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飲食越來越西化,糖心糖尿病患病率與日俱增,糖腎聽說但患者對相關嚴重并發癥的過糖認識卻相當不足,難于防患未然。友需香港糖尿病關注組及糖尿病人組織糖尿天使,警惕早前進行一項調查發現,糖心患者對“糖心”、糖腎聽說“糖腎”警覺性低,過糖不僅沒有定期檢查心腎的友需習慣,即使已出現“可疑 ”癥狀,警惕仍未有及早了解,糖心其中以相對年輕的糖腎聽說患者更為掉以輕心。醫學界指出,過糖隨著糖尿病個案急增,友需即將迎來“糖心”、警惕“糖腎”浪潮,患者必須早作準備,增加對自己心腎健康的了解。

(左起:心臟科專科蕭頌華醫生、糖尿及內分泌科專科丁昭慧醫生、糖尿病患者Michael、糖尿病患者梁先生(化名)、糖尿及內分泌科專科李家駒醫生、糖尿及內分泌科專科楊俊業醫生、糖尿及內分泌科專科丘思欣醫生)
糖尿患者人數激增 須留意并發癥危機
糖尿病個案數字直線上升,香港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楊俊業醫生指出,2016年,全港約有70多萬糖尿病患者,即每10人便有1人患有糖尿病,估計發展至2030年,患者數目將大幅提升31%,至92萬人 ,情況絕對值得關注。
除了龐大的患者人數,其并發癥亦值得關注,“冠心病、心血管疾病、糖尿腎病、中風和外圍血管病變都是常見的并發癥,其中又以由糖尿病而引發的腎病,即‘糖腎’,及因糖尿病而引發的心血管疾病,即‘糖心’,為兩個最令人憂慮的‘計時炸彈’。”楊醫生說。
患者常見死于心血管疾病 腎功能與心臟互相影響
楊醫生解釋,血糖長期控制不佳,經年累月下,會逐步侵害心臟和腎臟的健康,“糖化血紅素每增加1%,小血管病變增幅便達到37%,而心血管病變增幅亦有18% ,一步一步拉近患者患上心血管疾病的距離。”
“事實上,心血管疾病正是二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 ,高達52%二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 。不僅如此,相較沒有糖尿病的人士,患有糖尿病的人士死于心臟猝死的比率高出超過1倍,而死于心臟病的比率亦較其他人士高出逾8成 ,因此絕不能輕看‘糖心’的威脅。”楊醫生說。
另一威脅,則在于腎臟。隨著糖尿病惡化,腎功能會被逐步削弱,有機會逐漸步向末期腎病,甚至腎衰竭。楊醫生表示,“研究發現,本港患末期腎病或腎衰竭的人士中,同時患有糖尿病的人數正持續上升;2009年,更有約一半腎臟移植的新癥為糖尿病患者7,足見‘糖腎’的嚴重性。”
“‘糖腎’更會增加心臟所承受的壓力,由于腎功能受損,體內的廢物及多余的水份無法排出體外,進而增加高血壓、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這亦解釋了為何這么多患者死于心臟毛病。”楊醫生解釋。

(糖尿病會帶來的并發癥)
調查:患者同意心腎與糖尿關連大 惟未積極檢查
‘糖心’和‘糖腎’如此可怕,患者又是否一清二楚?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丘思欣醫生表示,為了解本港患者對‘糖心’和‘糖腎’的警覺性,去年進行了一項調查,了解他們對兩者的認識,以及有否定期監測心、腎健康。
受訪者共有306人,當中以51至70歲的患者占最多,近9成受訪者均為二型糖尿病患者,當中44%受訪者已患病超過5年,屬于長期病患者,他們當中大部份人均正服食降糖藥物作治療。
“當我們向受訪者查問‘糖心’和‘糖腎’時,患者對前者的認識,較后者為低,近半受訪者表示不知道何謂‘糖心’或糖尿性心臟病。不過有分別8成及9成人同意糖尿病與心臟病及腎病有很大關連,比例相當高。話雖如此,當問及他們在確診糖尿病后,有否接受心臟檢查和腎臟檢查,卻只有約4成人有接受心臟檢查;曾接受腎功能檢查的比率稍高一點,但人數亦不足一半。沒有接受此兩項檢查的患者均超過一半。”丘醫生說。
出現心、腎病癥狀 仍有患者不做檢查
更值得憂慮的是,在所有受訪者當中,有78人曾出現心臟病癥狀,包括心絞痛、胸部呈壓逼感、心律紊亂等,全部均屬于頗嚴重的心臟病癥狀,但當中6人仍然未有接受心臟檢查;相同情況亦出現于腎病方面,有134名受訪者表示曾出現腎病癥狀,如夜尿頻多、小便次數頻密、血壓高等,但超過3成人未有接受腎功能檢查。“如此說來,雖然身體已敲響了警號,但他們仍然不知曉自己的心、腎健康情況,更沒有采取任何預防、改善措施。”
長遠維持理想血糖水平 有效減心血管并發癥風險
針對糖尿病誘發的心、腎健康問題,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李家駒醫生表示,“通過藥物將糖化血紅素(HbA1c)維持于6.5%以下正是治療的目標,研究顯示,HbA1c每降低1%,小血管并發癥、心肌梗塞、中風風險就分別能降低37%、14%和12%,可見維持長遠穩定的理想血糖值非常重要。”
糖尿治療新趨勢:降糖、護心、護腎
李醫生談及近年治療糖尿病的新趨勢,“近年藥物越來越多,除了傳統的二甲雙胍、磺胺尿素、胰島素,較新的還有SGLT-2抑制劑、GLP1受體促效劑等。傳統藥物除了各有不同副作用之外,部份如磺胺尿素、胰島素,不但會令體重增加,甚至有血糖過低的風險。11-15加上過往曾有藥物出現影響心臟健康的情況,因此新一代推出的降糖藥物,在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的規定下,必須進行有關心臟健康影響的研究,確保其對心臟的安全性。”
李醫生表示,現正進行心臟研究的兩大類新一代降糖藥物分別是口服的SGLT-2抑制劑和皮下注射的GLP1受體促效劑,現已有研究證明它們能有效減低心血管病風險,甚至有些更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丁昭慧醫生特別引述一份以同時患有心血管疾病及二型糖尿病成人患者(包括亞洲患者)為對象的研究,指出其中一款SGLT-2抑制劑‘恩格列凈’對亞洲患者的心臟及腎臟有正面影響,“研究發現‘恩格列凈’能有效降低亞洲患者的綜合心血管疾病風險達32%,同時亦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達56%16,而且服藥后,其腎功能惡化的風險亦有明顯下降。17-18”
“通過這項大型研究,證實了此新一代SGLT-2抑制劑不但有助控制血糖,更有效減低亞洲二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及延緩腎臟惡化的情況,既護心,又護腎,有助長遠減少糖尿病所帶來的并發癥。”丁醫生說。

(SGLT2抑制劑的作用原理)
定期檢查心與腎 全方位管理健康水平
丁醫生最后建議,糖尿病患者應向醫生了解自己的心、腎風險,定期檢查心臟和腎臟,“患者每年應定期進行一次身體檢查,抽血檢驗腎功能之余,亦應進行小便化驗,檢驗微蛋白含量,同時應按情況與主診醫生商討進行心電圖、運動心電圖檢查或計算機掃瞄的需要;平日亦應透過飲食和運動,多管齊下,控制血糖,并一并控制血脂、血壓和體重,全方位管理病情,才能長遠減少并發癥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