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中石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油特“西部大慶”建設核心技術——特低滲-致密油氣田開發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低滲依靠特低滲-致密油氣田開發技術,中石有“西部大慶”之稱的油特中石油長慶油田年產油氣產量從2007年的2000萬噸躍升到2015年的5480萬噸,已經完全達到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低滲另外,中石技術的油特革新不僅能保證產量的提升,同時也降低了投資和管理成本,低滲緩解了“三低”油氣田開發的中石成本壓力,也對沖了油價下跌給企業經營帶來的油特困難。
特低滲-致密油氣田開發技術讓“多井低產”成為“少井高產”
中石油長慶油田所在的低滲鄂爾多斯盆地有世界級特大型油氣田。然而,中石因該地區油氣儲層非均質性分布和“三低”(低壓、油特低滲、低滲低豐度)的先天缺陷,曾經被世界知名能源咨詢公司判定為邊際油氣田,常規技術無法實現經濟有效開發。
據介紹,中國石油歷經6年的科技攻關,把長慶油田年產油氣產量從2007年的2000萬噸提升到5195萬噸,并在2014年達到5545萬噸,占到全國當年油氣總產量的近1/6。在我國本土建成5000萬噸級油氣田。
長慶油田自出創新的一系列特低滲-致密油氣成藏理論和勘探、開發主體技術,成功地解放了以前國內難以發現和無法動用的非常規低品位油氣資源。勘探領域,高精度地震勘探技術的創新應用,突破了黃土塬、沙漠找油禁區,掌握了尋找大型油氣藏的方法和手段。2008年以來,通過新技術累計新增石油探明儲量24.54億噸、天然氣探明儲量4.85萬億立方米,超過了前37年的總和。
鄂爾多斯盆地“三低”油氣田高效開發,關鍵在于壓裂、注水、水平井開發等一系列主體技術的突破。僅在油田注水方面,由過去的超前注水,發展到溫和注水、分層注水、精細注水,讓油層獲得平穩充足的壓力,解決了儲層低壓問題。特別是針對儲層低滲透實施的壓裂技術研發應用,從直井、定向井,延伸到水平井分段壓裂、水力噴射壓裂和“體積壓裂”,在油氣層中開辟出盡可能多的裂縫,讓地下油、氣滲流通道由“羊腸小道”變成“高速公路”。為改變油氣藏低豐度造成的低產現實,致力于水平井技術攻關,引導井眼軌跡橫穿儲層較直井增加數十倍,油井單井日產油從2噸上升6-8噸,氣田單井產氣量較直井增加3-5倍,長慶油田從“多井低產”邁進“少井高產”時代。
技術革新不僅提升了效益還降低了成本
關鍵技術的突破,不僅大幅度提升了油氣田開發效益,還對成本控制產生革命性作用。井下節流技術的發明應用,讓蘇里格氣田實現中、低壓集氣,建成的8600余口氣井,單井地面投資由400萬元降至150萬元,氣田整體地面投資比開發初期下降了50%。由此形成的以多類型氣井連續壓裂、井下節流、地面一體化集成技術為核心的致密氣藏立體開發+數字化管理模式,氣井產量提高30%,地面投資減少215億元。
在大規模油氣產能建設中推進技術集成創新,把油氣田開發的效益增長點從地下拓展到地面建設,將信息傳輸、數字控制、智能分析、遠程監控等領域600多項先進技術,創新應用于油氣田建設、生產、管理關鍵環節,催生出低成本開發模式和高效率生產方式,化解了油氣產量快速增長與人力資源不足的矛盾,減少用工50%,勞動生產率提高1倍。到目前為止,長慶油田員工總量仍保持在2000萬噸時的7萬人左右,緩解了“三低”油氣田開發的成本壓力,也對沖了油價下跌給企業經營帶來的困難。
作為國內天然氣產量最高的大氣區,長慶擔負著40多個大中城市的供氣任務,年產400億立方米天然氣生產能力,成為以首都北京為核心的華北地區和陜甘寧蒙區域安全穩定的氣源地。截至2015年底,長慶累計生產天然氣超過2700億立方米,相當于全國2014、2015兩年產量之和。
長慶油田形成的特低滲-致密油氣勘探開發關鍵技術,開創了我國非常規油氣田低成本開發之路,也為國內超過200億噸特低滲-致密油和21萬億立方米致密氣資源的規模有效開發,提供了可借鑒的技術儲備和低成本開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