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性樣本外泄,致毒小的生永遠不是命病小事。
實驗室安全,白鼠不僅事關企業機構財產,失蹤也關乎社會動蕩與民生健康。危險物研8月24日,致毒小的生“美國實驗室感染致命病毒小白鼠失蹤”登上微博熱搜。命病
圖源:微博熱搜
而根據人民網的白鼠介紹,美國在全球有超過200個生物實驗室,失蹤其中多個秘密實驗室從事危險病原體研究,危險物研且僅2006到2013年就通報了1500起病原體相關的致毒小的生事故,其中包括感染致命病毒的命病小白鼠失蹤等。
圖源:微博
有沒有這事發生?有,白鼠而且當時還驚動了聯邦調查局,失蹤最終有沒有找到?不得而知。危險物研事情發生在2005年,感染了淋巴腺鼠疫的三只實驗室老鼠失蹤。鑒于鼠疫的恐慌,怕被恐怖分子用于研發生物武器,疾控中心聯合FBI展開全國搜捕,而且因為懷疑是內鬼盜竊,甚至還對雇員做測謊實驗。對于小鼠的結局,很多人認為必死無疑,畢竟感染了腺鼠疫。但這屬于陽性樣本,本質上就應該做出無害化處理,比如焚化或者高壓滅菌銷毀。
在我國歷史上也曾發生過類似事件,不過那時的條件和現在根本不是一個等級。甚至直接讓北京所提前搬遷。當時新中國剛成立,北京所丟失了三只身上帶斑疹傷寒病毒的小白鼠,北京市公安局動員了街道搜,最終既沒人被感染,也沒找到老鼠。但大家統一了一個意見,把生研所放在天壇太危險了,得加快搬遷步伐。要知道那個年代,硬件設施和現在的24小時監控差太遠了。所以,根本不是同一個級別的風險把控能力失誤。
為什么這類風險如此受重視?
一、研發中的陽性樣本,可能還沒有對應的拯救對策藥物;
二、在不受控環境中,可能會出現巨大社會問題;
三、可能會被競爭對手或者其他機構利用,增加競爭壓力。
別的不說,我們制藥行業,陽性對照室用到黑曲霉等等標準菌株,最終是要清點培養物數量無誤后銷毀。穿著的無菌衣手套口罩等等也是高壓滅菌,此外,為了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泄,陽性對照室是負壓的,且單獨空調系統。這是2010版GMP提出的一個重點硬件要求,享有一票否決權。
對于嚴重的陽性樣本外泄,美國實驗室不是只有這一次。2013年,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醫學院稱,一瓶可導致出血熱的致命病毒從加爾維斯頓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丟失,該病毒引發的出血熱曾造成致命事件。從本來上鎖的保存室丟失,其風險自然不小。
面對病原體泄露,甚至有人因揭發事件而慘遭解雇。2017年西雅圖的美國西部研究所多名研究人員出現頭暈、呼吸不暢等癥狀,有人查出了是實驗室通風系統故障,而且實驗室違規排放了攜帶病原體的廢水,但最終舉報人被刁難免職。這是典型的硬件設施故障加人員違反操作制度造成的災難。
圖源:VICE
有些引發泄露的關鍵是操作失誤,2003年12月,臺灣軍方研究所在處理運輸艙外廢物時操作失誤感染SARS。
有些是外來試驗動物引發事故。1967年,德國馬爾堡、法蘭克福及前南斯拉夫三個實驗室多人感染病毒,最終7人死亡,調查結果顯示是用于研究脊髓灰質炎的烏干達猴子帶有馬爾堡病毒。
有些是硬件設施與消毒失誤疊加。1961年莫斯科研究流行性出血熱的老鼠導致九十多人感染;而最近一次蘭州布病給出的原因是消毒劑過期。
對于藥企而言,實驗室管理最嚴的可能不是最昂貴的,但卻是最危險的。比如疊氮鈉,這種東西劇毒,常見的管理方式是采用嵌入水泥墻式的保險柜,且獨立房間,24小時與公安系統監控聯網。丟?找不到拿走的人?不可能的。估計美方這些實驗室,很多事關風險的地方還有待提高。或者說,減少對于高風險樣本的研究,至少不主動碰有可能轉變為攻擊性武器的樣本。
要避免實驗室泄露,就要從硬件設施完善、管理制度落地及人員操作標準化這三個方面實施。任何一個方面的過失,都可能帶來巨大的傷害。
當然本身實驗室的設立預期是解決人類面對的疾病,研發對應藥物,而非開發高致病性武器。杜絕此類研究,回歸醫學藥學治病救人本質,同樣是一個重點,也是降低人類命運風險的一個關鍵。
來源:新浪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