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史文庫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公布了2022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入選名單,研究院吳玉貴全國共計65項成果入選,老師其中上海入選6項。成果成果
我校文史研究院吳玉貴教授成果《突厥汗國暨西域北狄東胡漢文史料編年輯證稿》榮列其中。入選
文庫介紹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原則上每兩年評選一次,哲學旨在打造國家級高端學術品牌,科學集中推出反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文史文庫反映當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研究院吳玉貴體現相關學科領域最高水準的老師學術力作,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和優秀人才的成果成果示范引領作用,推進學科體系、入選學術體系、哲學話語體系建設,科學鼓勵廣大專家學者以優良學風打造更多學術精品,文史文庫推動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入選人及成果簡介
吳玉貴,1956年生,新疆奇臺縣人。1981年蘭州大學歷史系畢業,獲學士學位。198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系畢業,獲碩士學位。曾就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為復旦大學特聘教授、文史研究院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隋唐史、突厥史、中外關系史(隋唐時期)及歷史文獻學。著有《突厥汗國與隋唐關系史研究》、《資治通鑒疑年錄》等。
突厥汗國暨西域北狄東胡漢文史料編年輯證稿
吳玉貴
摘要:突厥學是一門國際顯學,漢文史料是從事突厥研究的最重要和最基礎的史料。經過幾代學者的不懈努力,漢文突厥史料的整理和研究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仍然是突厥學進一步發展的巨大障礙。《突厥汗國暨西域北狄東胡漢文史料編年輯證稿》(以下稱《輯證稿》)嘗試在新體例的基礎上,系統輯錄、深入研究突厥汗國及相關漢文史料,為突厥學的發展做一點最基礎的工作。
《輯證稿》分為上下兩編進行輯錄和研究工作。上編《突厥汗國暨西域北狄東胡漢文史料編年》,以《資治通鑒》為綱,對545至640年期間突厥汗國及與突厥密切相關的西域、北狄、東胡漢文史料做系統編年,同時在《通鑒》相關條目下設置“參考史料”,全面輯錄其他眾多載籍中與《通鑒》記事相關的漢文史料。這種體例是在編年的基礎上,以歷史事件為中心來輯錄和研究史料,將不同來源的史料系于同一事件之下,既便于對史料的考辨,又有利于從整體上對歷史事件的把握,兼具了“編年”和“紀事本末”兩種傳統體裁的優長,為史料的鑒別、研究提供了便利。對于不見于《通鑒》史事,在每年下專設“補錄”予以輯錄。
下編“突厥暨西域北狄東胡漢文風俗及傳記史料輯證”,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突厥汗國及西域諸國、北狄、東胡諸族風俗史料,二是突厥及諸國、諸族的傳記史料。“風俗史料”以諸史“四夷傳”風俗、地理記載為主,“傳記史料”包括突厥及諸國、諸族人物列傳、碑志。希望通過構建一個相對科學合理的結構框架,盡可能系統輯錄編年體例無法容納的突厥汗國及相關漢文史料。
除了全面輯錄史料以外,《輯證稿》還對這一時期的漢文突厥史料及其反映的歷史事件本身進行了深入研究,以避免史料整理工作中常見的重羅列、輕研究的通病。研究工作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在各條史料下附載的“校注”與“疏證”,二是對傳記史料的“釋證”。“校注”主要包括在吸收現代校勘成果的基礎上,糾正現代點校本的失誤以及改正史料中存在的文字錯誤等方面的內容。“疏證”工作主要指糾正相關史料中存在的史實錯誤,通過追溯同一事件相關史料的來源,或者是對比涉及同一事件的不同史料,研究史料中存在的史實或事件層面的問題。“釋證”則是在人物傳記相關的史事之下,利用小字夾注的形式,特別提示見于傳記的史事在“上編”史料編年部分的位置;同時結合其他來源的編年史料,探討傳記史料中存在的問題。希望能提示和發現傳記史料與編年史料的關連性,為研究者整體把握不同來源的漢文突厥史料提供更多的便利。
制圖:實習編輯:嚴靜雯責任編輯:李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