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速快,鋼絲走路快,鐘章在明溪縣醫院外科,生上時間賽跑大家都習慣了科主任鐘章生風風火火的鋼絲身影。作為一名外科醫生,鐘章鐘章生明白,生上時間賽跑自己需要與時間賽跑,鋼絲與死神競速。鐘章或許正是生上時間賽跑這樣的職業需求,培養了他雷厲風行的鋼絲行事風格。
他說,鐘章做手術,生上時間賽跑就像在鋼絲上行走,鋼絲需要全身心投入,鐘章來不得一絲大意。生上時間賽跑從1992年成為一名外科醫生起,他在這條“鋼絲”上“跑”了20多年。
有一次,鐘章生給一個胃癌晚期的患者做手術。術前檢查未發現患者有禁忌癥。但是,手術中卻發現,病患腹腔粘連嚴重,癌細胞轉移厲害,手術難度很大。完成手術后,鐘章生必須趕到外地開會,但是他的心卻始終牽掛著病房里的病人,叮囑科室其他同事密切觀察。后來,病人術后恢復過程中,出現創面,鐘章生一聽說這個情況,立即從外地趕回醫院進行處理,最終使病人得以康復出院。
“每次做完手術,我們的心都還是懸著的。只有等病人痊愈出院了,這顆心才敢放下來。”鐘章生說。45歲的他,頭上已長出不少白發。
作為科主任,按照醫院規定,本可以不與普通醫生輪流值班。而且,由于外科實行分級手術,一些小手術只需要交由年輕醫生即可??墒?,鐘章生從未享受過這樣的“特權”,長期以來,他都堅持一線值班,急診、小手術等,全都親自操刀。
“人手不多,我們需要全力以赴。”對于鐘章生而言,沒有周末、沒有節假日,即便有時他與朋友、家人相聚,往往也是一個電話就讓他又投入到工作中。
如果頭天晚上沒有值夜班,鐘章生往往7點鐘左右就上班了,比正常上班時間要提早一個小時。
“早上7點到崗,7點半左右就可以查房。到了正常上班時間,有些病患來找,或者有手術安排,就都能有時間處理。”鐘章生說。
由于醫術精湛,每天來找鐘章生的病人很多。不少病人特意從鄉下趕來,鐘章生希望能夠盡量呆在崗位,省得別人“撲空”。
因為家就住在醫院附近,鐘章生每天晚飯之后,都要再到病房走一圈,看看自己負責的病人。白天,更是隨傳隨到。
“鐘醫生對我們病人很貼心,早中晚都會來關照我們。有他在,我們放心。”77歲的羅啟祿說。
2015年,一名80多歲的老嫗,在家人的陪同下,找到鐘章生。老人姓李,腹腔查出巨大腫物。因為同時還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老人曾經外出求醫,卻被告知手術難度及風險極大,最終沒做手術就回到了明溪。
腹腔腫物給老人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在一次次被病痛折磨得難以入睡后,老人還是來到了明溪縣醫院。
雖然知曉手術的難度,但是老人痛苦的表情,讓鐘章生于心不忍。一次次細致的檢查,一遍遍仔細地推敲方案,在確保做好術前準備后,鐘章生為老人進行了腫物切除術。手術很成功!
“鐘醫生,我真不知道該怎么謝謝您。3年了,現在終于能夠睡個整覺了。”老人的雙眼飽含著感激。
“做外科醫生,雖然很辛苦,但是每次看到病人痊愈健康,就很有成就感。”鐘章生說。
為了能夠讓更多病患擺脫痛苦,鐘章生從醫20多年來,從未放低自己學習的要求。盡管從事外科醫生的工作強度高、壓力大,而且明溪縣地處山區,相對比較閉塞。但是,這些都不能阻擋鐘章生的向學之心。
扎進書堆里,走到外面去,只要有時間、有機會,他不錯過任何一個吸收、學習專業技術新知識的機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他的專業論文多次在專業雜志上發表,并多次填補了明溪縣醫院在外科領域的多項技術空白。2013年,他順利考取腫瘤外科主任醫師資格,當年我市同時考取的僅有兩人。
雖然鐘章生所在的外一區只有3名主治醫生,人少活多,大家已經是連軸轉了,但他還是計劃在今年9月份,安排一名年輕骨干去脫產進修。這意味著,鐘章生需要在本就繁重的工作情況下,承擔起更多的職責。
“外科醫生是個常做常新的工作,必須要不斷地學習掌握新的知識。而且一名外科醫生的成長周期本來就長,年輕醫生要成長,我們更應該幫助他們抓住每個節點。”鐘章生說。
仁心仁術,醫者之本。去年一年,由鐘章生負責的手術量占到全院手術量的21%。這里面,有他愛崗敬業的職責擔當,更有著病患對他的信任與相托。