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碰瓷黨又出“新招”!新招他們竟能出示“事故”視頻
高速路上突遭飛來橫禍
是碰瓷事故還是陷阱
真相撲朔迷離
酒后駕車又被撞
是倒霉還是套路
誰能找到答案
道高一尺還是魔高一丈
看警方剝絲抽繭
破獲碰瓷團伙
說起“碰瓷”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出們出示所謂的事故視頻“碰瓷”,屬北京方言,新招泛指一些投機取巧、碰瓷敲詐勒索的黨又行為。當今社會,出們出示碰瓷也不斷地翻新,事故視頻常見的新招案例就是故意刮碰他人機動車以制造各種交通事故,其主要目的碰瓷就是為了訛詐錢財,少則幾百元、黨又幾千元多則幾萬甚至十幾萬都有。出們出示最近在廣東省佛山市,事故視頻就出現了一種新的碰瓷手法,而且這種犯罪手法隱蔽性強、非常有效,有很多車主都淪為受害者。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碰瓷新手法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這是佛山市境內一條高速公路監控拍攝到的畫面,正常行駛中的兩輛車突然減慢速度一前一后停在了高速公路的應急車道上,車上的人員隨后也下車進行交涉。
從監控畫面上隱約可以看到,一方車主從錢包里掏出了錢交給對方。這樣的情況從2018年中旬開始,就經常在佛山境內的高速公路路段上發生。這些車輛為什么要頻繁地在高速路上臨時停車呢?他們停車后為什么會有金錢往來?他們是在進行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交易嗎?
警方綜合分析了幾個類似情況的監控視頻,其中的兩個細節,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碰瓷案件對于警方來說并不陌生。這些視頻中,使用遮光板遮擋司機面目,并且司機一直呆在車上隨時準備開車離開現場的行為,都符合了以車碰瓷案件的基本特點。
隨后警方立即對視頻中碰瓷車輛的車牌進行了偵查。經查,警方發現碰瓷車輛使用的都是假車牌,這就印證了民警的猜測。
但是,令人頭疼的問題隨之而來。警方雖然掌握了諸多的視頻資料,但是卻沒有任何一位受害事主報案。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沒有事主報案,就無法立案,這讓民警們的偵查工作陷入了被動。
2018年12月,一個電話打破了民警案件偵查的僵局。
但在行駛中,李先生記得路況非常好,路面上沒有碎石等雜物,而且自己也沒感覺到車壓到什么東西。他懷疑自己是遇到“碰瓷”團伙了。
面對來勢洶洶的對方車主,李先生據理力爭,說對方的擋風玻璃破碎和自己無關。此時,對方拿出行車記錄儀,把剛剛拍到的畫面放給李先生看。
常言道:眼見為實。看過行車記錄儀拍攝的畫面后,李先生也無話可說,只好認可自己造成了對方車輛玻璃損壞的事實。
據李先生回憶,對方一開口就要8000元賠償,這讓他難以接受,他也想過報警由警察來確認事故責任,但對方說辦理保險的手續復雜,耗時耗力,自己趕時間堅決不同意報警,只同意私了。李先生雖然心有不甘,但自己人生地不熟,只好屈從。經過一番交涉,李先生最終賠償了對方6000元。
通過追蹤車輛軌跡,民警發現嫌疑人作案前后會頻繁地更換車輛號牌。雖然嫌疑人頻繁更換假車牌,但他們的行蹤已經被警方鎖定。
嫌疑人使用的“碰瓷”車輛都是比較高端的品牌,他們作案的目標都是中低檔車輛,且是車牌普遍為外省外地。
由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活動都是發生在高速路上,具有很強的流動性和不確定性。民警決定上高速對這伙人進行靠近偵查。
警方在調查取證的過程中,多次拍攝到嫌疑人作案的過程,但受害人都沒有報案。據民警了解,讓受害人心甘情愿賠償的原因都是一段行車記錄儀拍攝的視頻,視頻里確實有石子打到了嫌疑人車上。這個李先生報案時所描述的情況十分一致。
民警偵查發現,嫌疑人作案時使用的車輛雖然是豪華品牌,但都是行駛多年的二手車,價值并不高,但索要賠償時卻往往獅子大開口。警方在與受害人的接觸中了解到,他們之所以會忍氣吞聲地拿錢了事,關鍵就在于犯罪嫌疑人出示的那段行車記錄儀視頻,雖然是在慌亂中看到的,很多細節沒有看清楚,但可以確定的是,視頻中有自己的車輛,也有石子飛起的畫面。這讓受害人認為是自己的過錯造成了對方的損失。這段視頻的真實性,就是案件偵破的關鍵。
經過詳細偵查,民警發現這個團伙共有10余人,作案時每輛車上的人員并不固定。2019年4月18日,警方發現犯罪團伙4輛車全部上路伺機作案。針對這種情況,民警也兵分四路,展開抓捕。
民警抓獲犯罪嫌疑人后發現,在他們作案的車輛上都有行車記錄儀,筆記本電腦,彈弓和橄欖核(he)。這些彈弓和橄欖核為什么會出現在這里呢?
