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至19日,經濟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省委上提分析總結今年經濟形勢,經濟對明年經濟工作如何開展做出部署。工作
會議中提到的經濟“發展壯大樞紐經濟”“做優做強縣域經濟”“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推動資金更快更多流向實體經濟”等,這些“經濟”模式,省委上提背后不僅藏著河南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密碼,也是工作未來發展的重點。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梳理一下,經濟會議中提到的省委上提這幾種“經濟”——
樞紐經濟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重塑區位交通優勢、經濟發展壯大樞紐經濟。工作
樞紐經濟,經濟通俗來說,省委上提就是經濟指依托高鐵站、機場等交通樞紐,發揮交通運輸網絡的優勢,吸引商貿、物流、產業聚集,形成的經濟模式。
近年來,河南發力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完成了從傳統交通要道向現代化交通樞紐的轉變。空港、陸港“雙樞紐”,正在成為河南發展的新的比較優勢。
今年8月,馬來西亞鮮食榴蓮首次出口中國,首站選擇在鄭州機場落地;中國郵政航空樞紐項目在航空港區啟動,總投資超過100億元。這些大動作背后,正是對河南樞紐經濟發展的認可。
樞紐經濟的發展,同樣吸引了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的聚集。富士康、超聚變、比亞迪……一個個名頭響亮的大企業在河南落地生根,帶來大量就業機會,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力支撐。河南的樞紐經濟優勢,正是吸引企業扎根的重要原因。
縣域經濟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做優做強縣域經濟,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縣域連接城市和鄉村,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單元。
河南的縣域數量大、地域廣、人口多,縣域經濟在全省經濟中占比超過60%。可以說,縣域強,則河南就強。
近年來,在“一縣一省級開發區”等省級層面政策帶動下,各縣(市)將原來分散的產業資源整合集中,同時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特色產業之路,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呈現整體向好的態勢。
賽迪顧問“中部縣域經濟百強研究”榜單中,河南上榜縣域數量連續六年穩居中部六省第一。2023年,河南誕生了首個“千億縣”鞏義,實現了零的突破。如今,新鄭、濟源、永城、禹州、新密等縣(市)都在使勁追趕,力爭成為河南的下一個“千億縣”。
民營經濟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營造親商安商良好氛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事實上,河南也一直是這樣做的。
僅就今年以來,河南便相繼印發實施《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實施意見》《河南省中小微企業發展促進條例》等政策,推出“無還本續貸”“首違不罰”等一系列創新舉措,為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還有眾多個體工商戶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如今,河南營業收入達“千億級”的民營企業已有2家,“百億級”企業則達到了30家。全省百強民企中,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的企業數量不斷增多。蓬勃發展的民營經濟,正支撐著經濟大省河南,跑出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實體經濟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緊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完善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推動資金更快更多流向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基礎。金融,則是實體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
近期,中央出臺了一系列金融增量政策,河南則搶抓政策機遇,加速推進傳導落實。
從統計數據看,今年以來,全省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和貸款戶數均出現明顯增長。最近三年來,全省新發放民營企業貸款平均利率,下降2.15個百分點。
上個月,省領導又主持召開會議,要求扎實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全面摸排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統籌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貴、慢”問題。讓更多信貸資源流向實體經濟,河南正想方設法,打通小微企業融資堵點、卡點,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大支持。 (宋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