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兒子全職陪護“2歲”媽媽:你養我小 我陪你老
編輯:湯曉雪 來源:成都商報 瀏覽次數: 次 發布時間:2023-11-16 09:06:28 【字體:小 大】“我歲幺兒還是兄弟?”“兄弟。”“我是歲兒兄弟啊?”“你是幺兒。”今年31歲的全職張植攬住媽媽的肩膀,耐心地問。陪護陪老
因為一種叫做“額顳葉癡呆”的媽媽疾病,在短短8年間歲張植的歲兒媽媽智力水平退回到一兩歲,并且還會持續惡化下去。全職
她忘掉了自己曾經的陪護陪老醫生身份,不認識熟悉的媽媽人,每天會尿濕褲子歲鞋子,歲兒24小時都想出門,全職不知饑飽地吃飯。陪護陪老但她記得眼前這個每天照顧自己吃喝拉撒、媽媽陪著出去耍的人,是自己的“小幺兒乖乖”。
2021年10月,在成都居住的張植放下工作,成為“2歲”媽媽的全職陪護。2022年7月底,在身邊朋友的鼓勵下,他開始用視頻記錄照顧媽媽的生活,“沒想到,慢慢地有了好幾萬粉絲。”近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張植創建的社交媒體賬號“植樹和袁妹妹”下,大部分視頻收獲了幾千上萬的點贊量,最高的一條視頻甚至達到了9.3萬次點贊。
發布了不少視頻后,張植接收到許多關心和正能量,有同樣也是額顳葉癡呆的患者家屬,會私信聯系,互相溝通病情。曾經,張植不愿意自己出鏡,也拒絕了媒體采訪,“我不想被當作賣慘,也不想紅,我只想安安靜靜地陪著媽媽,讓她做(視頻)主角。”
“巨大變故” 媽媽患上額顳葉癡呆
張植察覺到媽媽“生病”,大約是在媽媽50歲左右——她記憶力開始減退,變得暴躁易怒。“以為是更年期。”張植說,過了幾年,媽媽的癥狀更加明顯:和人吵架,在餐館會突然去夾別人桌上的菜,甚至在超市里直接拿了東西就走。嚴重的時候,她被別人罵,被報警送到派出所。那時候,畢業沒幾年的張植還在成都上班,只能拜托朋友去賠禮道歉,去派出所“領人”。即便是在家里,媽媽也沒有安全感。“要把所有的門窗、窗簾,都關上拉嚴。”張植開始懷疑媽媽可能是精神分裂癥。
2019年1月,媽媽從鄉鎮衛生院正式退休。半年后,張植連哄帶騙,說是去“做醫美祛斑”,才帶媽媽走進醫院。聽完張植對病情的描述,醫生表示不像是精神分裂,懷疑是額顳葉癡呆。
“癡呆?是阿爾茨海默病嗎?”連問了幾遍,張植也沒能將媽媽的疾病與腦海中的文字對上號。“額顳葉癡呆”,沒聽說過,更沒見過。張植回家后,打開電腦搜索,才第一次知道原來癡呆也分很多種。額顳葉癡呆,屬于癡呆中的少見類型,高發于50多歲的女性,幾乎與更年期重疊,因而確診較晚。
額顳葉癡呆,顧名思義,大腦的額葉和顳葉發生病變,導致患者精神行為異常,例如性格大變,比如曾經是高知分子,卻突然撿垃圾、偷盜。對于患者本人和家屬來說,這無疑是陷入一場“巨大的變故”。更重要和棘手的是,與阿爾茨海默病緩慢喪失記憶力不同,額顳葉癡呆發病早,進展快,且沒有有效臨床藥物可供治愈。在張植用視頻的方式記錄發布照顧媽媽的生活后,有外地的網友聯系到他,表示自己家人也是額顳葉癡呆,曾耗費普通家庭難以承擔的巨資前往國外求醫,卻依然沒能有好消息。兩周后的檢查結果,證實了醫生的判斷。診斷結果顯示,媽媽的記憶力、注意力、語言功能、抽象思維功能等等“嚴重受損”。
回到“2歲”的媽媽
在懷疑媽媽患了精神疾病的時候,張植就開始有所計劃了。“她生病了,肯定要花錢,要有人陪護,哪怕是請護工。”張植說。2019年5月,張植辭職后創業,希望能盡快攢一筆錢。但是媽媽病情發展很快。張植嘗試把媽媽接到身邊照顧,但媽媽總說“有小偷在家偷東西”。“那個時候她還會用手機打車。”張植說,他發現后,只能在媽媽接電話時盡量讓司機聽到,以便及時送她回家。
和阿爾茨海默病“時而清醒、時而糊涂”不同,張植說,以他學習了解到的,以及觀察媽媽的狀態,額顳葉癡呆就是不斷地“倒退”,一直倒退到嬰兒期,最后臥病不起,“現在,媽媽(心理年齡)可能就是一兩歲。”所以,漸漸地,媽媽不會使用手機打車了,也不再時刻想回家——不是她不想,而是病情更重了。
