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最低價市場上各家具品牌之間的揭秘家具“促銷大戰”愈演愈烈,業內促銷活動已經常態化。內幕雖然每場活動的最低價主題不同、形式有別,揭秘家具但是內幕“底價牌”始終是商家慣用的殺手锏。于是最低價商家每次活動都在承諾“全年最低價”、“全市最低價”、揭秘家具“工廠價,內幕買貴返還”等。最低價
于是揭秘家具就有人質疑,商家一年會做多次活動,內幕每次都承諾“最低價”能是最低價真的嗎?但是,商家每次保證“最低價”時都是揭秘家具底氣十足,并承諾“買貴補差”。內幕商家是如何做到每次活動都是“最低價”的呢?“價格戰”背后又暗藏何種玄機呢?
“最低價”產品為廠家特供品
據了解,在家居市場競爭處于白熱化的形勢下,商家每次促銷確實會有一定的讓利幅度,但是所謂的“全年最低價”是否屬實卻經常無法考證。
商家每次做活動都極少會承諾店內產品全部為“全年最低價”,而是只選擇個別款式的產品沖擊銷量。這些“特殊”產品多為經銷商從生產廠家專門申請的“活動產品”,這類產品的款式或是顏色看似與店內平日銷售的某些產品類似,實則卻存在細微的差別。廠家對這些產品的銷售場合要求非常嚴格,同一款“活動產品”一般只會出現在同一城市的某一場促銷活動的現場。這也是商家在提出“全年保價”時底氣十足的原因所在。
缺乏比較對象,消費者自然無法對商家提出的“全年最低價”予以否認,但是這種沒有比較的“最低價”究竟能為消費者帶來多少實惠確實是個未知數。
“最低價套餐”每次組合都不同
記者通過實地走訪了解到,有些商戶提出的“全年最低價”其實并不是針對具體的某款產品,而是專門針對一些“組合套餐”提出的。
此類“套餐”一般包含產品較多,品類也較全面,再加之商家信誓旦旦的“保價”承諾,對提升商家銷量十分有利。
但實際上,這種“套餐”是否為“全年最低價”消費者同樣無法找到比較對象,因為“聰明”的商家斷然不會每次促銷活動都以相同的產品去組合一成不變的“套餐”。正因為每次促銷活動的“套餐”內容都會呈現出一些新面孔,所以商家的“最低價”貓膩才不會露餡。
消費者不要迷信“最低價”
其實,無論市場競爭如何激烈,商家也不太可能“虧本賺吆喝”,多數商家之所以爭先恐后地提出“全年最低價”的承諾,只不過是吸引顧客下單的權宜之計罷了。
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一定不要一味追求低價位并迷信商家所謂的“全年保價”;當遇到“全年最低價”產品時一定要認真比較下該款產品與店內其它類似產品到底有何差別,材質、產地是否一致,漆面、棱角等處理工藝是否相同,板材厚度是否“縮水”,售后服務是否“打折扣”等。總之,選擇家居產品一定要多比較,多了解,切忌“沖動”消費。“全年最低價”聽起來確實令人很放心,但實則上卻也難逃忽悠消費者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