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hloe
3月10號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期刊上的心盲像出一篇研究,測試了「心盲癥」(aphantasia )的癥患者佔中想人,在瀏覽令人痛苦的全人場景時的反應,比如被鯊魚追殺、類%從懸崖上摔下來或乘坐一架即將墜毀的們無飛機等,同時也看了他們閱讀恐怖小說的法腦反應。
心盲癥又稱「想像障礙」,任何患者在閉上眼之後,畫面無法在腦中想像出任何畫面。心盲像出
研究中,癥患者佔中想作者透過監測皮膚導電性的全人高低變化──從另個角度來看,即為受試者的類%皮膚流了多少汗──來實際測量每個受試者的恐懼反應。這種類型的們無測試通常用於心理學研究,以生理變化來測量受試者的法腦情緒反應。
心盲癥患者的任何「皮膚導電度」呈現持平狀態
為了測試視覺想像在恐懼中的作用,研究人員將46名受試者(當中包含22名心盲癥患者,以及24名未具有此疾病的人)帶到一個黑色的房間,然後將電極貼在他們的皮膚上。
當一個人感受到強烈情緒,比如說恐懼時,皮膚可以成為被測試的電流導體。接著科學家們離開房間關掉燈後,讓受試者獨自一人瀏覽螢幕中以文字形式呈現的恐怖故事。
一開始這些故事都很平淡,但隨著故事的繼續,許多令人不安的場景也慢慢被建立起來。皮爾森教授表示:「對於那些能夠將故事在心裡視覺化的人來說,他們的皮膚導電性開始迅速提高?!闺S著故事內容越多,這些測試者皮膚的反應就越來越強烈。
然而有趣的是,心盲癥患者的皮膚導電性,幾乎四平八穩而維持不變。
為了驗證恐懼閾值的差異不會導致這種反應,研究人員就用一系列可怕的圖片代替文字,比如屍體照片或帶尖牙的蛇,重復了這項實驗。結果顯示這一次兩組測試者在皮膚導電性高低的變化情形是一樣的。
無法想像就不會有恐懼的感覺
根據研究結果,當患有「心盲癥」的受試者閱讀恐怖故事,卻無法在心裡將這些恐怖場景具象化,這些恐怖故事會失去他們大部分的驚嚇程度。這樣的結果也表示圖像與情感的聯繫,遠比科學家先前認為的更為緊密。
該論文的作者、兼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未來心理實驗室主任喬爾.皮爾森教授說:「我們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表示心理的意象在連接思想和情感方面有著關鍵的作用。......在我們迄今為止的所有研究中,這是我們發現心盲癥與普通人群之間最大的差異?!梗ㄑ由扉喿x:心理學家指出孩子童年的性格並不會影響到長大後的性格發展)
心盲癥病患佔全人類2%至5%
心盲癥佔全人類2-5%的人口,但醫學界對這種疾病的瞭解仍然不多。不過這次的研究進一步證明了心盲癥是一種獨特的、可證實的現象。
這個研究實驗的想法,來自於研究小組注意到在心盲癥的討論板上,出現「患有心盲癥的人不喜歡讀小說」的說法,因此研究人員才想對心盲癥的病患進行這項研究。儘管研究結果顯示「閱讀文字對心盲癥患者的情感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但這些研究結果是基於平均值,因此並無法就此推得每位心盲癥患者,都一定具有相同的閱讀體驗。
心盲癥有著不同的癥狀,有些人沒有視覺意象,而另一些人只有一種或特定感官才無法擁有想像畫面,況且還有些心盲癥的人會做夢。皮爾森教授說:「心盲癥就是神經多樣性,這也是一個驚人的癥狀,說明我們每個人的大腦和思想可以有多大的不同。」
參考資料
-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2021,MAR 10).I ain’t afraid of no ghosts: People with mind-blindness not so easily spooked. Sciencedaily
本文經明日科學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