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商業“雙向兩車道”:一側是從藥到?。ń】当kU);一側是從病(健康保險)到藥。前者相對簡單、健康宏觀;后者相對聚焦、險產微觀。品觀筆者認為:兩側的條條嘗試必然相向而行,由碰撞出火花。大道共通的合縱難點是:怎么找準費用結構、標準、連橫可控預期?筆者認為:通過線下挖掘是商業較快辦法。
二是健康現實抓手、未來落腳點。險產圍繞醫保目錄、品觀臨床指南,條條是大道商業健康險從醫療保險、醫療服務的合縱原有基礎成長起來的現實抓手。追求真實數據、數據庫應用,是商業健康險應對海量數據、響應產品定制化的未來落腳點。我們要做的是:結構化(字段)、標準化(定制產品)。
三是擺清楚支付、監管。提問:商保對編碼可靠性的容忍度?答案之一:商保無力與醫保追比監管,可以強化支付的控制邏輯。比如:在線下真實世界,藥品說明書僅供臨床參考,并沒有典型的強制約束力。商保作為支付方,把醫生融進產品,請其列舉成本、費用、責任。
四是擺清楚疏導、解決。觀點:真正好的產品,勝在本底邏輯,其次是精算、管理。面對不同主體代表的利益博弈、行為導向去往何處?舉例:過度使用資源的原因出在哪里?強行封堵,下一步何處受害?對專項問題,適宜人工尋找解決補丁。不允許道德風險,要做好條規。
五是擺清楚數據、服務。舉例:為腫瘤設計商業健康險,理賠數據將認真體現疾病、靶點、狀態,理賠數據是開始,進一步上溯,核保數據是開始。觀點:商業健康險賠付服務的話,服務等級(檔次、頻度)不是繳保費就可以的,有購買升級服務的概念,購買與否憑自愿。
六是拆分目錄、服務成本。觀點:對商保目錄區分核心目錄、綜合目錄,主要判斷標準是用量(屬地化或互聯網化的統計口徑)。對服務成本,以病種全口徑費用來看,中位數、眾數、平均數情況如何?在醫、檢、藥、耗等構成要素中,尤其以哪個維度為主導?控費可行性。
七是費用預測模型及變化調整。關于調整,比如服務方案可變化、服務要素可調整。即使不變不調,商業醫療險應學習醫保的板塊式治理。具體包括:門診、住院的報銷政策差異;“兩線一段”、支付范圍及限制條件、有針對性地集中采購或戰略談判、對全客群進行精細劃分。
八是保險公司“坐享其成”的可能性。商業健康保險作為支付方,正面臨醫療服務市場信息化、標準化、體系化,在有需求、有效率的細分賽道上,很適合做大做強支付。觀點:有兩條渠道,一條以數據做武器,用產品沖入市場;一條以醫療合作做資源,用支付擴大影響。
九是回到費用、發病率。商業健康險產品設計,關心費用(取自治療)、發病率(取自流行病學調查)。單純從這兩項看,整合起來就是醫防協同。擴展到保險+服務去看,更大范圍內,也是在運用醫防協同獲取利益空間。觀點:商業健康險要做三醫聯動,戰略地入股或入行。
十是最難和最簡單的事。最簡單的,是把現成需求包裝成產品、品牌。比如醫療意外險,什么是醫療意外?保險產品來為臨床結局增加保障、背書。在此基礎上,鏈入更換用藥、健康管理等。最難的,是商保對醫療服務直接或間接制定支付標準,使服務與價格一一有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