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想到寧晉來看看,宋長廝殺到晶龍來看看,瑞光晶龍集團的伏企發展也是受振奮,受鼓舞、業應獄成業新開眼界。中煉歸納了五個特點,長企規模、宋長廝殺科技、瑞光集群、伏企聯盟、業應獄成業新品牌。中煉我感覺現在做到今天這個程度,長企銷售收入將近270億,宋長廝殺利稅20多個億,瑞光員工近3萬人,伏企有這么多桂冠在身,在光伏業真實成為硅光伏世界靠前,硅材料發電做到了世界靠前,相當受振奮。同時發展的態勢很好,很受鼓舞,很多發展特點和理念讓人開眼界。晶龍集團我早有耳聞,今天來了以后體會就更深。簡單概括,晶龍是方向對、起步早、規模大、產品好、科技新、集群度高、品牌硬的這樣一個企業。
所謂方向對,就是一開始1996年左右的時候就選擇了新能源這條路子,這個方向現在看是對的,今后看也是對的。走哪個方向是決定企業走的靠前步,這個下腳處,是完全對的。起步早,硅材料光伏業起步也是很早的,90年代中期,利用三個專利,幾十萬元起家,到現在成為縣域經濟的支撐點。不管全國多少家光伏企業,咱們算是早的,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優勢。起步早了就方方面面走到了前面,而且形成了一個學習成本曲線,起步早了先熟悉,成本就降下來,別人再晚的都有學習成本曲線。規模大恐怕是我們非常大的一個優勢所在。規模如此之大,5.6億硅片的產量,現在世界沒有人敢跟咱們下棋,下他也得輸,規模會形成自然壟斷,不是正規壟斷,也不是相關部門壟斷,規模大了相對成本就會低,抗風抗災能力就強,話語權就多,相當意義上的定價話語權。發展到今天,風風雨雨一路走來,驚天動地,讓人很吃驚,很驚喜,所以我們現在能抻著,至少不賠錢,得益于規模做的很大。規模大得益于產品好,如果產品不好,做大了也沒人買,好產品才能變成好商品,才能夠形成大規模。從單晶角度是比較完整的鏈條,包括設備制造和銷售、坩堝的制造都走在了前面,而且光電轉化率穩定在19-20%這樣一個水平。再一個就是科技新,能夠發展到今天的地位就蘊藏著科技含量很高,今天看到企業的裝備好多都是自主研發的,水平很高。外購的裝備也是世界高等的,鋼線達到90微米,是非常先進的裝備。裝備水平決定了產品的水平。再一個集群程度高,東方不亮西方亮,整個企業的產業鏈條比較完整,這邊賠了那邊賺,高處躥了低處墊,抗風險能力相當高。再一個就是品牌硬,現在一說晶龍在行業內全世界都知道,而且在行業內硅材料是穩居靠前,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下面我提幾點建議和希望。
把機遇當作資源。現在情況不同以往,大的環境是全國“兩會”剛開,穩中求進的總基調,轉方式調結構的總基調,要發展實體經濟這樣的支撐點,深化改變來增加源動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要實現的硬任務,是這樣一個大前提。又有美國資金危機和歐債危機,世界政治經濟較為復雜,國內也面臨著很復雜的情況。這么復雜的情況下有沒農業生產體系遇,還是不是戰略機遇期,縣域經濟怎么發展,龍頭企業怎么進一步發展?雖然面臨著很多挑戰,也面臨著很多機遇,遠機遇、近機遇,長機遇、短機遇還是非常多的,比如剛才保芳同志講了很重要的一句話,經濟危機是暫時的,能源危機是久遠的。這就是久遠的一個機遇,因為現在能源面臨新情況,世界能源、中國能源都是這樣。石化能源現在還占85%以上,煤發電全國占80%以上,其他是10%。但是現在看又要節能又要降耗,中國又要在世界樹立形象,又要承擔全部義務,必須要降低這個比例,所以水電、新能源發展的大機遇肯定是存在的,而且越來越迫切。能源供給要高度的限制,到時候你這個地方發展的快,我不讓你用這么多電,他也面臨著新能源的需求,這是一個不遠不近的機遇。再一個,雖然我們現在是適度從緊的信貸政策,但還有可能稍稍放松,更多的還有行業里邊的機遇。競爭如此激烈,競爭的過程是一個春秋戰國的廝殺過程,廝殺中肯定要有一些要倒下,倒下的越多,對晶龍來說也是一種機遇。這不是幸災樂禍,產業發展、市場經濟本身就是這么殘酷。我覺得機遇還是不少,現在需要冷靜下來進行思考和辨別,哪些機遇是我們可用的,而且把它作為一種資源來感受,來理解,來分析,來把握,來善加使用。機遇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資源,有的機遇是反復出現的,我們可以把它叫做可更新資源,有的機遇是好長時間或者說歷史上很難再遇到的,不妨把它當做不可更新資源。要把機遇當做一種資源很好的發掘、分析、利用,這是一種本事,駕馭縣域經濟、駕馭企業也是一個很大的本事。要樹立機遇也是資源的意識,這個資源不是礦產和石油資源,但如果要是發現利用好了,獲得的價值比礦產和石油資源要大。