2021年10月,張植放棄創業,開始全職照顧媽媽。2022年7月底,在身邊朋友的鼓勵下,他開始用視頻記錄照顧媽媽的生活。“沒有想到,慢慢地有好幾萬粉絲。”從發布視頻開始,張植接收到了許多關心,有同樣也是額顳葉癡呆的患者家屬,會私信聯系,互相溝通病情。
從2019年起,媽媽就逐漸喜歡白色,會在退休后也穿白大褂出門,家里鋪病床用的白色被單,到后來,近乎瘋狂地選擇白色,“衣服從里到外,都是白的,甚至扎頭發的頭繩也是。”張植說,只吃白色的米飯,會把其他蔬菜肉類挑出來,他只能把肉菜盡量剪碎,混在飯里,“跟小孩子的輔食一樣。”
“你養我小,我陪你老”
媽媽會固執地一遍遍洗手,然后在窗簾上擦手。她24小時都想出去,會一直不停地催促,“走,出去了啊。”即使外面狂風暴雨或者高溫紅色預警,即使是深夜,對白天黑夜毫無概念的媽媽,會給已經躺下的張植穿上鞋,然后催他出門。媽媽無時不刻都要出門暴走,這點和2歲的小朋友不一樣。張植說,額顳葉癡呆的發病早,病人往往處于精力充沛的狀態,會想盡一切辦法出去。為了阻止媽媽自己出門,張植曾在門口裝過防護欄,沒多久,就被媽媽“暴力拆解”。然后他再換成不銹鋼防護門,依然被蠻力破壞了墻體、門,最后足足修復加固了三次,加上兩把鎖,媽媽終于打不開門了。
在媽媽無序的世界里,張植盡量在建立“有序”感,比如定時吃飯,盡量定時出門,每天五頓飯、出門五六次,保持每天在外面逛五六個小時,“白天要把她的精力消耗完,晚上才會睡覺。”即便這樣,有時候,張植凌晨醒來,會發現媽媽一個人坐在客廳。
在網友的評論里,也有人說張植讓他們看見了真正的孝心,看到了“你養我小,我陪你老”的真正含義。也有人私信請教,張植一個人是怎么照顧一個生活無法自理的病人?張植說,他沒有把媽媽當成病人,而是當成一個小朋友,自己小時候媽媽如何照顧自己的,現在就如何照顧她。“大人照顧孩子,是無限的耐心、包容,因為孩子是歡樂,是未來。”張植說,而照顧老人或者病人,則成為了沉重的負擔。
“希望告訴更多人,癡呆不可怕”
就診時,醫生曾說,額顳葉癡呆發病后的生存期極短,通常不超過5年。但現在,媽媽還能說話、行走,能表達情緒。也有人在視頻下質疑,說看上去不像是癡呆。“她現在很干凈,所以別人質疑是演的。”張植說,那是因為自己花了所有的時間和心血來照顧和陪伴。除了家附近的公園、商場,張植也帶媽媽到處旅游,去都江堰、云南,看大熊貓、喂白鴿。雖然每次出門,要事無巨細地帶上各種可能需要的東西,如果要在外住宿,甚至要帶上媽媽慣用的便盆。
曾經,張植不愿意自己出鏡,也拒絕了媒體采訪。“我不想被當作‘賣慘’,也不想紅,我只想安安靜靜地陪著媽媽,讓她做(視頻)的主角。”張植說,后來朋友和網友說,“你做的又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事”,張植才開始慢慢在鏡頭中出現,也接受過媒體和自媒體的采訪邀約。“我也希望告訴更多人,得了癡呆不可怕,你看我和媽媽一樣也過得開心,只要調整好心態去面對。”張植說。媽媽有限的退休金無法覆蓋母子倆的生活開支,好在張植之前的客戶資源還能帶來一小部分收入,創業時也攢了一筆錢。
在第一次聽到媽媽喊自己“兄弟”時,張植清楚地知道,疾病又進入了下一個階段。“她看到長頭發的就是妹妹,短頭發的就是兄弟,區分性別。”張植略帶調侃地解釋,但又有一點心酸。“會難過,但我不能沉浸太久。”張植說,自己也沒有太多時間難過,因為過不了幾分鐘,媽媽就又會在身邊鬧著要出門、要吃飯。
每次出門前,張植會站在門口,重新給媽媽梳好頭發,“我希望她一直都是干干凈凈的。”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于遵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