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去看門診、做手術,減少因請假帶來的收入損失,可以說是非常人性化的。
擺脫醫保第二步:差異化項目與降低用戶花費
差異化的項目運作非常重要,尤其是門診。對于當地中老年人居多這種情形,開通了特色的慢病門診,針對中老年人常見病進行慢病管理。
將部分常見病的手術轉化為日間手術。團隊在調查了周邊公立醫院的情況發現,當地對于手術的處理,還是傳統的手術方法,增加住院天數。于是團隊將微創手術、日間手術作為醫院特色,加快床位的周轉率,有些常規檢查盡量放在門診解決。這樣的特色業務,整體降低了患者的醫療支出。管理方透露,采用日間手術和微創手術,同比普通的手術方式,前者醫療支出是后者的40-60%。
擺脫醫保第三步:創造良好的口碑
對于口碑,管理方認為這里包含兩層意思,即患者的口碑和同行的口碑。
對于患者的口碑,醫生的業務能力非常重要。管理團隊非常關注最新的治療指南,很多沒有納入醫保的新型用藥也會及時跟上。以糖尿病患者為例,醫生可以提供多種不同用藥方案,讓不同消費層次的患者,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選擇用藥。除了業務能力外,也注重對醫生的話術培訓,這對于同患者的交流溝通、建立信任度非常重要。經過一定時間后,便能積累醫生的口碑,也利于患者的轉介紹。對于患者的復診率,也是考核的一個指標。
患者口碑以外,管理團隊認為同行的口碑是更重要的。他們的患者有不少來自于社區基層醫生的推薦。而同行的認同取決于扎實的業務能力和精益求精的鉆研精神。在經營管理期間,與當地三甲醫院共同舉辦全國頸椎外科論壇、微創手術演示會、微創新技術培訓班等,醫院的影響力突破了地域限制,吸引了大量外地患者前來就診。
來源:醫森資本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