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商業化的“病”,國乒買單?
個單項僅獲2個冠軍,病“王牌之師”中國乒乓球隊在2024乒乓球亞錦賽上遭遇了最慘痛,乒乓乒買同時也是球商最罕見的挫敗。 北京時間10月13日,業化2024乒乓球亞錦賽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落下帷幕,國單中國乒乓球隊僅在男團和混雙有所斬獲。病反觀國乒的乒乓乒買重點對手日本隊,則收獲女團、球商男單和女雙三個冠軍,業化韓國隊和朝鮮隊則分別獲得男雙和女單冠軍。國單 從前三名的病數量來看,國乒也處于落后的乒乓乒買局面。日本獲得3冠2亞成本次賽事的球商大贏家,國乒獲得2冠2亞,業化風頭被日本隊全面壓過。國單 客觀來說,雖然本次亞錦賽并不完全受到國乒重視——樊振東和陳夢這兩位巴黎奧運會金牌得主都沒有參賽,國乒隊伍整體也以年輕隊員為主。這樣的陣容一方面可以鍛煉年輕隊員,另一方面又可以給部分主力隊員獲得寶貴的調整和休息時間。 但這并不能構成國乒失利的理由。面對正在崛起的亞洲各隊,這次罕見的挫敗或許能夠為我們敲響警鐘。 既然亞錦賽沒有那么受到國乒重視,那么除了奧運會之外,哪個賽事現在是國乒優先度最高的?這個答案,無疑是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WTT)旗下賽事。那么這次國乒在亞錦賽上吞下的慘敗,都是WTT惹的禍? 國乒頭牌王楚欽陷入“撞墻期” 作為出征本次亞錦賽的男女隊核心成員,王楚欽和孫穎莎兩位世界第一球員的狀態,都難言出色。 其中王楚欽屢次輸掉外戰,更是備受外界爭議。一方面在于他擁有龐大的粉絲受眾,另一方面在于他自從奧運止步32強以來,在單打項目的狀態起伏巨大。 國乒這次比賽的狀態,從開賽首日便表露出了端倪。北京時間10月8日,在亞錦賽開賽首日,便爆出了兩個巨大的冷門。在男團和女團的當日比賽中,王楚欽和孫穎莎同一日遭遇罕見失利,前者以2-3輸給伊朗14歲小將本雅明-法拉吉,后者以1-3不敵金琴英。 兩位國乒主力在同一日丟掉團體賽的重要一分。這樣的局面,在國乒歷史上并不多見。而開賽首日的冷門也延續到了最后,國乒最終僅獲得2個單項冠軍,也是出乎了不少球迷們的意料。 在關注度最高的單打項目中,王楚欽和孫穎莎都未能走到最后,其中孫穎莎在女團比賽結束后因為身體原因選擇退出女單的比賽。王楚欽則在四分之一決賽中,以1-3負于韓國選手吳晙誠,止步八強。 在亞錦賽期間,王楚欽眾多相關話題出現在微博熱搜榜前列,其中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這也從側面表示,王楚欽的狀態波動極大。 不過王楚欽在本屆亞錦賽上也并非沒有好消息。在男團決賽中,王楚欽個人獨得兩分,其中更是在第四盤實現大逆轉,成為球隊奪冠的核心功臣。這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他走出低谷的信心。 自從巴黎奧運在男單止步32強后,王楚欽的狀態就面臨巨大的起伏,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調整和恢復。 作為國乒的頭號球星之一,王楚欽自從巴黎后商業活動不斷,既有跟隨中國體育代表團訪問港澳,還有參與小紅書的直播活動,時尚雜志《時尚COSMO》和《Anther Man》的封面人物拍攝等。頻繁的商業活動,也或多或少影響了他的競技狀態。 孫穎莎成為WTT賽程密集“受害者”? 除了商業因素外,職業乒乓球賽事舉辦頻繁,也的確影響了王楚欽等國乒隊員的競技狀態。 有時候比賽數量太多,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這個問題,職業足球運動員已經深有感受。國際職業足球運動員協會(FIFPro)的年度工作量報告顯示,上賽季有10名球員(均是國腳)踢了70場或更多比賽,遠遠超過了FIFPro建議的55場比賽的限制。 其中,曼城球員福登(英格蘭)、利物浦的路易斯-迪亞斯(哥倫比亞)、努涅斯(烏拉圭),上個賽季分別為俱樂部和國家隊出場了72次。而隨著新版歐冠和新版世俱杯的推出,頂級球員每個賽季的出場數量或許又會進一步提升。 許多教練和球員,不止一次地“炮轟”比賽數量太多對于球隊的影響。首當其沖的危害,便是受傷風險大增。 如今,乒乓球界也遭受到了比賽頻繁的問題困擾。數據顯示,從巴黎奧運會到亞錦賽之前,孫穎莎在不到3個月時間里已經打了整整29場比賽。也就是平均不到3天,孫穎莎就要打一場比賽。 在結束了WTT中國大滿貫賽事后,王楚欽和孫穎莎幾乎沒有任何休息期,馬不停蹄從北京趕赴哈薩克斯坦參加亞錦賽。這樣緊鑼密鼓的比賽行程,很難保證國乒主力隊員會有一個好狀態。 “巴黎奧運結束以后,推廣行程和高強度的比賽繼續,自己一直沒有系統的進行調整。昨天比賽后,胳膊的肌肉出現了明顯反應。在經過國家隊醫療組的檢查和亞錦賽組委會的確認后,教練組為了保護我,同意我退出本次亞錦賽的單項比賽。康復和調整一段時間后,我會更好的回來。” 孫穎莎在選擇退出亞錦賽單打后,在社交媒體作出了解釋。