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下午,新復向著學上學院新大行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暨克卿書院2022級新生迎新大會在復旦大學正大體育館隆重舉行。旦上旦855名2022級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新生參加迎新大會,醫人在復旦上醫開啟人生新的未出篇章。
復旦大學校長、發復上海醫學院院長金力,海醫會舉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生迎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等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黨政領導,新復向著學上學院新大行克卿書院院務委員會代表,旦上旦上海醫學院各本科生新生培養單位主要領導、醫人分管教學和學生工作院領導,未出新生導師,發復新生輔導員和2022級上海醫學院全體學生共同出席本次大會。海醫會舉迎新大會由上海醫學院黨委副書記、生迎副院長徐軍主持。新復向著學上學院新大行
金力在講話中向2022級新生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祝賀,向一路指引陪伴同學們成長的父母和老師表示誠摯的感謝。金力指出,今年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創建95周年,95年來,上海醫學院在戰火紛飛中輾轉多地艱苦辦學;在和平年代救死扶傷、守護健康。上醫的辦學歷史就是一部艱苦創業、矢志拼搏、服務奉獻、追求卓越的奮斗史。金力希望,今日加入復旦上醫的同學們能牢記“正誼明道”的院訓,傳承醫者初心使命、不畏艱難困苦,努力用青春與汗水詮釋新時代的“為人群服務、為強國奮斗”,早日成長為無私無畏的醫務工作者、醫學家。
金力寄語新生,要敬佑生命,以服務人群為己任;要融會貫通,拓展認識自然的邊界;要勇于突破,把創新作為終身志業。希望新生們能不斷探索新知、胸懷家國意識、錘煉創新精神,“確定”屬于自己的未來。“你們將成為新發展階段的親歷者、實踐者和創造者,時代將由你們塑造,同時也對你們的成長成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金力希望,同學們能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不斷探索、自我更新;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敢于打開想象力,大膽去創造,認真去研究;有堅韌不拔的意志,不怕挫折,勇于探索。
在全體與會人員的共同見證下,由袁正宏領誓,神圣而莊嚴的醫學誓詞響徹會場。
上海醫學院迎新視頻《你好,新同學》將記憶拉回到兩周前新生入校時。在視頻中,今年復旦大學“我心目中的好老師”孫益紅、茅善華以及“我心目中的好導師”周儉、徐虹、邵志敏等老師向同學們表達了師長們的殷切期望。
為了引導廣大醫學生弘揚復旦上醫的光榮傳統,克卿書院依托上海醫學院雄厚的師資資源為新生配備了書院導師。吳凡副院長宣讀了克卿書院2022級新生導師名單,主席臺嘉賓為書院新生導師頒發了聘書。
輔導員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是學生成長成才的知心人和領路人。他們亦師亦友, 將與每一位復旦上醫新生共度未來時光。上海醫學院黨委副書記張艷萍宣讀了2022級新生輔導員名單,主席臺嘉賓為輔導員代表頒發聘書。
迎新大會由上海醫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徐軍主持
藥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李聰作為教師代表發言。李聰首先和同學們一起回顧了顏福慶先生與上醫諸位先賢引領中國“新醫學”征程的光輝歷史,展望了上醫學人聚力建設“第一個復旦”,加快構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醫學院”的未來。李聰希望,同學們能擁有面對未來的勇氣、面對困難的勇氣和自我革新的勇氣,作為新一代上醫人,接過新時代的接力棒。李聰提出,作為復旦上醫學子,還需要歷練三個方面的素質,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質、身體素質、溝通素質,希望同學們不負韶華,腳踏實地、勇于創新,追求卓越,在上醫遇見更好的自己。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副主任醫師趙婧作為書院新生導師代表發言。作為學姐和導師,趙婧從過來人的角度向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心得體會,用三個“始終如一”對同學們提出希望:始終如一地保持嚴謹認真、踏實肯干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科研工作;始終如一地持有寬廣的視野,擁有承擔使命和責任的勇氣;始終如一地抱有感恩之心。趙婧期待,同學們能在復旦上醫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遇到春風化雨的師長,在復旦上醫沐浴知識陽光,放飛青春夢想,早日到達理想彼岸,成為國之棟梁。
公共衛生學院本科生宋桐熠作為新生代表發言。疫情期間,白衣戰士的逆行執甲為她埋下了一顆醫學夢的種子,在理想逐漸堅定的過程中,復旦上醫人沖在抗疫一線的故事讓她更篤定地選擇了這所學校。在開學的這兩周里,宋桐熠體驗到學校的通識教育培養體系,可以憑興趣自由地選擇學習文史哲或數理化;同時,宋桐熠也感受到復旦上醫的良好氛圍,輔導員的親切和同學的志同道合,都讓她對未來充滿了期望。宋桐熠勉勵自己和同學們,既然選擇了這份責任,就一定要堅定地向前走下去,永葆初心,莫忘正誼明道的勉勵,開創屬于2022級復旦上醫人的美好未來。
最后,上海醫學院院歌響起。“人生意義何在乎?為人群服務。服務價值何在乎?為人群滅除病苦。”新醫學生們在歌聲中許下承諾、堅定方向。新復旦上醫人,向著未來出發!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當我步入神圣醫學學府的時刻,謹莊嚴宣誓:
我志愿獻身醫學,熱愛祖國,忠于人民,恪守醫德,尊師守紀,刻苦鉆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發展。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圣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斗終生。
制圖:實習編輯:孫一諾責任編輯:李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