原來彈弓和橄欖核就是他們最重要的作案工具。犯罪嫌疑人選好作案目標后,先跟蹤該車輛一段時間錄制好視頻,隨后用筆記本電腦將石子彈出的畫面進行拼接,作為證據的“事故現場視頻”就產生了。接著再使用彈弓將橄欖核擊打到對方的車身上造成聲響,迷惑受害者。
而所謂的石子造成的車窗損壞,其實也是他們事先布置好的。
迷惑事主的行車記錄儀視頻終于揭開了謎底,據嫌疑人交代,他們作案后都會刪除相關視頻,民警在嫌疑人的行車記錄儀里只找到了一段他們忘記刪除的視頻。畫面中一輛汽車駛過,一顆石頭彈起,砸到了正在行駛的車風擋玻璃,造成玻璃損壞,視頻看起來十分逼真。
犯罪嫌疑人正是利用了外地車主出行在外急于趕路的心理,偽造了車主行車彈起石頭碰上傷車窗的視頻為證據對車主進行敲詐。而被騙的車主因為看了視頻之后覺得都自認倒霉,選擇了賠錢了事。除了上面提到的這種最新的“碰瓷”手段,那么不法分子還有什么其他的手法呢?
這是一段行車記錄儀拍攝下的畫面,兩輛汽車在發生碰撞后,后方的車輛迅速離開了現場。事故發生幾分鐘后,佛山市警方接到了一名男子的報警。
民警很快找到了有肇事逃逸嫌疑的林先生,林先生主動向警方提供了行車記錄儀拍下的事故經過。
林先生告訴民警,自己并不是肇事逃逸,反倒是事故的另一方有些不對勁。因為對方從他離開飯店就一直跟著他,并在他減速的時候故意不打燈變現然后碰撞了他。林先生懷疑對方有意“碰瓷”,所以才會立刻離開現場。
隨后,民警通知當晚報警的周某也到交警隊來配合調查。誰知周某一開口就要對方賠償8萬元。周某的行為顯然十分蹊蹺,作為受害者他不僅沒有要求追究責任,反而急離開交警隊的辦公室。
交警隊的民警立即把這一情況通報給了刑偵部門,雙方聯合展開偵查。
調查發現,周某曾多次在凌晨報警稱發生了交通事故,但民警到場前他又選擇“私了”。這么多次的報警記錄讓民警對周某的懷疑越來越強烈。
于是,民警找到了曾和周某發生過交通事故的當事人了解情況。
據張某回憶,當晚發生事故后,對方車上下來三個人,說他酒后駕車并已報警。對方一開口就是1萬元的賠償,張先生表示不能接受,最后在交警還有幾分鐘到達現場的時候雙方以3000元達成了交易。
因為心虛,張先生選擇了花錢了事。對方拿了錢之后很快就離開了現場。
無獨有偶,在佛山市順德區工作的趙先生也經歷了同樣的事情。
趙先生當晚與朋友聚餐回家的路上與周某一伙人發生了碰撞。周某一伙人看到趙先生有些慌張,馬上提出“私了”。喝了酒的趙先生也是因為心虛選擇了花錢了事。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趙先生賠償了對方15000元。
顯然,這是一個專門針對酒后駕車的司機進行“碰瓷”的團伙。而這伙人早就進入了佛山警方的視線。
周某等人經常在飯店、餐館、大排檔、宵夜檔等地方蹲點守候,他們的目標就是喝了酒之后拿著車鑰匙自己開車的顧客。一旦發現有喝了酒的顧客上了車,蹲點的團伙成員立即將車牌告知在外等候的同伙。隨后便一路跟蹤目標,伺機碰瓷。
這個團伙在作案時分工明確,手法嫻熟。警方調查發現,事主被嫌疑人敲詐勒索的金額最高達到4萬元,最少也要2000元。
在掌握了這個團伙大量的犯罪證據后,2019年1月9日,警方展開了收網行動。現場抓獲犯罪嫌疑人10名,作案工具若干。同時,警方也對酒后駕車的事主進行處罰。
隨著大眾防范意識的提高,一些拙劣的碰瓷手法已經很容易被識破。犯罪嫌疑人也在不斷地變換作案手法,通過精心設計對事主進行敲詐勒索。一些碰瓷團伙就專門盯上了存在違法行為的司機,抓住他們違法在先的把柄,借機制造交通事故進行碰瓷,一些則利用科技手段迷惑車主進行詐騙。
在此,警方提醒各位車主:遵章駕駛,安全出行,一旦發生事故,請立即報警,不要給不法分子有任何可乘之機。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南粵警視》《智打“攔路虎”》即將播出
播出平臺:廣東衛視、中國網絡電視臺
播出時間:9月15日(周日)18:05
編輯 張紫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