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州8月12電(記者梁鋼華)受外需減緩、大因東工基數較大、素導速增轉型周期傳導等三方面因素影響,致廣今年以來廣東工業呈現大幅下調態勢。業進預計今后廣東工業將進入一個低于10%的入低低速增長區間,并將延續較長一個時期。長周這是大因東工記者從廣東省統計局獲悉的。
改革開放30多年來,素導速增廣東GDP年均增長率在13%以上,致廣其中工業化進程迅速,業進工業增長超過整體GDP的入低增長,成為拉動GDP增長的長周主要力量。1979-2011年間,大因東工有19年(主要是素導速增1992年以后)工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最高的致廣時候達到66.8%,2011年的貢獻率為54.2%。2001-2011年,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8.8%。
但今年以來,廣東工業增速呈現出較大幅度下調的運行態勢。1-6月,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長7.0%。從相關指標看,7.0%的工業增速基本客觀地反映了廣東工業生產情況。1-6月,廣東工業用電增長4.0%,貨運量增長13.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5%,出口增長6.8%,稅收增長4.3%。
廣東省統計局分析認為,經過較長時間的快速增長運行后,當前廣東工業增速將進入一個低于10%的增長區間。最主要制約因素是外需大幅減緩,重振全球經濟需要若干年時間。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至今沒有消除,歐債危機還沒得到妥善的解決,全球經濟要重新回到比較穩定健康的增長軌道,起碼還需要3-5年時間。因此,廣東的外需也不可能在短時期得到恢復。
其次是廣東工業總量基數大。從2011年起,廣東工業總產值開始超過10萬億,這意味著每年增長10%就需要增加1萬億的總產值,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如果每年沒有一些大項目的拉動,要達到10%以上的速度就很難。
再有是廣東戰略性新興產業從投入到形成大規模的生產能力需要幾年時間。近幾年,廣東大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也初見成效,但還沒有形成大規模的生產能力,對經濟的拉動力還是有限。
廣東省統計局預判認為,受上述幾大因素綜合影響,廣東工業將在較長時期內在低于10%的速度區間運行。當然,并沒有排除某一年份經濟發展加速、工業增速超過10%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