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兒女”不是全職兒女啃老,別對自由擇業有偏見
編輯:湯曉雪 來源:新京報 瀏覽次數: 次 發布時間:2023-04-24 09:33:02 【字體:小 大】據紅星新聞報道,不啃豆瓣小組“全職兒女工作交流中心”的老別小組已經匯聚了3291名“打工人”。在這里,對自“打工人”打工的由擇業對象是他們的父母或者祖輩,“陪伴”和“做家務”則是全職兒女其勞動內容。對此,不啃有人認為是老別“新型啃老”,選擇逃避職場的對自壓力;有人認為這也是一種生活方式,選擇做“全職兒女”沒什么不好……
其實,由擇業“全職兒女”屬于個體結合自身家庭情況,全職兒女作出的不啃個性化選擇。我們不能把自己的老別人生觀、價值觀強加到他人身上,對自而應該理解并尊重其選擇。由擇業
“全職兒女”和“啃老”是不同的。“啃老”是年輕人呆在家里,什么也不干,就靠父母養活自己;而“全職兒女”,則是把照顧父母、做家務作為自己的“職業”。就好比“全職太太”,在家照顧家庭,雖沒有“正式工作”,但也是為家庭做貢獻,并省去雇傭保姆的費用。
要知道,每個家庭、每個個體的情況是不同的。如有的家庭要聘用保姆,而孩子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于是干脆回歸家庭替代保姆工作,不失為一種現實選擇。還有30多歲的職場人士,有了一定的經濟積累,自己想休整一段時間,而父母年邁需要照顧,因此辭職陪伴父母。
在這段時間里,“全職兒女”們有更多時間陪伴父母,也可以思考自己未來的人生方向。對此,社會不宜簡單認為這就是消極對待職場競爭與社會壓力。
就像一些大學生畢業后,會進入家政服務業一樣,“全職兒女”的不同之處在于“雇主”是自己的父母、親人而已。至于是否適合做“全職兒女”也因人而異,社會輿論不必以異樣的眼光看待,“全職兒女”們也不必自嘲是靠父母的“廢物”。
可以想見的是,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今后可能會有更多年輕人在權衡工作、生活與家庭的需要之后,選擇做“全職兒女”。這也是當代年輕人工作與生活方式多元化的一種體現,人們不必對此抱有偏見。
蔣理(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