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入駐在第27個國際志愿者日到來之際,心理心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舉辦了“心手相連,志愿者腫癥患者有治傳遞溫暖”的瘤醫大型慈善公益活動。活動現場,院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與上海市心理援助志愿者總隊簽署了“文明共建協議”,望身今后患者就診時有望參加免費心理咨詢和講座,入駐以期實現“身心同治”,心理心同達到疾病治療與心理撫慰無縫鏈接的志愿者腫癥患者有治目標。
據不完全統計,瘤醫超過60%的院癌患者在得知自己罹患癌癥的時候都會出現一些消極、負面的望身心理狀態。有的入駐人會將這些負能量帶到治療中去;有的人甚至會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
“醫院在倡導腫瘤規范化治療的心理心同同時,更注意患者的志愿者腫癥患者有治心理狀態,在臨床實踐中,我們發現那些坦然面對疾病,保持積極樂觀心態配合治療的患者,治療效果較為理想,也更利于疾病的康復。”腫瘤醫院黨委書記李端樹表示,過去有一些個人志愿者來院進行心理咨詢和輔導,并未形成一個長期、有規模、有組織的志愿服務體系,如今“文明共建協議”的簽訂,有助于實現疾病治療和心理撫慰的無縫對接,造福患者。
在本次大型慈善活動現場,15名來自上海心理援助志愿者總隊的心理咨詢師在兩個小時的時間里接待了20多位前來心理咨詢的醫務人員和患者。對于咨詢者提出的各類問題,心理咨詢師均給予積極、正向的心理疏導和心理撫慰,并就心理應對和減壓提出合理建議。同時上海心理咨詢行業協會會長王裕如教授還為醫護人員和患者帶來了“心理健康 生活快樂”—心理狀況識別與面對的心理學專題講座,深受在場聽眾的好評。
當天同步開展的義賣活動被愛心群眾層層圍住,本次義賣物品主要來自醫院職工自發捐贈,累計近200件,籌得善款共計12554元。據了解,所得善款將全部用于幫助貧困癌癥患者的救治,讓每個貧困患者都能享有和正常患者一樣的治療機會。
本次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與上海市心理志愿者援助總隊簽署的“文明共建協議”,是滬上首次將社會志愿者團體與醫院精神文明工作緊密聯系的一次探索和實踐。2013年,雙方將正式啟動為期一年的“文明共建項目”,并將形成一個集心理課程、團體活動和個體咨詢“三維一體”的志愿者服務體系。志愿者服務團隊除了做好患者心理疏導工作,也希望在患者與醫務工作者之間架構起一座溝通的橋梁,使我們的醫患關系能夠朝著理性和和諧的方向發展。
自5月份志愿者基地掛牌以來,腫瘤醫院已經形成了“基地、項目、崗位、活動”四位一體的新型醫院志愿服務體系建設,并聯合滬上知名高校、楓林社區黨工委、地鐵4號線東安路站志愿者隊伍,建立“醫務志愿者-社會志愿者-醫院患者”有機結合的綜合性的志愿服務平臺。據統計,醫院現有注冊志愿者1500余名,發布志愿者項目71項,累計服務時間近8000小時。
活動當天,2011~2012年度“優秀醫務志愿者”、“優秀社會志愿者”、“志愿者先進服務集體”、“志愿者服務創新團隊”等多個獎項被頒出。李端樹書記表示,今后我們志愿者工作,將結合自身實際,圍繞創建“上海市優秀志愿者服務基地”的目標,不斷加大醫院志愿者基地制度化、規范化和系統化建設的力度,打造滬上特色志愿服務品牌。
制圖:實習編輯: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