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末時,用煤市場上關于八月份的旺季為何煤價是先跌后漲,呈“V”字型,用煤還是旺季為何借助用煤旺季價格上漲。但是用煤實際情況卻出人意料,時值旺季高峰的旺季為何八月份,煤價幾乎是用煤一路下行。中旬左右出現過止跌企穩的旺季為何態勢,都以為出現了轉機,用煤但下旬卻是旺季為何繼續下跌,還未止停。用煤
整個八月份市場運行情況,旺季為何實在出乎人意料。用煤在高庫存、旺季為何水電滿發的用煤背景下,下游用戶煤量充足。環渤海港下錨船減少,電廠主要是消耗庫存,長協煤成為拉運重點,市場煤交易慘淡。貿易商前期看漲的情緒遇挫,500大卡的市場動力煤實際交易價格從月初的573元/噸跌至551元/噸。跌幅不大,但足以說明今年夏季沿海煤炭供應和運輸足以滿足下游用煤需求。電廠庫存高位,運輸暢通,港口煤價處于中位水平。
造成這種局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
首先是電廠高位庫存。八月初,各電廠存煤全部處于高位,可用天數高達20天以上,實際庫存足以支撐整個八月中上旬使用。八月份,北煤南運保持剛性拉運,以長協煤為主,足夠保證沿海地區的用煤需求。到了八月底,盡管統調電廠和重點電廠存煤出現一定數量的下降,但沿海電廠存煤幾乎沒有受到影響。北方港口存煤受降雨天氣影響,出現塌垛,影響煤炭質量,制約了市場煤價格上漲。
其次是水電動力充足,減輕火電壓力。八月份,華東地區高溫悶熱天氣居多,南方雨水充沛,“西電東送”主通道總體送電規模達到歷年最大。到了八月中旬,隨著水電增加發送力度,火電負荷下降。整個八月份,電煤消耗進度較慢,庫存居高不下,電廠采購和補庫需求不大,影響了派船拉運的積極性,市場活躍程度下降,煤價上漲乏力。
還有一方面是高耗能企業錯峰生產,部分進口煤涌入市場。八月份,時值“迎峰度夏”后半程,水泥、建材等耗能行業錯峰生產,工業用電負荷不高,影響了電廠耗煤數量。此外,進口煤雖然被嚴控,但是由于性價比較高,市場上仍有一部分用戶想方設法的進口煤炭。整個八月份,仍會有高達2500萬噸以上進口煤進入沿海市場,對電廠拉運國內煤炭起到一定的沖擊作用。大秦線連續兩次脫軌事故,環渤海港口卸車量和庫存減少,沿海煤炭市場供應還是相對比較寬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