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極高的賽事頻率對于頂級運動員帶來的身體反應。 客觀來說,雖然乒乓球在體能方面的要求并不像足球和籃球那么高,但如此高強度和高頻率的賽事,對于職業運動員的身體也是一個不小的損耗。球員想要讓身體恢復的最佳的狀態,需要一定的治療和調整時間。但一個接一個的賽事,顯然無法滿足這一需求。 孫穎莎因身體疲勞帶來的連鎖反應還在繼續。10月15日,國際乒聯官方宣布孫穎莎因傷退出WTT蒙彼利埃和法蘭克福兩站冠軍賽。 對于極度依賴頂級球星的WTT來說,這無疑是一次打擊。一方面依靠王楚欽和孫穎莎等球星的號召力,為賽事帶來了巨大的關注。另一方面,又因為每年舉辦眾多的WTT賽事,讓球員陷入了比賽疲勞狀態。 如今孫穎莎或許給WTT帶來了警示,乒乓球賽事“在精不在多”。WTT中國大滿貫賽便是其中一個正面案例。 雖然賽前賽事由于票價問題引起了不少的討論,但隨著比賽進程的開始,以及頭號球星孫穎莎等人狀態漸入佳境,讓賽事在收官階段逆轉了賽前留下的不太友好的口碑。加上國慶黃金周的來臨,為賽事舉辦地石景山首鋼園帶來了海量的人流,讓當地從賽事經濟中切實受益。 然而WTT一味追求比賽數量的話,或許最終還是會給WTT本身帶來傷害。WTT中國大滿貫賽女單冠軍,是孫穎莎WTT系列賽的第13座冠軍,在全球選手中排名第一。換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是孫穎莎“勞模”的體現。 如無意外,孫穎莎今年的WTT最后一戰將是11月20日在日本福岡舉行的WTT年終總決賽。 想讓乒乓球商業化 國際乒聯不能“兩頭吃” 從根本來看,WTT賽事如此頻密的本質還是國際乒聯希望加速乒乓球商業化。 可以肯定的是,近幾年WTT賽事的密度還不是最高的。原因在于WTT在旗下最頂級的大滿貫賽事級別中,還有一站空缺。按照WTT的規劃,WTT大滿貫每年最多4站比賽,目前只有WTT新加坡大滿貫、WTT沙特大滿貫和WTT中國大滿貫3站。 既然被定位為對標網球界四大滿貫賽事,這幾站大滿貫賽事獎金也自然是乒乓賽事里首屈一指的。和之前的國際乒聯巡回賽賽事體制不同的是,大滿貫賽事每場賽事的獎金達到200-300萬美金。 以最近結束的WTT中國大滿貫為例,賽事冠名贊助商為中匯人壽,賽事總獎金為200萬美元,其中單打冠軍可獲10萬美元獎金。從賽事的包裝來看,WTT也更為前衛和潮流。不管是現場視覺設計布置以及轉播制作的質量,都比以往國際乒聯的比賽有更大的提升。 無可否認的是,WTT的成立和運作,就是國際乒聯推動乒乓球商業化的實體操手。但如今整體來看,乒乓球商業化正在經歷一輪“生病的陣痛期”。在體壇經濟觀察看來,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如何將“飯圈粉絲”轉化為乒乓球項目的受眾,而非只是成為“球員粉”。一項運動在短時間內迅速興起,往往是由于某位球員成績的崛起。網球的鄭欽文,便是如此。 但為何我們暫時沒有從網球粉絲中看到類似于乒乓球粉絲那么嚴重的“飯圈現象”,這個背后的原因或許更值得我們深究。從一項運動本身“入坑”,還是從一名運動員“入坑”,這個問題需要拎清。 我們不能否認王楚欽和孫穎莎兩人在賽場上的出色表現吸引了粉絲們的關注,但他們背后狂熱的粉絲,很容易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負面影響。正所謂物極必反,對于乒乓球商業化的長遠發展來說,這些狂熱的粉絲未必能夠帶來有益的幫助。 其次,是WTT賽事頻密對于國乒的“消耗”。隨著全球乒乓球水平的提升,國乒的影響力和統治力已經大不如前。今年陸續輸掉的外戰次數,便是最有力的證明。 既然WTT賽事的高頻率是為了增強乒乓球的商業化,那么國乒在面對乒乓球商業化浪潮之中,也應該有自己的應對思路和規劃。因為賽事打得越多,意味著給其他對手提升和鍛煉的機會就會增多,也能夠讓對手有更多研究我們的時間和比賽。否則今年的亞錦賽的慘敗,在未來也不再是“罕見”。 最后,就是乒乓球的職業賽事與傳統賽事如何平衡的問題,也就是職業聯盟如何與國際、洲際和國家乒乓球協會之間的角力。 還是以亞錦賽為例,乒乓球亞錦賽每兩年舉辦一次,相比于每四年舉辦一次的足球亞洲杯,乒乓球亞錦賽的頻率還有調整的空間。 從國際大賽來看,乒乓球世錦賽和世界杯,能否可以合并精簡,為WTT的職業賽事騰出更多空間?足球界每四年一次的世界杯,引來了眾多的關注。那么辦賽頻率更高的乒乓球世界杯和世錦賽,其關注度必然會被打散,對于球迷們來說就失去了稀缺感。 在體壇經濟觀察來看,國際乒聯成立WTT的做法值得肯定,但職業賽事和傳統賽事不能“兩頭吃”,否則對于頂級乒乓球運動員的過度消耗,將會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不妨精簡傳統賽事的同時,為職業賽事的舉辦騰出更多合理空間和時間。WTT既然要學網球的商業化之路,就應該學得更徹底,“不能既要又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