把苦難當作歷練。現在確實是一種煉獄過程,尤其晶龍的反應很敏感。因為你這個產業,是熱點產業,外向度這么高,90%以上是出口的,外向度高是經濟優異的表現,同時受外部環境影響敏感度就高。所以現在連保芳同志這樣在企業經營上沒有吃過虧的常勝將軍,現在也感覺壓力很大,這也是客觀的。現在是科學發展觀,單位能耗要限制,污染要限制,減排要限制,能量要限制,民生要保障,成本非常高,土地、資金等要素供給非常不容易,而且現在面臨著歐債危機、美國危機,這是世界性的影響,這個不可能不影響我們,因為我們整個國家外向度比較高,就是外向度低的也受影響,現在沒有不受影響的,因為大部分國家都是整體化的。這次來正是我們很輝煌同時也很困難的時期。現在就是怎么樣把苦難當歷練,經過苦難實現新輝煌。這是擺在面前的一個切實問題,不是個假設問題,是切實的實在的問題。所以啊,現在確實是這么一個情況,要科學的分析苦難都是哪幾條,然后怎么樣對待苦難,要有一個正確態度。所以在這兒,我說要以感激磨難的心態去戰勝困難。晶龍集團1996年以來機遇都抓的很好,這么多年你都掙了,我們一路風雨走過來,是很風光的了。但是世界經濟不可能一路風光,干什么都不可能永遠走上坡路。瑞士造表,200年了現在還是較有優勢靠前位的,他也經歷了很多磨難和苦難。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經濟發展尤其如此,不可能始終是風光,有點苦難也正常。磨難也是好事,現在經濟遇到苦難,我說不妨把它當成一種歷練,然后經歷苦難實現輝煌。在過程中要有感激磨難心態,現在是“春秋戰國”,如果從苦難中走出來了,老靳你就可以“統一天下”了,你更了不起。所以別看現在難,也許將來會是新天地,有一個“春秋”比沒有還好,要是沒有,秦始皇還統一不了中國,成不了始皇帝。
把環境當作跳板。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把我們投入資金置業的環境、企業發展的商務環境,搞得更好。環境是一個地方經濟起飛、騰飛的一個跳板,站在一個好的跳板上發展,遇到困難也容易克服,發展起來也容易跳躍式發展。就像運動員一樣,站在好跳板上,跳高也好,跳遠也好,跳馬也好,能夠跳的漂亮。如果站在松軟沙坑上,誰再有本事也跳不好。
把信心當作黃金。形勢越好越要保持清醒頭腦,困難越大越要保持必勝信心,現在是考驗信心的時候。經濟學就是資源配置學,怎么配置靠信心很重要。信心就像一只股份公司憑證,企業好,股份公司憑證市盈率就很高,就老漲,越漲人們就越買,越買圈的錢越多,越容易提前搞技改,越容易提前上新裝備,越來越好。如果喪失信心,拋出股份公司憑證,就圈不來錢,圈不到錢一切都趕不上,步步就會趕不上。所以,現在要把信心當黃金。
把人的激活當作非常大的本錢。把企業家進一步激活,把各類勞動者激活,恐怕也是現在較需要的。晶龍除了三要素,還有一個是有一個優異的企業負責人,或者概況為企業家才能。市場經濟下,我們要認定企業家的才能和價值是非常重要的。經濟發展,生產力中的要素有人、生產資料和勞動對象,構成生產力,生產力中較活躍的要素是人,人中較活躍、較重要、較缺少的就是杰出的人,就是企業家。企業家以才能作為價值,存在于社會,領辦企業,這些才能比煤炭、鋼鐵、石油更為缺少寶貴,這是一種資源,是生產要素。真實把一個企業一路領辦多少年,在國家、世界上有一席之地,這樣的人還是相對太少了,杰出企業家才能是生產要素。所以我們積較主張、建議,將來立法要體現真實把企業家才能價值化。價值化就是他占股份比重,給股份認可他的杰出價值,當然同時也要考慮職工利益,社會穩定,收入差距,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企業家才能,所以是一種人的激活,把企業家激活,把員工激活,把方方面面的人才激活,這恐怕是我們把機遇當資源,把苦難當磨練,把環境當跳板,把信心當黃金,都得取決于人來抓。把人激活,進一步的激活,當然包括各級干部的積較性和狀態、創造力都激活,我覺得是較根本的事情。關鍵在人嘛,人激活了以后,可以創造很多大的事情,包括整個各方面的人把他激活,像晶龍在寧晉發展,沒有什么資源,硅材料是以美國為主進口的,并不是邢臺出硅材料,光伏發電過去沒有這個發展史。在某種意義上講,發展靠資源稟賦,靠傳統優勢,這是一方面。有傳統資源、有傳統技術的要彰顯好,沒有的話怎么辦?有企業家的才能之后,有些企業人才,加上縣委、縣相關部門領導有方,把握的好,完全可以“無中生有,小題大做”。你們晶龍就是“無中生有,小題大做”。縣域既要依托特色、彰顯特色,依托資源、用好資源,有時候也需要“無中生有,小題大做”,這都是思路。各方面的,來靈活思考一下,關鍵是把人激活非常重要,讓絕大多數黨政干部,讓企業的帶領者和企業員工,和絕大多數有勞動能力和創業能力的人,都投身到創業中,形成一個創新創業闖天下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