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國大選已經進入到白熱化階段,零基美東時間11月5日,懂美是零基今年美國總統選舉日。
央視新聞將從今天開始推出5篇系列稿件,懂美從美國總統選舉的零基最基礎制度講起,逐步帶你了解美國總統選舉的懂美細枝末節,為你揭開這些美國政客們藏匿于口號與罵戰下的零基算計和黑幕。
美國總統選舉怎么選?
選民雖然投票卻不是懂美直選
按照美國憲法的規定,每4年舉行一次總統與副總統選舉,零基2024年美國將進行的懂美是第60屆選舉。下任美國總統及副總統將在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卡瑪拉·哈里斯及副總統候選人蒂姆·沃爾茲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及副總統候選人詹姆斯·萬斯之間選出。零基
作為直接指導美國總統選舉的懂美準則,由美國憲法規定的零基選舉制度是重中之重,它直接決定了美國總統選舉的懂美選舉方式與流程。這也導致美國總統的零基獲勝方式,并不是獲得多數選民的票數支持,而是必須在538張選舉人團選票中至少拿下一半以上的選票,即270張選舉人票后方可宣告勝利。
選舉人團制度——各州權重不一
總體上看,選舉人團總數即為美國國會眾議院代表人數(435人)與美國國會參議院代表人數(100人)以及美國華盛頓特區3名專設選舉人代表的總和,共計538人。
但是具體到各州上,就產生了不少區別。各州選舉人團的建立與該州在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的議員人數掛鉤,即:
不過各州在國會眾議員人數會隨各州人口變化略有調整。本次大選中,各州的選舉人團人數從3人到54人不等。
此外,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不是一個州,因此沒有國會表決權,但在美國總統選舉中,憑借不能超過人口最少州的選舉人票數量的要求,擁有3名選舉人。
贏家通吃
——州內勝出獲得全州選舉人票
盡管美國選民在投票時是把票投給了候選人,在歸票統計時,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選舉人團的投票。因為在實際進行選舉時,是美國的各州獨立計算候選人的選票。這就讓美國絕大部分州都施行的“贏家通吃”規則格外重要,即一旦一名候選人在一州獲得勝出,無論該名候選人較第二名差距多大或多小,都自動獲得該州所有的選舉人票。
比如,200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佛羅里達州共有25張選舉人票。當時,在該州代表共和黨的小布什僅比代表民主黨的戈爾多出537張普選票(總計近600萬張普選票),這是非常小的差距。但根據佛羅里達州的“贏者通吃”規則,小布什贏得了該州的25張選舉人票。最終,小布什憑借271票選舉人票的微弱優勢擊敗了戈爾,贏得當年的美國總統大選。
目前全美僅有2個州即緬因州與內布拉斯加州不采用“贏家通吃”規則(這兩州采用類似普選的方式,依選區選情分配選舉人票),不過這兩個州合計也僅有個位數選舉人票,因此可以說“贏家通吃”已經是美國總統大選中十分普遍的規則。
贏家通吃+選舉人團
為選舉平添變數
這一規則為美國總統選舉營造了更多的變數,因為選民票的統計方式是按照全國進行統計的,“贏家通吃”規則卻抹去了總統候選人在各州內的民意差距。這會導致,全國選民總票數落后的候選人,因“贏家通吃”規則,獲得選舉人票優勢,贏得美國總統選舉的情況。
而最近的一次則是2016年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的角逐。特朗普的選民票得票率為46.1%,低于希拉里的48.2%,卻也憑借304票的選舉人票最終擊敗希拉里。因此有分析認為,特朗普在2016年以較大的劣勢輸掉了部分州,但在關鍵州的競選中,尤其是“搖擺州”中憑借微弱優勢勝出,拿到了這些州的全部選舉人票,因此獲得勝出。
美國“分裂”加劇
“搖擺州”成兩黨競爭焦點
由于近年來美國整體呈現出“分裂”態勢,民主黨與共和黨在移民、墮胎、槍擊管控等問題上呈現出決然對立,讓多州的選民呈現出“一邊倒”的態勢。比如,加利福尼亞州常年支持民主黨,而在得克薩斯州則是共和黨占有明顯優勢。
在“贏家通吃”規則的影響下,這反而讓一些立場并不明顯的“搖擺州”成為決定總統大選走向的關鍵。在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中,目前有7個關鍵“搖擺州”,分別是北卡羅來納州、佐治亞州、賓夕法尼亞州、密歇根州、亞利桑那州、威斯康星州、內華達州。
民主與共和兩黨的候選人也明顯在對這些“搖擺州”投以額外的關注。在今年7月,特朗普第五次到訪“搖擺州”賓夕法尼亞州,在該州的一次競選集會上,他遭遇了未遂刺殺。就在10月6日,特朗普遭遇未遂刺殺不足三個月時,他再次重返了賓夕法尼亞州并重回遇刺地點組織競選集會。民主黨的哈里斯也不甘示弱,據媒體統計,在10月28日,哈里斯今年第20次到訪賓州。
登記選民1.6億
可能只有15萬人最終決定美國命運
在這樣的選舉制度之下,美國總統選舉呈現出一種詭異的“少數人決定多數人命運”的現狀。
有分析指出,在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中,最終能夠決定大選結果的可能只有部分“搖擺州”中的部分選民,這部分人大約只有15萬,約占全美1.6億登記選民的0.938%。
更有分析人士評價道,美國這復雜的選舉制度,在這樣一套少數人把控的政治進程中,隨著兩黨相互的攻訐、拉扯,以及在美國“否決政治”“身份政治”愈演愈烈的政治環境下,逐漸失去了其彌合分歧、形成合議的效果,僅作為一項政治進程,變為政客們的逐利工具。既無法真正表達民意,也沒辦法回應多數人的日常關切。
正如那句有關美國大選流傳已久的諺語——美國大選,不過是從兩顆爛蘋果里,挑一顆沒那么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