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相聲大家王長友,經典是寶字輩藝術家,師從趙藹如,與譚伯如長年合作,名噪一時。40年代,王長友收徒趙振鐸,師徒搭檔,到天津、濟南、張家口等地獻藝。

趙振鐸趙世忠
在天津,王長友、趙振鐸在南市玉壺春演出,攢底是馬書麟的劉派京韻大鼓,倒二是王佩臣的樂亭大鼓,另外還有石連成的單弦兒,王毓寶的天津時調。王長友、趙振鐸是前場相聲,李潔塵、李伯祥是中場相聲,后場相聲是郭全寶、常寶霖。趙振鐸和李伯祥年歲相仿,沒事兒就在外面玩彈球、怕麻號兒。有一次玩兒得忘了演出,王長友和李潔塵出來催場,這兩個孩子一人挨了一個脖溜兒。
后來在山東濟南晨光相聲大會,趙振鐸仍和李伯祥、孫少臣、于春藻等人一起,邊學邊演。聽前臺那些身懷絕技的老先生們說相聲,趙振鐸打下了深厚的功底,他的活路子很寬,陸續學會了《八扇屏》《地理圖》《學四省》《十八愁》《吃元宵》《歪講三字經》《八不咧》《大保鏢》《大相面》《夸住宅》《汾河灣》《賣布頭》《雜學唱》《開粥廠》《戲迷藥方》《扒馬褂》等幾十段相聲。他歲數雖小,但臺風沉穩,表演自然,從不嘩眾取寵,風格接近于相聲大師張壽臣,被稱為“小壽臣”,張壽臣也認可他的這個外號。

化妝相聲
50年代初,20歲的趙振鐸與師父王長友一起加入北京相聲改進小組,在挖掘傳統節目時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他說新唱新,排演了許多新節目,有《牽牛記》《賈博士》《新八扇屏》《新藥方》《一等于幾》《妙語驚人》《高人一頭的人》《濫竽充數》等一百余段。
1954年,趙振鐸開始與趙世忠合作。趙世忠比趙振鐸大三歲,也是北京人,是譚伯儒的親傳弟子,他的捧哏非常規范,嚴絲合縫、準確得體,表演樸實大方,語言詼諧幽默,分寸感把握得恰到好處。
趙振鐸、趙世忠二人珠聯璧合,成為相聲界的黃金搭檔,人稱“北京二趙”。那時候毛主席常聽的相聲很多,其中就有趙振鐸、趙世忠的《歪講三字經》。老舍先生對“二趙”的表演也是贊賞有加。


趙振鐸與馬三立
1962年,北京曲藝團來津,在人民禮堂等劇場演出曲藝、曲劇和化妝相聲。化妝相聲是北京曲藝團吸取南方“滑稽戲”的一些特點而新創作的曲種,當時趙振鐸、趙世忠等演出的《看電影》是化妝相聲的代表作品。“二趙”還參加了電影《一日千里》、電影藝術片《笑》的拍攝。
趙振鐸擔任過北京曲藝團團長,李金斗是他的入室弟子。李金斗13歲考入北京曲藝團,啟蒙老師是王長友。王長友對他講,相聲的學問很深,上大課是泛泛地學,得有個師父給“歸道兒”。因為王長友歲數大,輩分高,再收徒弟不合適,李金斗喜歡趙振鐸的相聲,所以王長友讓李金斗拜了趙振鐸。1996年趙振鐸病故,李金斗披麻戴孝為師父送終。(文:何玉新)

趙振鐸等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