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haon
5月21日,迷霧受“生長激素”集采傳聞以及核心股東減持影響,生長事長“藥茅”長春高新(000661.SZ)出現罕見跌停,激素集采價狂并且當日成交金額創歷史新高,下長新股被視為是春高市場恐慌性拋售。而后幾個交易日,跌董長春高新股價持續下行,增持連續幾日大跌近20%。迷霧在這只大牛股的生長事長A股生涯中,這樣放量暴跌的激素集采價狂情形極為罕見。
對于以上兩則利空,下長新股長春高新投資者交流部門表示,春高公司生產經營都正常,跌董并將股價波動的增持原因,主要歸結于“生長激素”集采傳聞導致。迷霧
同樣受此傳聞影響,另一家生長激素企業安科生物(300009.SZ)也連日暴跌超20%。
截至目前,傳聞中的廣東省社保局欲將生長激素納入集采范疇的真實性仍然待考,但“生長激素”究竟會不會進集采?進集采后對與之息息相關長春高新、安科生物等企業的影響又如何?等問題卻引發了大討論。
什么是生長激素?在我國市場有多大?
據有來醫生官網介紹:生長激素(HGH)是一種肽類激素,含有191個氨基酸分子,由垂體中的生長激素細胞合成、存儲和分泌。通過基因重組分泌表達技術生產的重組人生長激素可以促進動物和人體的生長發育以及細胞的增殖。
在兒科領域采用生長激素可以進行替代治療,可以明顯地促進兒童的身高增長,改善各個組、織器官的生長發育。在兒童時期患有垂體性侏儒時,應該用生長激素進行治療。
據悉,目前我國生長激素市場,長春高新旗下的金賽藥業市場占比為79%,安科生物市場占比為12%,聯合賽爾市場占比為7%。
生長激素種類分為粉針、水針和長效針,從效果上來看:
粉針劑型效果最差,需要每日注射,但價格便宜,2—3萬元/年,國內獲批企業有5、6家。
水針療效更好,也需要每日注射,價格稍貴一些,4—6萬元/年,國內獲批企業僅有長春高新、安科生物和NovoNordisk(諾和諾德)三家企業。
長效水針價格最貴,15萬元/年以上。在國內是金賽藥業的獨家產品,解決了60多年來必須天天打針的使用痛點,每周打一針就可以。
目前,整個市場正從粉針為主偏向水針劑型為主。
生長激素是否會被納入集采?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進入醫保目錄的粉針劑型對應的是原發性生長激素缺乏癥。只有經過嚴格的醫學檢驗,確認是先天性的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影響了兒童生長發育,醫保才會對相關的生長激素用藥進行報銷。
而現在大部分現有生長激素的處方并非開給“原發性”生長激素缺乏癥的孩子,而是開給了大量改善身高的消費型需求,屬于醫美范疇,所以過去這些屬于消費者自行承擔,不在醫保范圍內。
據悉,目前國內生長激素產品超過90%是患者自費的,而且多為院外銷售。安科生物和長春高新的數據都顯示在醫院內銷售比例還不到30%。
此外,據藥智網報道,目前國家對于中成藥、生物藥的帶量采購仍然處于積極探索過程當中,且中成藥和生物藥不像化藥有一致性評價可以有統一的質量標準,在國家沒有出臺相應的指導文件下,生長激素納入集采或者生物藥納入集采在目前的情況下是值得商榷的。
但鑒于武漢已開始了胰島素的集采,河南此前也有消息傳出對生長激素帶量采購,因此廣東省將生長激素納入集采也并非不可能。
同時據藥智網采訪北京鼎臣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知名戰略營銷專家史立臣表示,國內粉針已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就意味著其屬于治療類的藥品。治療類的藥品,尤其是銷量大、臨床價值大的藥品一定會被納入集采。并且粉針競爭格局已充分,同時滿足集采3家及以上的條件,因此被納入集采只是時間問題。
而對于此次集采傳聞,長春高新表示,目前未收到關于生長激素集采的正式文件和通知,即使廣東省真的有意集采,也僅僅限于粉針。
2020年,從長春高新旗下金賽藥業的業績來看,水針產品占生長激素銷售收入的75%以上,長效產品約占12%,粉針產品約占10%。
而安科生物的主力劑型是粉針,占比公司業績40%以上。
從業績上來看,粉針劑對于長春高新的營收貢獻相對較低,對于將來粉針納入集采后的影響,長春高新表示,前幾年已對粉針劑生長激素做出了降價以應對集采,并對于未來粉針集采也做了預案。
而從市場規模上來看,粉針集采對安科生物打擊要大許多,不過,安科生物也提到,生長激素作為生物制品,不同于化學藥品,產能瓶頸決定了這個市場不可能出現極端的“以價換量”的情況,對生長激素出現類似化學藥品以價換量、大幅降價的觀點持保留態度,還可借此機會發力高端市場。
總體而言,目前市場普遍認為集采對于長春高新影響不大,但其股價依然還在下跌。值得一提的是,5月25日晚間,長春高新公告,公司董事長馬驥和監事趙樹平,分別增持公司股份5,700股、1,100股,增持均價分別為433.00元/股、433.25元/股。對于增持目的,稱是“對公司長期價值認可及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
但今日長春高新依然低開低走,截至收盤,下跌1.13%,報價428.66元/股,較5月17日,創下歷史新高的522.2元/股,已相差近百元。
參考資料:
藥智網:《200億市場“危機四伏”!生長激素能否真的被納入集采?》
投中網:《集采“迷霧”之下,生長激素市場會變天嗎 ?》
MedTrend醫趨勢:《生長激素或納入16省集采,如何看待“藥茅”長春高新的股價大跌?》
來源:新浪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