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學或醫學領域 |
長谷川成人,日本東京都醫學科學研究所腦神經科學部主任 Virginia Man-Yee Lee,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病理學和實驗醫學系阿爾茨海默病研究John H. Ware 3rd 講席教授、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主任 獲獎原因:發現TDP-43以及對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的其他貢獻。TDP-43是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ALS)和額顳葉變性(FTLD)的病理特征。 |
Mary-Claire King,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和基因組科學教授 獲獎原因:證明了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遺傳易感性,并發現了BRCA1基因突變所造成的影響。 |
Stuart H. Orkin,美國哈佛醫學院David G. Nathan特聘兒科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獲獎原因:對血液病遺傳基礎展開基礎性研究,以及推進鐮狀細胞貧血癥和β-地中海貧血癥的基因治療 |
物理學領域 |
Immanuel Bloch,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科學總監、德國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大學實驗物理學教授 獲獎原因:利用超冷原子和分子氣體對量子多體系統進行了突破性研究,為“人造固體”的量子模擬開辟了道路 |
Stephen R. Quake, 美國陳和扎克伯格基金會科學部主管、美國斯坦福大學Lee Otterson生物工程和應用物理學教授 獲獎原因:對納升尺度的流體現象的物理學研究 |
谷口尚,日本筑波市國立材料科學研究所(NIMS)國際材料納米結構學中心研究員和主任 渡邊賢斯,日本筑波市國立材料科學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中心電化學組電氣和電子材料領域首席研究員 獲獎原因:制造出高質量的六方氮化硼晶體,為二維材料電子行為研究開辟新方向 |
化學領域 |
鮑哲南,美國斯坦福大學可穿戴電子設備計劃(eWEAR)主任、K.K. Lee化學工程教授 獲獎原因:開發出有機和聚合物電子材料的新型仿生應用,包括柔性“電子皮膚” |
Bonnie L. Bassler,美國普林斯頓大學Squibb分子生物學教授和分子生物學系主任、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E. Peter Greenberg,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教授 獲獎原因:研究通過群體感應——這一通過化學溝通協調的系統,進行細菌的基因表達調控 |
Daniel G. Nocera, 美國哈佛大學化學和化學生物學系Patterson Rockwood能源教授 獲獎原因:對質子耦合電子轉移(PCET)及其在能源科學和生物學中應用的基礎實驗和理論貢獻 |
經濟學領域 |
Daron Acemoglu,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系教授 Simon Johnson,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Ronald A. Kurtz(1954年)創業經濟學教授和全球經濟與管理教授 James A. Robinson,美國芝加哥大學哈里斯公共政策學院皮爾遜全球沖突研究與解決研究所所長、Reverend Dr. Richard L. Pearson全球沖突研究教授 獲獎原因:對政治和經濟機構在塑造國家發展中作用的深刻分析 |
Samuel Bowles,美國圣塔菲研究所研究教授和行為科學項目主任、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經濟學系榮譽教授 Herbert Gintis,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經濟系名譽教授、美國圣塔菲研究所外聘教授 獲獎原因:提供證據和模型以擴展對不僅包括自利,還有互惠、利他主義和其他形式的社會合作等經濟行為的理解 |
Richard A. Easterlin,美國南加州大學經濟學名譽教授 Richard Layard,英國倫敦經濟學院經濟績效中心社區福利項目聯合主任 Andrew J. Oswald,英國考文垂華威大學經濟學和行為科學教授 獲獎原因:對幸福和主觀福祉的經濟學分析的開創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