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加劇背景下,禁售令堅持走多元化道路成連鎖藥店發展趨勢
從2011年7月31日起,中國成都市1013家醫保定點機構、藥店藥店3427家定點零售藥店內,-下不再允許擺放、成都銷售日用品、紛紛主副食品等非藥品的變臉商品(簡稱“禁售令”),違規者將取消其定點資格。禁售令4個月過去了,中國成都藥店如今怎樣?
一店兩證
成都藥店紛紛“變臉”
12月8日,藥店藥店成都市民劉禮晟經過蜀都大道紅星路口時,-下發現之前一直在裝修的成都九鼎藥房已悄然 “變臉”,400多平方米的紛紛藥店隔斷為兩部分,一部分仍在正常營業;另一部分已換上以色列知名連鎖藥妝店 “舒普瑪”的變臉標牌,出售日化、禁售令藥妝以及進口食品等。
“我們現在是一店兩個經營許可證,中間隔斷,”成都九鼎藥房連鎖有限責任公司的韓祥文坦言,“變臉”后的收益不錯,“藥店我們沒丟,又開辟了新的領域,銷售額比以前至少要翻兩番。”
德仁堂總府路店,正門右側擺放著報紙、地圖、雜志銷售架以及化妝品、護膚品專柜,左側則是保健品專區。“目前我們已有12家藥房嘗試放棄醫保定點藥店的資格,繼續走多元化道路,”四川德仁堂藥業連鎖有限公司總經理鄒康祿說,“一開始,銷售業績肯定會下滑,但過了兩個多月已經和以前基本持平。”
不僅如此,德仁堂還在藥膳“御膳宮”上做起了文章。重慶和平藥店主打萬和中醫館……專業藥店、特色店、健康概念型藥店等創新業態不斷涌現。
競爭過度
成都藥店密度為2616人/店
除了“禁售令”,對連鎖藥店的影響,還有租金和用工成本等上漲的不利因素。“以100平方米的藥店來說,月租金每平方米現在漲到200多元,加上員工工資、稅費、水電費等各項成本都在漲,藥店毛利潤只有20%左右,純利潤更微乎其微。”鄒康祿告訴記者。
在業內人士看來,藥店多元化嘗試受挫,藥店需要檢討此前業內本身行為不規范、套取醫保資金銷售非藥品屢禁不止等行為。但對藥店行業更具殺傷力的,在于在新醫改中沒有明確的定位,藥店被“邊緣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